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逼大战再升级 在线旅游代理商背后的BAT之战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旅游,代理商,BAT
  • 发布时间:2015-09-30 14:06

  互联网上的撕逼大战从未停息过,作为O2O最为活跃的领域很难独善其身,从在线旅游代理商相互之间的掐架到其背后金主的暗战,再一次让市场看到了BAT的恐怖。在利益面前,任何恩怨情仇都可化作营销的策略手段,升级后的在线旅游撕逼大战,为人们呈现了一场血淋淋的资本对决。

  让巨头垂涎的O2O市场

  O2O市场的火热除本身符合人们生活行为习惯外,更因为其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互联网巨头,在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的O2O转型中,只要抓住机会,单客价格和客流率都比较高的在线旅游绝对是资本眼中的金矿和良性资产。根据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年度监测报告》,2015第一季度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875.0亿元,环比增长11.7%;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3077.9亿元,同比增长38.9%。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在线旅游勾勒出风光无限的前景,不过OTA(在线旅游代理商)领域的竞争也同样明显,传统的在线旅游大平台已经出现携程、去哪儿、艺龙、途牛四家上市公司,而短途度假、旅游租车、海外出境游等细分市场也出现了不少初创企业。面对高速增长的市场,OTA一直都在合纵连横下成长,而随着巨头关注和资本的进入,整个OTA领域的洗牌开始加速。

  携程与去哪儿的恩怨情仇

  一山不容二虎,滴滴和快的式的牵手多少有些故事的味道,同处OTA领域的携程和去哪儿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便已注定是对方终身的对手。在旅游领域,单纯的价格战到一定程度后很难让消费者做出决定性选择,口碑以及事件营销往往能更好起到宣传和引导作用,软文推广成为OTA品牌的管用手段,而踩着人家上位无疑是最快、最直接的手段。

  2011年初,携程公关部《酒店团购藏猫腻团购客人成“二等公民”》等一系列文章将火烧向同行对手去哪儿,两者正式结怨。

  2012年1月,消费者购买火车票被骗4.9万元事件引发携程、去哪儿全员口水战。

  2014年9月,携程方面全面下架在去哪儿网上的所有酒店产品,直接撕破脸皮动手开战。

  携程和去哪儿的战斗很容易让人想到加多宝与王老吉,行业老大和老二的战斗往往受伤的是老三,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携程和去哪儿上演恩怨情仇的岁月,OTA整体市场利润率极速下滑,旅付通、拒宅网、脚丫旅游网、找好玩、周五旅游网、徒步狗旅行等十多个网络平台相继倒下,而曾经的巨头艺龙也沦人家眼中的鱼肉,反倒去哪儿和携程在今年五六月份的“联姻”传闻让人们感到世界变化太快。当然,联姻谈判失败也再度加深了两者间的仇恨。任何恩怨情仇都可化作营销的策略手段,去哪儿和携程能够长期占据舞台并不断上演撕逼大战的根本是两者至少表面上并不缺钱。无论是背靠百度的去哪儿还是总市值逼近百亿的携程,庞大的资金优势让其能够成为互联网的宠儿,在行业利润率不断下滑、盈利日益困难的情况下活力十足的撕逼,而IPO失败的同程则无奈从巨头变为被人们以往的配角。

  资本决定声音

  网站设计?交易规则?盈利模式?OTA比拼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答案恐怕只有两个字—资本!谁的钱多谁就可以活下去并活得更好,对于各OTA企业而言,在线旅游市场就好比带刺的玫瑰,想要闻其芬芳就得做好被刺的打算。携程、去哪儿、艺龙、途牛四家上市公司身后的光芒可以说是直接烧钱烧出来的,从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来看,去哪儿直接亏损了7.012亿元人民币,而携程、艺龙和途牛则分别亏损1.26亿、1.807亿和2.331亿人民币,四大平台的亏损规模都有增加的趋势,当然,去哪儿巨亏的结构是其第一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6.711亿元(约合1.0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

  钱烧得越多,营收增长越多,市场声音自然也会变得更大,烧不起钱的同程只能乖乖地看人家表演,而在巨头们近乎亏损的价格战中,盈利空间被极致压缩的OTA要么倒下要么卖身,而在移动互联时代下,移动端的战斗又让OTA们不得不开启新一轮的烧钱模式,在资本的绝对实力面前,任何盈利模式、推广策略恐怕都是“然并卵”的结果。同时,庞大的资金压力让OTA们深感独自战斗并不现实,对资金和伙伴的渴望,让原本垂涎这个领域已经很久的BAT有了进入的机会。

  BAT的资本暗战

  在BAT这三座大山下面,国内互联网很难出现创新,三足鼎立的格局让BAT成为国内互联网领域难以逾越的大山,也让BAT自身难以再单纯依靠互联网完成持续高增长,而领域边际相对模糊且万亿级的O2O领域则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目标。BAT很早便开始了对在线旅游领域的布局,早在2011年百度便战略投资去哪儿网,通过资本进入该行业,而腾讯则相继投资艺龙旅游网、同程旅游网,甚至还传出要私有化艺龙的消息,至于阿里巴巴,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阿里旅行.去啊更是让众多OTA羡慕。

  但相对其他领域而言,在线旅游需要深入线下旅游景区、交通领域完成同各个行业的“握手”,其整体运营过程需要企业深入行业,更偏重度经营模式,这对于追求扩张速度的BAT而言并不太习惯,于是直接用资本进行资源整合成为BAT进入该领域最便利的方式。正是这类资本的进入,让OTA厂商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价格战,用低价让利并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极大降低了OTA利润,行业微利或微亏的状态让OTA们不得不选择站队傍大款或者卖身求存,通过这样的烧钱循环,OTA最终只能向资本方低头,BAT也就可以顺利进入在线旅游领域。

  细分领域成为创业机会

  四大上市OTA以及BAT的强势进入,给人在线旅游领域已经被大资本瓜分殆尽毫无机会的感觉,其实整个行业前景远比消费者想象的好。大资本在综合旅游服务平台上的竞争无疑会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成熟,成熟的消费者会在细分市场催生新的机会,而伴随着市场成熟度和景气度的上升,也会有更多的资本愿意投入这个领域。一月十余起投资足以见证整个在线旅游领域的兴旺,而这些投资很多都进入了细分旅游领域。

  初创于去年的指南猫在线旅游服务、专注中国人出境游服务的海外短租平台住百家等专注于短途度假、旅游租车、海外住宿预订、出境游服务等创业公司均获得融资,细分市场的崛起成为在线旅游行业新的机会。虽然随着小众细分领域的成长,BAT这样的资本巨鳄迟早也会盯上,但对于一些创业者而言,能够分享行业成长的红利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事情了。

  写在最后:BAT的资本游戏

  依托互联网时代人们搜索、电商、社交等主流行为习惯崛起的BAT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领域大三大寡头,凭借手握大量线上流量和资源的BAT能够轻松进入任何一个互联网领域,同样,手握金元和巨棒的他们能够撕开传统线下市场。在庞大的资本面前,任何模式、技术都显得那么无力,虽然BAT的强势会让人多少感到无奈,但对于一个在科技领域属于追赶地位的国度而言,我们真的很需要能够培养出谷歌、亚马逊、英特尔这样的企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