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止于版权

  “不知道”的后果就是以高价版权作为行业堡垒,防止市场份额流失。

  “版权”已经成为当下最热的词汇。

  在体育、音乐、电影、手游等娱乐文化领域,版权价值都被重新定义。它不仅是版权方的救命稻草,也成为平台方吸纳资本的利器。

  从数字音乐平台高价签约唱片公司,到年初横行电影领域的“IP”,再到最近疯涨的体育赛事,重视“版权”天经地义,但反复干瘪地谈论“版权”,没有后续的内容运营与商业模式,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又是一个画大饼的故事。

  一个文化产业领域受到资本青睐,最先受到热捧的必是“版权”。从视频网站开始,这是颠扑不破的金科玉律。视频网站发展到今天,在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各种独家或者非独家版权节目的同时,已开始深耕自制与付费业务,并且显现出可见的商业模式。

  反观正在抢版权的行业,后续的商业模式真的想清楚了吗?以数字音乐为例,QQ音乐与阿里音乐空有版权内容,却难以实现商业模式的突破,只是抢购一个又一个好声音版权,陷入投入的无底洞,直接后果是版权方获利,数字音乐平台垂死挣扎。

  音乐行业流行一句话:都知道音乐会赚钱,但不知道怎么赚钱——“不知道”的后果就是以高价版权作为行业堡垒,防止市场份额流失。

  这几乎重复了视频行业经历的故事。5年前,视频网站之间互相抬价,竞购版权,结果是把正版当成壁垒,把价格当成门槛,把版权内容源视作战场,把侵权诉讼作为互相挟持的手段。

  数字音乐平台间的互相起诉,难道不正是这个故事的翻版吗?

  视频网站在当时既不会像Hulu和Netflix们学习技术革新,也不会轻易投入算法研发,最终沦为一场好勇斗狠的游戏。

  结果,一地鸡毛,谁也不会成为大赢家。

  现在再看视频网站,三大公司在保证部分内容大家共有的同时,默契进行着平台自制,而且互相还可以实现“内容置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合”关系。这并不是版权竞价的结果,而是针对自身平台所作的改变。

  事实上,你死我活的局面已难以出现,因为在争夺“版权”的背后站着的都是行业巨头。爱奇艺背后是百度,腾讯视频背后是腾讯公司,优酷土豆则背靠金主阿里。

  视频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也类似。数字音乐背后是腾讯与阿里,体育方面则是万达、阿里、腾讯们。在巨头介入之后,依靠版权建立的壁垒异常脆弱,黏性也不会强。

  平台方迫切需要探索的应该是如何优化用户体验,真正解决用户需求,以优质流畅的体验留住用户,考虑“买下版权后”的商业模式。

  任何行业,没有商业模式都是危险的。尽管“故事”讲得足够美妙,当资本发现盈利遥遥无期时,必然会选择离开。当一个个“故事”成为“事故”时,泡沫不可避免,毁掉的将是整个行业。

  文/高海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