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外企的选择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外企,本土化,惠普
  • 发布时间:2015-09-10 07:29

  现在,面对中国自主创新的整体环境,外企如何看待中国,又该如何拥抱中国?本土化,无疑成为他们的选择。

  刚刚过去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让2015年的这个夏天多了一抹红色。在IT领域,从初夏的5月紫光成为“新华三”控股股东,到盛夏的8月,IBM中国第三代土生土长的本土领导人被任命、阿尔卡特朗讯(以下简称“阿朗”)企业通信业务变身国资委实际控股,这些曾经的外企在中国未来发展的路上更添了一抹“红色”的印记。

  回顾外企在中国的几十年发展,可以总结为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将中国作为制造工厂。外企意识到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出于成本考量在中国大肆建厂,沿海工厂、流水线、打工青年、OEM随之而来。

  第二个阶段是将中国作为销售市场。这时,外企开始意识到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和发展前景,外企办事处和分公司纷纷成立,北京的丽都商圈、上海的联谊大厦都曾经是第一代外企扎堆的地方。

  第三个阶段是将中国作为人才基地。随着中国的发展,外企开始将中国作为全球研发的一部分,在中国的产业布局不仅是产品销售和产品制造,也涉及到企业的核心部署。

  现在,面对中国自主创新的整体环境,外企如何看待中国,又该如何拥抱中国?

  本土化,无疑成为他们的选择。

  2013年的惠普世界之旅上,惠普女掌门梅格.惠特曼就提出了“in China,for China(在中国,为中国)”。时隔两年后,收编“国家队”的“新华三”成为惠普服务器、存储、网络产品和硬件支持服务在中国境内的独家提供者。

  选择资本并购和股权变更的方式,将使企业背景和投资支持在中国本土得到更好的落地。

  无独有偶,2014年10月,阿朗企业通信业务85%的股权由国资委旗下中国华信邮电经济开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国华信”)收购,成为国资委投资及实际控股企业,新公司“ALE”由此诞生。这次收购,阿朗企业通信业务在全球及中国本土的发展都将得到中国华信的电信背景和投资实力的支持。在为中国政府机构、企业的信息化带来先进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同时,更可以在信息安全层面提供全面保障。

  近日正式拉开帷幕的“ALE全国巡演”是自中国华信正式入主ALE之后,这家流着红色血液的全球公司首次举办如此规模的公开活动。

  据ALE大中国区总裁吴海亮介绍,ALE今后会继续聚焦在统一通信协作会话、应用流畅数据网络和云方案三个方面,从应用和客户体验的角度来不断地完善原有的产品和技术方案。

  中国制造与信息安全、全球化与一带一路、云计算与互联网+是当下中国IT产业的三大热点,“信息安全现在被提到了很高的高度,ALE背后的中国华信是国有资本,这既是我们的机遇更是责任;在全球化方面,ALE目前超过90%的收入和资源都在国外,拥有完善的全球销售与服务渠道,我们希望能够用好手中的渠道,帮助更多的国内产业链合作伙伴一起‘走出去’;而互联网+则使得业界加速从数字时代发展到大数据时代,这是一个颠覆性的窗口,将给予更多有抱负的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吴海亮说。

  文/宋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