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司其职 浅议网络支付新规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网络支付,二维码,金融
  • 发布时间:2015-09-30 14:11

  时间倒回七月末,央行推出被称“史上最严厉”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瞬间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网民直指央行的新规就是为了继续保持银行的垄断地位,将互联网金融创新产物扼杀。我们对《征求意见稿》有自己的解读,而央行推出《征求意见稿》肯定也有自己的理由。不妨来探索探索,究竟是我们解读不到位还是央行太霸道。

  第三方支付监管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去年争议就很大,最新版跟去年的比,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还稍微宽松,例如对二维码支付等一些创新支付方式没纳入管理,可以说留了相当大的空间,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关于支付账户不得回提,新版可以同名本人卡无限额转划款,这样做更温和更符合实际。

  即便如此,《征求意见稿》一出台,争论还是排山倒海般袭来。其实对于没有金融基础的人来说,更多的是盲目跟风。虽然大家都接触过支付业务,但太过于基础,世上往往越基础的东西,专业性反而更强。所以一般人随便在网上看些段子或简短几句话是不可能把各种缘由弄明白的。我们认为,没对事物做出正确的理解就不要乱评论,更没有权利去讨论事物的利与弊,那些在微博或朋友圈一边倒评论的人群,反而显得很无知。

  对金融创新的影响

  对于第三方支付,央行给的是支付牌照!支付牌照!支付牌照!重要事情说三遍!并不是银行牌照。举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旗帜却干着放高利贷的活,这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不可行的,这是金融界的基础常识,所以那些因此唱衰互联网支付的人群太过于单纯了。

  《征求意见稿》支持金融创新不变,但那些影响金融稳定的会被洗牌出局,这次互联网金融算挨了一刀,不过这并不冤,能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是因为国家在这方面放松了金融的管制,目的是为了打破企业融资渠道只能通过银行这单一模式,然而放松的结果是融资渠道没创新,因此还导致银行高利贷从暗处转到明处,P2P各种跑路成为非法集资,此时不管更待何时,说到底就是没达到当初放松监管的初衷。

  然而这次《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将互联网金融一刀砍,只是打击了P2P,对二维码支付只字未提,可见创新仍是鼓励的,以后还是做出“央妈”不想要的东西,一刀砍无疑。其实央行的思路一直没变,做什么级别的金融就受什么级别的监管,金融只管自己赚钱而无视实体经济是不行的。说白了,无非就稳定,发展四个字。金融乃国之重器,稳定压倒一切!请正确理解这句话。

  第三方支付回归支付本身

  从简单支付起家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近年的电商、互联网金融热潮下不断扩展业务,不惜与传统金融机构正面较量。然而,监管层出手停息了这场战争。《征求意见稿》一发布,支付业内大喊“没法玩了,还是回家养猪吧”。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牌照由央行发放,央行可算是第三方支付的“亲妈”。而央行动手的原因在于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机构已形成金融集团化,“银行化”色彩最为明显。从最初的“银行的补充业态”扩张到“将银行逼迫成自己的交易渠道”。加上余额宝的出现在互联网金融市场投下一个重磅炸弹后,阿里巴巴乘胜追击推出一系列金融服务,看样子不仅是要追赶银行,更要自己开银行。

  起草《征求意见稿》的目的就是让支付机构回归支付本身,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定义是搬运工,可现在所有客户和应用场景都被互联网公司抓在手上,支付宝账户成为客户最核心、最高频使用的账户,而所有银行账户则成为这些第三方支付的清算后台,接触不到核心客户而被管道化。

  《征求意见稿》中将第三方支付账户分成了综合账户、消费账户两种类型。此外,央行对网上支付金额、第三方支付账户的开立、交易限额、客户认证、信息安全等问题都进行了限制。最重要的是区分了支付机构和银行机构的差异,防止支付机构出现“银行化”、“银联化”,实质上巩固了银行体系在金融行业中坚不可摧的信用交易地位,同时也鼓励支付机构大力开展通道业务。央行的意思很明显,支付机构想成为银行,麻烦按规矩先拿牌照。

  五千限额的奥秘

  首先大家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五千的额度够用吗?其实这问题很局限,因为大多数人被坊间传闻给误导了。在这,我们得先弄明白三个基础条件:

  1《.征求意见稿》所谓限额的前提是用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的时候才有的。

  2.用支付账户的余额支付的时候,如果采用了高安全级别的办法,类似数字证书或者电子签名,就不受限额约定,任意金额都行。

  3.支付账户余额里,没有高安全级别验证的情况下才是五千。

  以上三条关系层层递进,不要单独拿一条出来说,也就是说只有你用第三方支付机构里支付账户里余额去消费时才会受到这个限制,并非说使用任何易动支付都会受到限制。所以五千也好,五万也罢,压根不存在够不够用的问题,只是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归于小额类支付,让银行做回大额支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