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CAD,设计,奥运会
  • 发布时间:2015-09-22 12:56

  在刚刚落幕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参赛选手发扬“顽强拼搏、勇创佳绩、为国争光”的精神,创造了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两年来,经历了世赛参赛工作的点点滴滴,亲历我国选手不畏强手、奋勇拼搏的感人场景,目睹五星红旗在国际领奖台上高高飘扬,作为代表团一员,我心中充满自豪,心情激动万分。

  本届大赛中国代表团取得了5个项目金牌、6个项目银牌、3个项目铜牌和12个项目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奖牌榜名列前茅,其中29个参赛项目中26个项目、32名选手中29名选手均获奖,可谓大面积丰收,特别是金牌“零”的突破可喜可贺。

  但成绩来之不易,“零”的突破是多年积淀、厚积薄发的结果,凝聚着所有为职业能力建设事业奋斗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

  统筹协调 多方保障

  一是各方高度重视,保障有力。这次参赛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非常关心,张德江委员长在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会议上亲自过问,马凯副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代表团成员并作重要讲话。部党组十分重视并支持参赛各项工作,尹蔚民部长和信长星、汤涛、孔昌生等部领导多次做出指示,赛后人社部第一时间发出贺电,尹部长亲自到机场迎接代表团并发表讲话;汤涛副部长十多次出席世赛相关工作活动,这次大赛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研究情况、解决问题,并加油鼓劲。这些都给全体参赛人员带来巨大鼓舞,提供了强大动力。世赛参赛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中央多个部门和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人社厅局和各类院校等,有关各方大力支持、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为参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是赛前精心组织、准备充分。大赛组委会通过科学遴选参赛项目、精心组织选手选拔、严格开展集训、加强国际交流、认真进行工作督导、做好赛前冲刺等,进行了近两年系统、周密的准备工作,使得对世赛理念、标准、规则的把握等都比较到位,训练和备战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参赛选手技能水平、综合素质普遍超过以往。有道是: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做到了秣马厉兵、有备而来。

  三是选手精神可嘉、表现出色。面对韩、日、英、法、德、瑞士、奥地利和东道主巴西等传统技能强国,我国选手发扬了不畏强手、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展现了中国青年人才的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和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其中,汽车喷漆和制造团队挑战两个项目并非赛前预估的夺金点,但比赛中,杨金龙以及玉海龙、林春泷、钟世雄团队毫无畏惧、敢于挑战、勇于冲击,硬是拼下了宝贵的金牌,令人赞叹。焊接和美发项目是我国的强项,比赛中已成“众矢之的”,裁判、对手和观众都在用“放大镜”来观看,但曾正超和聂凤两位选手意志坚定、沉着冷静,排除干扰、全身心投入比赛,确保稳定发挥,终于摘得梦寐以求的金牌。中国参赛项目比赛时间大多在4天22小时左右,对选手体力、毅力都提出了很大挑战,很多选手克服心理、意志和体能极限,咬牙坚持、绝不放弃,切实履行出征誓言,做到了高水平发挥。比如,电气装置、CAD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制冷空调、网络布线、时装设计等项目选手都夺得了含金量很高的奖牌。

  四是团组运转协调、辛勤付出。这次大赛中国团规模超出以往,除了我国政府派出的105人的代表团和45人的技术保障团外,更有多个部门、地方和院校派出技术保障与观摩团队,还有多家媒体参与报道,为统筹协调、汇聚力量,避免干扰比赛,代表团及时协调各方、提出要求、掌控局势。为解决驻地分散、联络不畅、交通不便等问题,及时建立各类微信群,保证指挥畅通、实时联系、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特别指出的是,各参赛项目技术专家、教练、技术翻译和各位工作人员等一到圣保罗,就全面进入工作状态,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有的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为中国队取得佳绩做出重要贡献。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零”的突破实现了我国技能健儿为国争光的目标,将激励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之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也必将促进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培养造就亿万高素质劳动者,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制造注入新的活力。“零”的突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是对提升中国国家影响力、促进职业技能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世赛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技术技能发展水平,反映了该国的经济技术实力、人才竞争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发达国家特别是制造业强国都普遍重视大赛,作为树立国家形象和打造制造业、服务业品牌的重要平台,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工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正处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应该在世界最高层级的技能奥林匹克活动中有所作为、展现实力。第三次参加大赛的中国队取得骄人战绩,已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对树立中国形象,展示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才发展成果,提升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增强国家软实力等都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这次大赛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对扩大世界技能大赛在人口第一大国的影响力、促进职业技能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都将产生巨大作用。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说:“如同中国在奥运会体育领域取得的非凡成绩一样,相信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中国有望成为代表行业最先进水平的标杆。”我们也坚信,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中国在世界技能领域的优异表现将形成良性互动和促进关系,中国与世界技能组织也将构成合作多赢新格局。

  二是对提高中国职业教育培训质量、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技能人才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世界技能大赛共分为结构与建筑技术、创意艺术和时尚、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社会与个人服务、运输与物流6个大类50个竞赛项目,其竞赛标准和规则大大高于国内标准和规则,并伴随着产业发展新潮流不断调整完善,与“互联网+”等新理念、新技术紧密相连,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最高水平。中国参加和获奖的项目涵盖了所有6个大类,在备战和参赛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前沿技术,学习借鉴了世界先进理念和经验,掌握了技能人才培养的最高标准和科学的模式。因此,全面参与世赛,对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活力,对提高我国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加快职业教育培训与世界接轨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对解决技能领域的“钱学森之问”,培养造就众多世界顶尖、一流技能人才提供了指南,对提高中国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奠定了基础,对增强中国创新创意和设计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是对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技能人才工作,促进社会观念转变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世赛参赛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认识、了解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等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各地通过参与承办有关项目集训工作,在技工院校等机构建设了具有世界水准的专业群,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因此,我们欣喜地看到,世赛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正相关,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孕育出了巨大的现实生产力。在这样的积极效应下,政府和社会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视支持也将水到渠成,政策和法律两个方面的突破将指日可待,技能人才事业发展将迸发无穷的力量,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零”的突破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国人对职业技能竞赛的极大兴趣,对改变“学而优则仕”“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装备、轻人才”等传统社会观念,树立技能报国典型和职业英雄,培养世界大工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曾正超等青年才俊将像许海峰一样,成为载入史册的英雄人物,会激励更多青年学生和职工学技能、走技能成长成才之路,对动员全民学习技能、崇尚技能、投身技能,把技能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真正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巨大作用。

  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与世界技能强国存在的差距。一是我国技能总体水平还不高,国内竞赛与世界大赛存在脱节;参赛项目还不多,与中国大国地位并不相符。参赛项目主要集中在制造类与信息类,服务类和创意类项目少、水平低,需要急起直追,实现人才和产业均衡发展。二是我国青年技能人才储备不厚、选择面窄;参赛选手综合素质能力还不高,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急需增强,特别是专家等技术保障团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差距,直接制约选手技能水平提升。三是我国在世界技能组织中参与度不够、积淀不深、话语权不大;参赛组织工作还需更加科学、严谨、有效,备战和训练中学习、改进和提高的空间很大。

  “零”的突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把夺金精神贯穿在今后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世赛地方动态】

  四川:焊接世界技能金牌获得百万奖励

  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代表中国出战的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曾正超一举夺得焊接项目的金牌,根据成绩宣布的先后顺序,他成为中国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第一人。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要像对待奥运冠军一样对待他们,作为技能英雄,对于这些人怎样奖励也不过分。”对于此次获奖的金牌选手,人社部奖励20万元,曾正超所在集团也奖励他20万元。8月26日,四川省领导亲切接见了曾正超以及专家组成员,当天下午回攀枝花市,也受到市领导的亲切接见。有关部门也透露,省委、市委以及各级部门也会按照相应比例对于曾正超及其技术团队进行奖励,最后预计单曾正超个人拿到手的奖励会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浙江:三个“破格”让杨金龙没有想到

  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杭州技师学院的职工杨金龙获得了汽车喷漆项目金牌。“这块金牌是我们预想之外的,因为汽车喷漆项目金牌长期被欧美选手垄断。”汽车喷漆专家张小鹏这样说。

  8月28日,副省长熊建平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接见载誉归来的43届世界技能大赛浙江代表团,并与代表团成员、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进行座谈。熊建平指出,代表团为国家也为浙江赢得了荣誉,展示了浙江青年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艺,体现了浙江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能够成为汽车喷漆领域的世界级顶尖高手,对于杨金龙来说是他人生中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情。目前,浙江省政府破格授予杨金龙特级技师职业资格;破格让其享受高级职称待遇;破格入编使之成为杭州技师学院在编教师。这些“破格”都让杨金龙“没有想到”,却让那些和他一样满怀技能报国情怀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感到了温暖。

  广东:打造世界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提升“广东制造”软实力

  8月24日,广东省副省长温国辉率队前往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看望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广东选手,实地考察学院管理与建设情况。温国辉向载誉归来的广东世赛选手表示祝贺,他指出,选手们用青春、汗水和智慧再次印证了“技能改变人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年轻人只要刻苦努力、自强不息,有技术、有理想、有追求,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温国辉强调,省有关部门和各技工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部署,深入总结此次比赛的成功经验,紧紧结合广东产业发展需求,抓紧谋划好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十三五”规划。要进一步激发年轻技能人才对自己行业的兴趣、爱好和追求,支持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全面提高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和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宣传表彰力度,培养、造就一支规模更大、结构更优、素质更高和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大军,加快打造世界级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提升“广东制造”的软实力。

  广东省14名选手参加了12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了2枚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5项优胜奖,参赛人数、奖牌数量和获奖情况均创造了广东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最好成绩,为中国代表团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团长 张立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