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难题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人工智能,难题
  • 发布时间:2015-08-31 12:44

  技术难题有待突破

  近年来,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很热,这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热潮。历史上,人工智能历经四次热潮,然而最后都进入“严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法虽好,理论也不错,但在技术上面临的难题实在太多,很难实现。尼克·波斯特洛姆在其《超级智能》一书中就提到,“为什么人工智能的发展总是落后于预期呢?这主要是因为创造人工智能所遭遇的技术困难远远超过了先驱们认为的程度。但这也只是说明我们遇到了多大的技术难题,以及我们离解决这些难题还有多远”。

  从大方向上来说,深度学习这一当今人工智能领域最耀眼的技术,其核心是模仿人脑神经网络处理信息的方式,然而人类对人脑的运作机理还很不了解。就连深度学习领域杰出科学家、Facebook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Yann LeCun都表示,“大脑无监督学习是如何实现的,我们还不得而知,我们还没有能力开发出一个类似大脑皮质的算法”,“我们知道最终的答案是无监督学习,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找到这个答案”。此外,人类的一些技能也不仅仅依托于人脑。雷蒙德·库兹韦尔在其著作《奇点临近》一书中曾提到:“一个人的性格和技能不是只存在于其大脑中(虽然大脑是一个主要区域)。我们的神经系统遍布整个身体,但同时内分泌系统(荷尔蒙)也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人工智能一些具体的技术上,还面临很多难题有待突破。以语音识别为例,虽然目前很多产品语音识别精准度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大多都是在比较安静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语音识别就很困难。例如小鱼在家公司在开发家庭智能陪伴机器人的过程中,就花费了大量资源用在解决噪音问题上。

  来自社会各界的误解

  对于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就像外星人对人类是友好还是邪恶一样,人们的看法不一。把人工智能看得太全能、太完美,这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种“捧杀”,而把人工智能看得太邪恶、太龌龊,会抢人类的饭碗,带来大量失业,甚至是灭绝人类,则是对人工智能的一种“棒杀”。

  历史上曾掀起多次发展人工智能的热潮,一些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和作用所持态度过于乐观。他们不仅认为人工智能很快就会实现,而且认为人工智能会无所不能,不日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过于乐观的看法虽然激发起人们一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情和期待,然而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人工智能的研究殿堂就变得门可罗雀了,因为人们发现它很难那么快实现,而且离“完美”与“万能”还遥不可及。Yann LeCun就曾表示, “一些不实宣传对于人工智能是非常危险的。在过去的50年里,人工智能就先后因为不实宣传而沉沦了四次。关于人工智能的炒作必须停止。”

  除了“捧杀”,还有“棒杀”。一些科技界精英认为人工智能未来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存在风险(existential risk)”。所谓存在风险就是指那些威胁到整个人类发展,或是将人类彻底毁灭的风险。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表示,“我们需要十分小心人工智能,它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险”,“每个巫师都声称自己可以控制所召唤的恶魔,但没有一个是最终成功的;因此,只要稍有不慎,人工智能就会为研究它和使用它的人带来无法预估的恶果”。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表示,“人工智能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危险’。机器人可能会找到改进自己的办法,而这些改进并不总是会造福人类。”

  近四成民众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失控,进而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普通民众的调研中向受访者询问“随着人工智能未来变得越来越发达,您认为人工智能会不会失控,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有38.3%的受访者认为会,认为不会的受访者占比为21.28%,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由此可见,很多民众都认识到了人工智能在高度发达后所具有的潜在危险性,分析其背后原因,可能与很多经典影视作品都表现了人工智能的危险性有关,另外近来媒体也报道了史蒂芬·霍金等科技大佬对人工智能危险性的警告性言论。

  对人工智能的棒杀除了这种略带科幻色彩的“存在危险”外,一些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直接的冲击,比如会抢人类饭碗,造成大量人失业。这种担忧是基于以下逻辑,由于人工智能可以干越来越多之前只有人类才能做的事情,而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很多人会丢掉自己的工作。

  近七成民众认为人工智能会大量减少人类就业机会。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普通民众的调研中询问受访者“您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未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会不会大量减少人类的就业机会”,高达65.96%的受访者认为会,有25.53%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另外还有8.51%的受访者表示不好判断。值得关注的是,在向受访者询问他们在人工智能其他方面未来趋势性判断的问题时,表示“不好判断”的受访者一般要占四成左右,而在回答本问题时,表示不好判断的受访者不到一成,这反映出普通民众更确定人工智能会减少人类就业机会。

  相关法律的完善

  实现人工智能广泛而深度的应用,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做支撑,还需要成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就像在互联网时代,法律法规出现了不少盲区,需要改进创新,在互联网时代,法律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地方更多。就拿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说,如果人工智能造成了危害,那么法律是应该追究相关技术厂商的责任,还是仅仅惩罚“犯事”的机器就行了。就像美国生命未来研究所(FLI)在一封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公开信中所提到的关于自动驾驶法律监管的问题——“如果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削减美国年度汽车死亡人数40000人的一半,那么汽车制造商得到的不是20000张感谢信,而是20000张诉讼状。什么法律框架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利益?人工智能带来的法律问题是由原来的法律解决还是分开单独处理?”自动驾驶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领域,其他领域同样面临法律监管的难题。

  网络安全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是做任何事情所无法规避的风险,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人工智能领域的网络安全具备一些新特征和新挑战。云计算是支撑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然而当数据存储和计算都集中于云端,这相当于“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出现网络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重大的。未来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很多设备都会受控于云端的人工智能。如果人工智能因遭受网络攻击而“失控”,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甚至会危及人类生命。科幻小说《三体》中就描述了生活在未来城市的男主人公,在饭店吃饭、出行等各种生活场景中,先后遭受到了来自餐厅机器人服务员、无人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设备的突然攻击。而这一切都因为这些“智能”设备被想杀他的外星人控制了。这个情节现在听起来还比较科幻,但在未来真的会成为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大隐患,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

  在某种程度上,网络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工智能“是正是邪”的根本性问题。现在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上,一些人视为“魔鬼”,一些人视为“天使”。不管人工智能是什么,一旦它被无法之徒通过网络攻击而控制,即使它是“天使”,也会做出“魔鬼”的事情。尼克·波斯特洛姆在《超级智能》一书中提到了他对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问题的担忧。他认为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要做好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和控制。然而如果各个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掀起了类似“军备竞赛”的竞争,那么在竞争压力下,各参与方为了追求速度,可能会降低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投入,轻装上阵,快些赶路,而这无疑为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带来了莫大隐患。

  隐私保护

  隐私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和网络安全相伴相生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你生活和工作中的机器会越来越“懂”你,了解你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例如你的手机个人助手,会实时分析你和别人的联系内容。如果你给某人发了一条短信,说晚上一起吃个饭吧。那么手机个人助手就会向你推荐合适的餐厅。这是一项很贴心的管家服务,解放了你很多时间,然而这是以牺牲你的个人隐私为前提的。你可能会说,反正我的手机个人助手又不是人,它知道这些隐私也无妨。然而一旦发生了网络安全事故,你的这些隐私就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掌握。

  未来,在人工智能广泛、深入应用的情况下,人类隐私的隐患不仅存在于个人生活中,还存在于公共生活中。如前所述,视频监控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在城市安防中的重要应用领域。未来的视频监控所发挥的作用不仅是事后寻找破案线索,而是事件发生的同时,人工智能就能迅速对事情性质做出判断,然后告知相关人员前去处理,甚至是预测事件的发生,在事件发生之前就告知人类采取措施。这很像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中的情节,未来也会成为现实。可以说,你一出家门就生活在人工智能视线里,它在注视你、保护你,这会给你带来安全,但也暴露了你全天的行踪,显然有时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的行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