让执行者吃透上司“意图”

  • 来源:孕婴童微报
  • 关键字:执行者,纪律性,命令
  • 发布时间:2015-08-06 13:17

  让做事的人懂,还能喜欢,就会做得出色。现实中,对上级领导意图把握得好,能够善解人意、心领神会达成默契的人,在充分吃透命令的心态下,一般能够较好完成任务。

  “任意指派任务,根本就是侮辱部属的行为。”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局长J.希尔的话,道出了“上级指挥”与“下属从命”之间的严肃性:上级具有指挥命令下属的权力,但切不可任意指派任务,草率瞎指挥;下属以执行上级的指令为神圣天职,但遇到明显错误的指令,则应该及时向上提出不同的反馈意见。

  那种脱离企业总目标,任意摆布下属,甚至把下属当私人工具使用的行为,不仅不能给企业创收,还可以看作是对部属的某种侮辱。

  企业命令一旦下达,应该提倡“令出必行”,纪律性是企业走向成功的要素之一,正是命令的顺畅执行,打造了一个个坚强善战的企业集团。

  任何命令都独掌难鸣,一半要靠下属来执行。“遵令方”与“发令方”的有机结合才建树起命令的尊严。

  企业领导者不应该任意向下属指派任务,每一个命令都要具有核心领导集体智慧的含金量,并且尽可能被下属“吃透”,以形成上下统一、步调一致的合力。

  有位企业总裁几经周折,对该企业遇到的难题终于有了可行性的解决途径,在他喜获妙计后,马上下达了一道命令,让员工兵分多路、如此这般执行。然而,员工在执行中却做得马马虎虎,赶任务般敷衍了事,工作效果总裁并不满意。事后总裁究其原因发现,原来在下达命令后,员工对为什么要他们这么做有点搞不懂,所以积极性不高。

  总裁通过此事明白:谋事在己,成事在兵,当命令不被下属理解,虽然也可以勉强执行,效果却不佳。此后,总裁下令之前,便会召集一次全体员工会议,让员工就某一工作主题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会上,总裁故意把自己的锦囊妙计放在心里不说,而问计于众人。有个车间主任提出的意见正好与总裁的锦囊妙计不谋而合,总裁马上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对具体方案作了一些补充。这位车间主任在总裁的欣赏和肯定下,更加坚定了信心。

  会后,他便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执行中去,执行力非常到位,高效、圆满完成了企业的项目任务。

  一般说,企业命令具有两点要素,它来自于企业公司高层核心领导的集体决策,吸收了公司领导集体的全面智慧;它又能够植根于基层一线员工的心田,容易被一线员工认同、理解、消化,从而激发命令执行者的热情与智性,使他们在具体的执行中独立自主、灵活应变,更好的完成任务。当然,员工与总裁存在水平的差异,未必都要苛求员工全盘吃透上司意图后再执行。有些事,时不待我,有些命令,十万火急,必须以执行的速度为准。所以说,下属对命令的理解,只能是一种争取和努力,希望他们尽可能对上司意图能够懂得多一点,以利于执行。

  让做事的人懂,还能喜欢,就会做得出色。现实中,对上级领导意图把握得好,能够善解人意、心领神会达成默契的人,对执行充满了认同感、自豪感和必胜信心,在充分吃透命令的心态下,一般能够较好完成任务。

  文|邢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