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先锋:英国陆军伞降团

  • 来源:轻兵器
  • 关键字:英国陆军,联合武士
  • 发布时间:2015-08-11 07:55

  由英国陆军主导的“联合武士”演练是一场大规模联合军事演练,演练地点一般设在英国国内或周边地区,参与部队除了英国陆军外,还有北约其他成员国和其他盟国的部队,旨在培养盟国部队之间的和合作默契度,并学习其他部队的优长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最近开展的一次“联合武士”演练中,英国陆军派遣执行航空任务的是其下辖的第16空中突击旅。在演练中,该旅的下属部队伞降团表现相当出色。

  突袭精彩一幕

  此次“联合武士”演练的地点选在苏格兰东北部地区,主要任务是促使联合的多国部队在高威胁环境下展开协同作战。演练的重要阶段由各国航空部队完成,以检验联合空中突击任务部队临时应战的能力,其中英国陆军出动的是第16空中突击旅。在演习开始前的几个星期,第16空中突击旅及其下辖的伞降团就提前接到任务通知,要求快速部署部分支援直升机到正在苏格兰西海岸巡航的军舰上待命,随时前往苏格兰东北部地区执行任务。

  本次演练设定的背景如下:一个名叫“帕斯托尼亚”的国家常年遭受战乱蹂躏,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在,“帕斯托尼亚”已经分裂成由政府控制的“帕斯托尼亚民主国”和由叛乱组织控制的“帕斯托尼亚共和国”。双方战火不断,已经严重影响到周边国家甚至是全世界的安全与和平。为此,北约决定对其进行武力干涉,力求使该国恢复到谈判及和平状态。

  本次演练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空中突击及抢占滩头阵地阶段,由第16空中突击旅领导北约联合任务部队的航空力量,总领所有空中任务。第16空中突击旅接到任务后经过严密计划,将直升机指挥总部设置在正在附近巡航的航空母舰上。根据计划,第16空中突击旅使用运输直升机搭载其下属伞降团及联合部队组成的突击队飞行到目标降落区。一旦突击队员登陆到岸上并占领有利的滩头阵地和机场,就在岸边机动建立指挥分部,与此同时,航空母舰上的指挥总部则保持高度战备状态,以应对不时之需。

  行动开始后,队员输送开展极为顺利,队员登陆后,根据第16空中突击旅的指挥,调配260辆各型装甲车和15架直升机协同合作,迅速控制了敌军的一个机场并将其再造为自己的指挥部。机场被抢占后的一个重要行动是确保其跑道可被旋翼式运输直升机使用,以便直升机对后续陆地行动进行支援。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由伞降团及联合部队组合而成的突击队员从抢占的滩头阵地和机场出发,悄悄向敌军总部行进,并以最小的代价向敌军发动突袭,彻底粉碎敌军的防御力量。在此阶段中,第16空中突击旅的任务由空中行动指挥转变为陆地行动指挥,而其下辖的伞降团则是此次陆地突击行动的主要执行力量,除此之外,其协同作战部队还有美军第82空降师、丹麦皇家陆军等。

  突击队员们在这一阶段首先制定行动计划并进行任务分配。计划制定完成后派遣情报小队到前方收集敌军情报并传回后方。后方根据收集的情报对敌人的守备力量、危险因素、地形地况等内容进行评估,并据此调整行动计划。直到计划完善后,由直升机进行快速空中侦察确认敌方精确位置,并标出相应的危险因素位置,此后由阿帕奇运输直升机直接运送突击队员到达敌方总部实施突袭。在一部分突击队员进行突袭的同时,另留一部分队员对运输直升机进行防卫保护以确保不会发生意外。在周密的计划之下,本次突袭仅用时几分钟就彻底粉碎了敌方防御力量,十分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伞降团组建历史

  第16空中突击旅是英国陆军旗下的航空步兵部队,其下辖的伞降团成立于1941年。伞降团目前共有4个营,其中第1营、第2营和第3营都为现役部队,第4营则为预备役部队。第1营同时隶属于英国陆军特种部队支援集团的领导之下,主要任务是为特种部队提供支援,基地位于威尔士圣阿赞军营;第2营和第3营是快速反应部队,作为伞降步兵进行作战,基地均位于科尔切斯特军营;第4营总部基地位于帕齐。

  该伞降团是英国陆军中二战结束后惟一一个从未与其他部队进行合并的线列步兵部队。其成立是在二战期间,当时战争初期德军在侵占法国的战斗中进行了大量航空行动并取得相当不错的战果。时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对航空行动的有效性大为震动,意欲在英国陆军中开展此类行动。于是丘吉尔立即命令战争部对在英国陆军中建立一支5000人伞降部队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经过仔细评估后,战争部认为建立伞降部队十分必要,于是在1940年6月22日将第2突击队进行重组后被赋予执行伞降任务的责任,并于同年11月21日将其命名为第11特种空勤团,其下辖部队中包括1个伞降分队和1个滑翔机分队,而正是这两个分队参与了英国陆军开展的第一次空中行动,即1941年2月10日的巨人行动。1941年9月,第11特种空勤团根据任务特点被重命名为第1伞降营,划归到第1伞降旅的旗下。为了扩充第1伞降旅的兵力和实力,通过从英国陆军其他部队中招募队员志愿加入,并经过一定考核和训练,组建成了第2伞降营、第3伞降营和第4伞降营,并将第1、第2、第3和第4伞降营组编成伞降团。

  伞降团组建完成后,其接受的第一个行动任务是1942年2月开展的刺痛行动。该行动是对占领法国海岸线的德军实施突袭,以捕获德军的一个重要雷达设施。突袭行动由第2伞降营的C连展开,行动开始后很快就取得成功,令德军措手不及。此次突袭的成功,促使英国战争部决定扩展现有的陆军航空部队,于是在1942年4月在德贝郡建立陆军航空部队补给站及航空部队战斗学校,于同年8月创建新的伞降团,并将原本的多个步兵营转化为航空营。

  随后,英国陆军从第1伞降旅中分派出部分部队,并结合由第7女王卡梅伦高地步兵团下辖的第5营,以及第10皇家威尔士燧发枪手团下辖的第6营转化而成的航空部队一起,组建成了第2伞降旅。到二战后期,伞降团已经扩编拥有17个营,分别划归到第1航空师、第6航空师旗下指挥,在欧洲本土和非洲作战。还有一部分伞降团下辖的营级部队则归英国-印度陆军的管辖,在印度和缅甸作战。

  在印度,还建立有额外的航空部队,如第50印度伞降旅建立于1941年10月,其下辖151伞降营、152伞降营和153伞降营以及信号营、工兵中队、战场医疗中队等。二战后期,第50印度伞降旅被解散,151伞降营和153伞降营被重新编组到英国陆军的伞降团中,而152伞降营则组成了后来的印度航空师。

  伞降团在二战的多次大战中均参与作战,一般是在大部队到达之时进行先期登陆作战。但随着二战的结束,该团的规模被缩减,仅保留3个现役伞降营,即第1营、第2营和第3营。1948年2月,其被划归到第16伞降旅旗下,派遣到莱茵河-英国陆军中驻守,直到1949年10月被重新部署到位于英国兰汉普郡的奥尔德肖特训练营。在同一时间,英国陆军航空部队经历重组,增设了第16航空师(预备役),该师下辖9个伞降营(第10~18伞降营),但由于1956年国防削减而被解散,其旗下的预备役伞降营经过多次重组及削减后只剩下第12、第13和第17营组建成预备役第4营,划归到伞降团旗下,作为伞降团下属惟一的预备役营。

  1982年福克兰群岛战役结束后,第5航空旅被组建,伞降团随之被调派到该旅旗下。但第5航空旅于1999年被撤编,2000年建立第16空中突击旅,于是伞降团被划归到第16空中突击旅旗下。

  选拔与训练

  在建立伞降团时,就对其士兵的能力就提出了较高要求,英军高层希望该团队员有能力与人数众多、装备火炮和坦克等重型武器的敌军作战。

  加入伞降团的士兵全部都是从英国陆军各部队中志愿申请的。对于这些志愿者,伞降团首先要在北约克郡的卡特里克军营对其开展一个为期3天的评估课程。这3天的评估课程主要围绕体能测试展开,旨在测试志愿者的体能能否达到伞降团的高强度要求。顺利通过评估课程的士兵才能参与接下来开展的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由伞降团下辖的训练连开展。该训练连共设有7个排,分别为阿纳姆排、埃森斯排、布勒维勒排、布吕纳瓦尔排、诺曼底排、奥德纳排和塔梅拉排。在训练过程中,每个排安排不同的任务对新兵展开训练。整个基础训练共为期30周,在卡特里克军营的步兵训练中心展开。为了增强训练的效果,在训练过程中,不但有新兵独立完成训练的环节,也会适当安排他们与伞降团下辖第2营的队员一起展开联合训练。基础训练主要锻炼队员的体能、耐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该训练也被称为全世界陆军训练中最艰苦的训练之一。训练中包含大量的突击课程和快速长距离行军训练,要求排级单位在24小时内行军80km,而营级部队则在24小时内行军51km。此外还有军事技术训练,包括建立、夺取以及控制空中控制点,架设道路或铁路以供部队顺利通过,建立海岸防御工事等。在训练结束之前,所有参与队员要完成8项选拔测试,只有通过全部选拔测试的队员才能被授予伞降团的褐色贝雷帽,参与接下来展开的基础伞降训练。

  基础伞降训练在位于布莱兹诺顿基地的第1伞降训练学校开展,为期12天。在1995年之前,基础伞降训练中的第一跳是从一个经过改造的阻塞气球上进行,之后要在“空中货运”直升机上完成4跳,一共完成5次跳伞,不能达到目标的队员将会退返回原来的部队,完成全部伞降任务的队员则被授予伞降团肩章。到1995年以后,所有伞降训练全部在最新型的直升机上进行,队员们至少要完成5次跳伞,并且要求最后两跳必须是从C130赫拉克勒斯运输直升机上完成,成功完成的队员被授予军队伞降员资格,并分配到伞降团下辖的第1营、第2营或第3营中。值得一提的是,队员们在进行伞降训练或执行任务时并不配备备份伞,因此无论进行伞降训练还是执行任务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武器与制服

  伞降团队员所使用的武器都是英国陆军的常规武器,并没有配发特殊武器。

  伞降团拥有独特的制服和帽徽。其队员佩戴褐色贝雷帽,帽徽最初时配用的是陆军空勤团帽徽,但从1943年5月改用独特的伞降团帽徽。队员右肩佩戴伞降团肩章,执行任务时队员头戴与英国陆军航空部队相同式样的钢头盔,而不是英国陆军的步兵头盔。1943年之前,队员们在进行伞降行动时外穿着与德国空降兵相似的伞降背心,但1943年以后改为迷彩伞降背心。

  作战行动展现

  伞降团自成立之后参与的作战行动极多,作战数量最多的当属二战时期,如参与夺取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行动。在此行动之后,又开展英国在北非的伞降作战行动。除了伞降作战行动外,其还曾被部署为普通步兵,在前线参与突尼斯战役。

  北非行动之后,第1、第2、第3伞降营返回欧洲大陆,参与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开展的空洞行动,并取得成功。1943年9月,在其他伞降部队的加强下,深入到意大利本土进行作战。在意大利的作战结束后,该部队又成功参与诺曼底行动,并取得了不小的战绩。但在此后的法国南部行动中,其遭遇到了极为惨重的伤亡,对该部队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之后,伞降团又参与航空突击驻守莱茵河的德军部队并取得成功,为二战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战结束后,伞降团在1945年5月被部署到远东地区执行任务。其到达远东地区后,立即根据该地地形展开热带丛林训练,以适应当地的作战地形。其在远东地区参与的最初行动是支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战后重建。1945年12月,该部队由新加坡被派遣到印尼的爪哇岛,以帮助解除剩余未投降日军的武装,完成任务后于1946年4月返回新加坡,并在短时间内被派遣到巴勒斯坦执行任务。

  自1950年代,伞降团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维和行动及小规模作战行动,一直持续20多年的时间,包括1950年代参与塞浦路斯和埃及苏伊士维和行动;1960年代分别在科威特、亚丁和马来西亚执行维和行动等。1970年代,该部队被派遣到北爱尔兰支援英军的作战行动,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1982年4月福克兰群岛战役爆发后,伞降团派遣参战。1999年5月,伞降团被派遣到科索沃执行任务,后又于2002年5月到塞拉利昂执行维和任务。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该团自2003年1月起就被派遣到伊拉克作战,阿富汗战争爆发后又参与到阿富汗战争中。

  结构编制组成

  第1营

  伞降团下辖的第1营受英国陆军特种部队支援集团的领导。该营为航空轻步兵作战营,可开展各种轻步兵作战行动。该营是组建最早的伞降营。

  第1营于1942年底~1943年5月参与突尼斯行动,但在行动中遭到严重伤亡。西西里岛战役爆发后,该营又被部署到该岛参与空洞行动,但再次不幸地遭遇严重伤亡。1943年晚期,第1营被部署返回英格兰,以准备参加诺曼底行动,在诺曼底行动的最初期,该营并没有参与作战,而是全副武装坚守英国本土以在需要时对前方部队进行支援。直到诺曼底行动的后期,第1营才真正参与到此次战役中,但却在战斗中遭到了极为严重的伤亡。

  二战结束后,该营于1946年进行扩编和重建,并在重建后支援英国陆军第6航空师,参与巴基斯坦行动。1948年,第1营被解散,但又于同年再次被重组。重组后该营于1970年代被部署到北爱尔兰参与行动,之后又分别在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等地执行任务。

  自2006年起,第1营已成为英国陆军特种部队支援集团的主要力量,可在全世界范围内、在接到任务后的极短时间里开展广泛范围的特种作战行动、非战斗撤离行动、维和行动等。该营队员除了要完成伞降团的基础训练和基础伞降训练之外,由于其受特种部队支援集团的领导,因此还要接受该集团开展的通信技能、突击技能以及各国主战武器等进一步训练。除此之外,其队员还定期部署到国外参与作战行动或联合训练,以增强队员们的战斗能力。

  第2营

  第2营为航空轻步兵部队,在作战中作为空中突击步兵执行任务,其总部设在英格兰东南部科尔切斯特军营的默维尔要塞内。该营建立于1941年9月30日,最初时命名为第2伞降营,1942年8月更名为第2营。第2营首次参与作战行动是在1942年2月突袭被德军占领的法国布吕讷瓦勒地区,此后又参与了英军在北非的作战行动。

  二战结束后,第2营被重组,并在重组后随第6航空师一起参与巴基斯坦行动。1947年该营被解散,但又在第二年根据作战需要被重组,重组后于1951年被部署到埃及参与维稳行动,1956年7月到塞浦路斯执行维和行动。1965年初,该营被派遣驻扎到新加坡。1970年代,其被部署到北爱尔兰参与作战,此后又在2001年以后分别参与马其顿战役、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第2营的队员除了参与伞降团的基础训练和基础伞降训练之外,还定期部署到国外执行任务或参与训练。除此之外,每年有部分人员要在特种部队支援集团中轮值,并接受该集团的训练,以确保队员们保持更高的作战素质。

  第3营

  第3营同样是航空轻步兵部队,在作战中作为空中突击步兵执行任务,其总部同样设在英格兰东南部科尔切斯特军营的默维尔要塞内。第3营组建于1941年,最初时命名为第3伞降营,后来重命名为第3营。其第一次参与行动是在二战初期的火炬登陆行动,之后随英国陆军参与北非作战。北非作战结束后,第3营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参与空洞行动,并在之后的意大利本土行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结束意大利的行动后,第3营撤回到英国本土,并在此后参与阿纳姆战役。但在这场战役中该营遭受到了极为严重的伤亡,几乎被彻底摧毁。虽然其此后又经过重建,但在二战后期未再参与任何作战行动。直到二战结束之后,该营才跟随英军大部队一起到巴勒斯坦执行任务。

  1948年第3营被解散,但在同年晚期又被重建,重建后重命名为第7(轻步兵)伞降营,之后又经过多次更名,直到最终被更名为第3营。1980年以后,第3营多次参与作战和维和行动,包括福克兰群岛战役、科索沃战役、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第3营中有一个独特的排被称为伞降警卫队排,其队员全部由英国陆军步兵警卫队的队员志愿申请,经过一定的考核和训练后才能加入到该排。伞降警卫队排的队员所穿着制服与伞降团其他队员相同,但是其佩戴的贝雷帽上,帽徽下方有一个蓝-红-蓝的色条以进行区分。

  第3营的队员除了参与伞降团的基础训练外,人员还定期部署到国外执行任务或参与训练。除此之外,其每年有部分人员可在特种部队支援集团中轮值,并接受该集团的训练,以确保队员们保持更高的作战素质。

  第4营

  第4营是伞降团中惟一的预备役部队,其基地遍布英国全国,其中总部基地位于西约克郡的帕齐。

  第4营的组建历史可以追溯到1942年,建立之后在二战中参与多次战斗,但二战结束后几经变迁,经历多次重建。目前,该营下辖4个连,分别为基地位于苏格兰的A连、基地位于大伦敦地区的B连、基地位于英格兰北部的C连和基地位于英国中部地区的D连。

  加入第4营队员的体能要求比加入英国陆军其他预备役部队要高。第4营可对其士兵开展独立的新兵训练项目,即在卡特里克军营开展为期2周的第4营预备役战斗步兵课程。课程结束后,其要求队员们在每周四进行晚间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体能、军事技能和作战管理等。此外,每个月进行一次或两次周末训练,最多持续进行9次周末训练,训练内容包含战术技能、战斗技能、伞降训练等。每年其队员要参与一次为期2周的年度训练,训练包含伞降训练及进一步战场训练等内容。第4营每年还会定期举办与其他部队的联合训练及海外训练等,以保持士兵具有较高的战场能力,可随时参与作战。

  丁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