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技术和成本的瓶颈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技术,成本,电子产品
  • 发布时间:2015-09-30 14:43

  取胜之道是小而美的创新

  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创新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都希望有创新性的产品出现。对消费者来说,创新意味着更便捷的使用,能更人性化地贴近生活,具备更多的细节。而对厂商来说,创新意味着领先竞争对手,也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的独占市场,这会带来丰厚的利润和可观的品牌美誉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实上创新也是非常困难的,想要创新,意味着在研发领域进行持续地投入,对资金和人力有着硬性的需求。最可悲的是,技术实际上有瓶颈的,持续海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最后不见得会获得成果,这在当下的经济形势下也成为考验厂商耐心和功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面对随时都在变化的市场,一味地追求颠覆式的创新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显示出差异化,这是很多厂商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既然无法做出大的创新,那么在细节上进行创新,换一个思路来绕过当前无法解决的技术瓶颈显然是可取的。而且对厂商而言,小型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差异化,还有相对更少的成本,花小钱办大事显然是最合乎商业规则的解决办法。

  摆脱束缚的自由设计

  使用电子产品固然让现代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便捷,不过由于电子产品天生的限制,让这些产品不能做到完全随时随地的随身使用。智能手机在当前已经成为了人们随身最为重要的物品,不仅是满足人们通讯的要求,还有很多其他的附加价值,比如查看地图,根据LBS定位进行活动等。这其中又以智能手机的影像功能最为重要,但显然我们不是随时随地都能拍照的,在一些我们喜欢去而且热门的地点,我们是不能拍照的,甚至可能因为手机还无法玩得更加尽兴,这也催生了三防技术的进步。

  三防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指防水、防尘和防震,这是由电子产品的军用技术衍生而来的。但之前由于技术和工艺上的限制,但凡支持三防技术的产品总逃脱不了“傻大黑粗”的外观设计,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这些三防产品只是简单粗暴地包裹在厚重的橡胶及防水材料中,同时还会封闭机身上所有外露的接口。也这是这样天生的基因,导致此类产品只能采用低功耗、低发热量的硬件,因为在封闭的空间内热量无法快速地散发出去,还要预留一定空间以防出现过热的状况。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一向对设计品味感觉敏锐的索尼找到了市场的机会,推出了自己旗下具备三防技术的智能手机产品。在索尼Xperia Z系列智能手机上,索尼的工业设计师将三防科技集成到轻薄的机身中,拥有IP57防护级别,即使在夏日的游泳池中,手机依然能随身携带,完全不受环境的限制。即使是三防手机,Xperia Z在工业设计上的细节依然值得关注,如延续至今的OmniBalance简洁全对称的设计语言,增强了用户的识别度,而提升了质感的前后双玻璃面板也是延续到今天的设计,至于金属中框更是历久不衰的经典。

  产品虽然一直在变化,但是现在索尼已经经采用三防技术作为自己移动产品的基因,不仅每一代旗舰级Xperia智能手机会搭载这一技术,甚至还将这一技术扩展开来,将其应用在佩戴式数码摄像机上,让用户能够真正体验到由摆脱束缚的工业设计所带来的自由感觉。

  换个思路解决续航难题

  自从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后,手机性能增强、屏幕增大的好处背后,带来的却是功耗成倍的增加,而由此所派生出的电池的续航问题就成为了困扰用户的最大难题。众所周知的是,最近十年的时间里,电池技术其实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虽然之前有出现过氢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电池等一系列新的电池产品,但基于成本以及安全性方面的考虑,这些新的电池产品的商业化之路依然漫长而遥远。也正因为如此,锂电池、锂聚合物电池还是市场上的主流,发生变化的仅仅是单位存储电量的大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智能手机厂商上都是单纯依靠增加电池容量来提升智能手机产品的续航时间,但增加电池容量必然也带来手机产品厚度和重量的不断增加,这也就形成了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要长续航就必须忍受大电池带来的厚重。而随着用户对手机产品外形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种厚重方正的设计越来越难以被接受,用户宁愿忍受使用充电宝的不便,也不要使用那种厚重的“砖头”。

  既然没办法在电池容量上获得进步,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聪明的厂商在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在手机的充电时间上做文章,这也就是当前流行的快速充电技术的一个原因。因为如果提升了充电速度,用户只要在有电源插座的地方就能为自己的手机快速充电,这实际上也是变相延长电池的续航时间。严格说来,第一个推出快速充电技术的应该是著名厂商高通,当时他们为第一代骁龙处理器配备了快速充电技术,但这种技术要求必须使用高通骁龙处理器,使用专用充电套装来为手机充电,显然这样的要求对普通用户来说显得比较苛刻。同时,受限于高通的市场推广能力,与之配套的各种充电套装几乎毫无进展,这样的状况直到一年后高通推出快速充电技术2.0(Quick Charge 2.0)后才有所好转。

  在大家几乎认为快速充电技术将毫无作为的时候,国产厂商OPPO站出来推出了自己的快速充电套装,这就是OPPO的VOOC闪充技术,也是OPPO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多项对应专利的技术。与之前出现的快速充电技术相比,OPPO的快速充电技术采用的是低电压高电流的充电方式,由在充电器插头中的定制MCU实现开电压环、分段恒流技术。也正是由于VOOC闪充改变了电路拓扑结构,由MCU接管充电过程,因此才有了异常迅捷的充电速度,如今,“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广告宣传语已经是路人皆知了。

  在使用方面,VOOC闪充1.0技术能够在30分钟内为电池充入75%的电量,然后再用较长的时间和较慢的充电速度来充满剩余的25%电力,而对用户来说,前30分钟的充电速度正是满足痛点的需要。需要说明的是,前30分钟的充电速度实际上是无视电池容量的,这也是VOOC闪充最值得关注的热点。在安全性方面,VOOC闪充打造出了从适配器到接口再到手机的全端式五重防护技术,包括适配器过载保护、闪充条件鉴定保护、接口过载保护、电池过载保护以及电池熔丝保护,对使用者有着全面的保证。随后,OPPO又将VOOC闪充升级,提供了可拆卸的充电插座、VOOC闪充移动电源以及车载VOOC闪充插头,围绕自己用户推出了全面的快充产业链,甚至还提供了免费的快充服务等。

  一个按键带来的交互变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机交互都是设计师较为头疼的问题。在电脑上,我们可以使用键盘、鼠标、轨迹球和手写板之类的输入设备来进行交互,多年前蓝色巨人IBM甚至还开发了一套语音输入软件,可以在办公软件中实现语音输入。这些和我们想象的智能生活还有一些差距,但考虑到电脑并不是经常移动使用,应用场景比较固定,因此这些交互设备虽然不是最方便的,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过当智能手机也需要这些交互设备时,那显然就是大问题了,于是触控操作这样的交互方式就出现了。不过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我们通常还是需要输入一些文字,来满足设备最低的要求,这也是智能手机屏幕开始不断变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小屏幕上进行文字输入实在是件不轻松的工作。

  随后,语音输入又进入了设计师的视线。虽然现在的语音识别率已经提高了,但更严峻的问题也出现了,由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不统一,因此手机厂商推出支持语音输入的产品虽然没有问题,自己研发的原生应用也可以使用,但由于现在移动互联的增长,众多APP的适配将会是一个考验,而这里有导航类的,有社交类的,有美食类的,有服务类的,其中还不乏装机及注册用户过千万级别的“巨无霸”级APP。于是语音输入这一更自然的交互方式虽说不是被搁置了起来,但似乎也成为了智能手机上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有肉。

  不久之前,荣耀正式在北京发布了旗下的年度旗舰产品——荣耀7。这款产品除了搭载能够参与交互的指纹识别模块和高像素的摄像头外,还搭载了华为的一项微创新杰作——智灵按键。智灵按键能够通过一键直达的方式,帮助用户使用更方便快捷的互联网资源与服务,对之前的人机交互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智灵按键与语音控制有着深层次的绑定,能够识别语音搜索命令,表面上看,这似乎与之前的手机语音助手相同,但荣耀的设计师将这个语音助手与更多的第三方APP应用结合了起来,实现了更丰富的应用方式。举例来说,荣耀7能够实现语音发微博、微信,电召出租车,搜索机票和火车票的价格、时间,导航等,支持的应用包括微信、微博、百度地图、大众点评、去哪儿、百度搜索等,实现了对衣食住行的全面覆盖。同时,荣耀7的智能语音功能对系统功能的支持也显得较为全面,支持查询天气、设定闹钟和备忘、打开常用网页等,几乎可以解放双手来进行使用。在熄屏的状态下,用户甚至还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来寻找手机或者是拨打电话。

  智能情景模式也是智灵按键支持的功能之一,这项功能扮演的实际上是一个个人生活助理的角色,提醒的范围包含有行程、健康、交通等各个方面。举例来说,荣耀7能够根据短信中关于机票、火车票、酒店的预定信息,智能自动生成提醒卡片,并且根据这些信息给出目的地的交通、天气等推荐。同时,这项功能还能根据联系人中的生日信息,提醒用户为朋友或亲人送上生日祝福。也能够根据网上支付的情况,给出银行还款的提醒卡片,甚至还能够提供到最近银行网店的导航信息。此外,情景智能功能还能够给出当天的运动统计情况,让用户随时把握自己的健康状况。除了被动的提醒外,情景智能还能够给出主动的提醒,如根据传感器收集的信息,给出上下班的提示卡片,同时提供的还有交通信息和天气信息,显得更加温馨。

  可以说,荣耀7采用的这种由语音命令为基础,数据收集分析为支撑的智灵功能改变了之前智能手机交互方式的格局,将更好的使用体验带给了自己的用户。不过前景虽然乐观,荣耀未来将要面对的挑战也不小,因为目前智灵功能所支持的APP数量还较为有限,虽然覆盖面广泛,但在庞大的APP技术面前,这显然还不够,无法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此外,如何将这些功能作为标准,推向更多手机厂商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由外形设计引出的全新交互方式

  智能手机的外形设计是个很难出彩的工作,原因在于智能手机的体积过于小巧,很难给予设计师发挥的余地。同时由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审美习惯已经固化下来,因此很难接受过于新奇或超前的设计。但国产厂商nubia在当前这个同质化趋向愈发明显的时期里,推出了采用无边框设计的nubia Z9智能手机,该款手机一经面市,立即引发了众多的讨论,范围从新奇的外观设计到全新的交互方式,一时间成为了市场的热点。

  我们都知道,智能手机的屏幕和中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太可能毫无距离的,这一距离体现在视觉效果上就是屏幕与中框之间的“黑边”,这实际上是屏幕的组成部分之一,宽度大小与厂商采用的屏幕有关。而nubia Z9从视觉上看几乎就没有这条“黑边”,原因在于其屏幕表面覆盖的2.5D玻璃。通过巧妙的切割工艺,让光线发生奇特的折射,这样nubiaZ9将屏幕的“黑边”隐藏了起来。所以事实上它是有“黑边”的,只是被隐藏了起来,这有些类似魔术师利用镜子完成的“消失”类魔术。

  既然隐藏了“黑边”,那么能不能充分利用起边框的空间,设计出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呢?nubia的工程师给出了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答卷,这就是目前nubia独家的FiT(Frame Interactive Technology)边缘手势交互技术。这项技术实际上是通过用户在采用无边框设计屏幕边缘进行操作的一种交互方式,充分利用了手机外观设计上的最大亮点,从而让手机的操作显得更加便捷。

  在具体的操作上,nubia Z9的FiT边缘手势交互技术能够识别边缘滑动、单手握持以及双手握持三大类别的操作手势。边缘滑动分为左侧滑动、右侧滑动、单侧反复滑动和双边滑动四种方式,单侧滑动可以设置切换后台应用或启动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滑动分为上滑和下滑两种;单侧反复滑动可以用来清理后台应用程序,为手机加速;而双边滑动则可以用来调节音量和屏幕亮度。单手握持指的是屏幕边缘能够识别用户单手握持手机时手指的的位置,以达到启动应用的目的。单手握持类下分为握持、握一握和握持并点击边缘三种方式,握持可以用来为手机进行解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握持手机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提前录入握持的方式以备识别;握一握是指连续握紧手机两次的操作方式,可以用来启动截屏或单手模式;握持并点击边缘是指在握持的方式下再点击屏幕边缘,可以用来在拍照界面下拍照或在图片浏览界面下收藏图片。双手握持指的是横向双手握持手机,在这样的状态下将启动相机功能。

  FiT边缘手势交互技术是一项不折不扣的微创新技术,它虽然没有改变底层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逻辑,但却为用户提供了另外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相对颠覆式的创新,这样温和的渐进式改良省去了用户的学习成本,为其他友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块屏幕改变的不仅仅是显示

  对智能手机用户来说,很难想象手机屏幕会玩出什么花样来,这是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在一块平整的屏幕上来查看所有的内容,即使有新的玩法,也只是玩起了分屏游戏:在一块屏幕上同时显示两个窗口。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很长时间里,手机厂商向消费者宣传的更多是屏幕的分辨率、亮度、色彩、PPI这样的参数,最多也就是加入了护眼功能,但对消费者来说,这些参数其实并不直观,尤其是当手机屏幕向全高清分辨率普及的时候,消费者对纯参数的宣传接受度更低。那么有更新鲜的玩法吗?

  最近几年,柔性屏幕和曲面屏幕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消费者显然也更希望看到一些具备“科幻”味道的智能手机产品。但对厂商而言,全面转向曲面屏幕或柔性材料屏幕是并不现实的,一是屏幕材料本身价格的居高不下,二是可能涉及到生产线改造和工艺改造将花费巨大。从更现实的角度出发,柔性材料目前还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攻克,距离正式商用还有很长的时间,而曲面屏幕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相对较少,而且即使采用这种技术,也不必对现有的产线和工艺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而这也就促进了曲面屏智能手机的诞生。

  早在2014年,三星就推出了旗下首款采用曲面屏幕的智能手机——Galaxy Note Edge,这是有着单侧曲面屏幕的智能手机。对用户来说,这个有着单侧曲面的屏幕可并不仅仅是好看新奇而已,还可以在曲面部分设置工具条,显示通知、天气、时间等多种资讯,还可以设置各种实用工具,包括码表、计时器、手电筒、直尺等,避免了用户到分级菜单中寻找的繁琐。而在视频播放时,这个曲面部分还会显示进度条和各种播放按钮,避免出现画面被按钮遮盖的状况。正是凭借着新奇的操作和快捷的使用方式,这一曲面屏设计的市场接受度很高,用户的关注度也不错。

  进入2015年,三星再次祭出了曲面屏这一“武器”,不过与前代产品相比,这次三星推出的曲面屏采用了双曲面的设计,即在两侧都有曲面。外观上进步的同时,双曲面屏幕在功能方面也有了进步。首先,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在某一侧显示工具和提醒,新加入的People edge功能可以通过侧滑快速找到常用联系人,或者在有人来电时自动点亮侧面屏幕,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联系人。此外,用户除了能够在侧边栏上看到通知、时间、天气等信息外,还能定义部分应用的快捷方式,能够快速进入常用应用,显得更加方便。

  对消费者来说,三星的曲面屏设计带来的是快捷方式设置的改变,给了用户一种更快捷操作方式的选择,这种不是颠覆式创新的改变,不仅有效降低了厂商推广产品的难度,还制造了消费者更为关注的热点。三星现在需要面对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增强与第三方APP的兼容,让更多可以被选择的APP出现在侧边中。

  从“Touch”到“Back”

  魅族一直是国产品牌智能手机中的另类,从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开始,魅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什么野心,一年发布一款手机,对比同期厂商动辄来场“机海”发布会来说,这种作风显然不能只用低调来形容。魅族在之前也是一家有着浓郁个人风格的智能手机厂商,产品充分体现了其创始人对设计、工艺、体验的眼光。当然说到时下流行的粉丝营销,大家也不能忘记,这正是魅族首先创造的营销模式。这种有着浓郁个人风格的厂商,最大的问题是一旦创始人不再掌管权力,那么将会陷入无方向的迷惘,魅族在创始人黄章退居幕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曾经陷入了这种迷惘中,新产品迟迟不能问世,设计被人“吐槽”等,这在之前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于是在现实的目标下,黄章又重新站到了前台,又开始为他创立的这个企业奔忙。

  此时的魅族一改之前的风格,首先是开始了每月一次大型发布会的安排,其次是开始涉足中低端市场,而过去,魅族产品的目标是在中高端市场,这种转变看起来显得有些突兀,但实际上也和魅族布局智能家居生态圈的战略有关。在设计方面,其机身正面惟一的触摸“Home”键更是其招牌式的识别标志。而在系统方面,魅族的Flyme OS在深度用户中的口碑一直不错,拥有与“Home”键搭配使用的“Smartbar”上滑返回功能,这也是魅族与其他手机厂商相比最特立独行的地方。

  但是这种交互设计需要时间成本来进行适应,初级用户很难立即上手。于是,魅族在新的魅蓝Note2上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首先是其采用了实体的条形“Home”键来代替之前的圆形触摸按键,其次是取消了“Smartbar”虚拟工具条中上滑返回的方式,通过按压和轻触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具体来说,轻触代表返回,按压代表回到桌面。魅族将这种新的交互方式称之为“mBack”,区别于之前的“mTouch”。而到了魅族正式发布年度旗舰产品MX5的时候,“mBack”按键又进化到兼具指纹识别功能的程度,既跟上了当前的流行风潮,也没有破坏机身的美感。

  魅族十分重视用户体验,在自家的论坛上,魅族会精心收集用户对手机使用体验的意见,这种做法看似简单,但多年的坚持其实也是表明一种最终的态度,那就是产品最终以人为本。

  两种使用模式确保电池安全

  手机电池的安全问题虽然不常见,但只要出事必然就是大新闻。之前也有不少报道是针对手机电池的,比较值得注意的,一般手机电池发生安全事故,大都是在充电时,这也与用户使用手机的习惯有关。现在由于用户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很多用户都习惯在充电时继续使用手机,但这却是一种相对较为危险的使用方式。

  首先,电池是有使用寿命的,一边充电一边使用,实际上是让电池进行持续工作的方式,这持续的充放电过程将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加速电池老化,为使用安全留下隐患。其次,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将会产生热量,在散热良好的状态下,这还不是大问题,当散热不良时,温度将会在机身特定的部位堆积,如果温度超出安全范围,最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我们有时看到的手机充电事故,多半是这样发生的。那么有没有比较稳妥的解决方案,既能解决使用上的难题,也进一步降低安全隐患呢?

  事实上,移动设备的鼻祖——笔记本电脑就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采用更智能的电池使用方案,将电池的容量、温度等参数纳入到监控体系中去,一边充电一边使用时,系统能够随时监测电池电量的变化,当电量低于于一定水平线时,电池进行充电,当电池充满后,电池的电路断开,由电源直接向设备供电。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因过度充电带来的电池老化,提升电池使用寿命并增进安全。

  对智能手机而言,随时监控电池的使用状况不太容易,除了加重系统负担为,还会额外带来一部分电量消耗,并不经济,但在充电时对电池进行监控却是没有问题。新晋互联网手机品牌ZUK新推出的产品就带有这样的功能。新发布不久的ZUK Z1带有4100mAh高密度电池,拥有655Wh/L的高能量密度,全面支持快速充电,可在2.5小时内将充满电池,同时还加入了充电自动断电设计,当手机电池充电完毕后将会自动断电,通过充电器直接为手机供电,这样的设计提升了手机电池的使用安全性,通过两种使用模式解决了用户比自觉间引发的安全隐患。此外,ZUKZ1采用Type-C接口,正反插拔设计,支持USB 3.0和USB OTG支持,不仅能带来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也能为其他智能手机充电。

  回归本源的UI设计

  现在智能手机的UI设计有一种趋势,就是向扁平化发展,去掉一切繁琐的修饰,用更简单的方式来表现功能。趋势是好,但对部分用户来说,这样的设计很容易显得过于冰冷。而过去较为流行的拟物化UI设计,虽然能够更贴切地表现事务,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里,过于丰富的情感表达也往往会带来花费时间长这样的问题,所以也被追求效率的用户所不喜。当然,这属于个人口味问题,不能说明扁平化和拟物化孰优孰劣,但现在扁平化趋势占优也是不争的事实。

  锤子科技在业界也是一家个人风格浓郁的厂商,其创始人罗永浩以跨行业的发展,良好的口才以及对细节的追求而闻名。他在科技界的创业之路始于一次和小米的商业的会谈,之后便开始了在手机业的创业之路。锤子科技的第一款产品——Smartisan OS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也是日后锤子科技推出硬件产品的基础之一。从Smartisan OS上,我们可以看到老罗将自己的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的表现,系统UI内的很多东西都传递了老罗对使用体验的一些看法。

  首先必须说明,Smartisan OS是一套非常彻底的拟物化UI设计,在这个地方,老罗将自己有点“轴”的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不仅重绘了所有系统图标,还重绘了大量的第三方应用图标,为的仅仅是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当然也是为了适配屏幕的分辨率。其次,除了Android提供的原生桌面外,Smartisan OS还提供了一套九宫格UI设计,这是一种类似功能机排列图标的表现方式,好处是界面更加简洁整齐,也带来视觉上的舒适感,非常适合那些有强迫症的用户。如果用户觉得这样的显示效率不高,还可以选择十六宫格、三十六宫格,甚至还有八十一宫格,所有图标将会自动对齐,对细节用心的态度足以令人膛目结舌。

  此外,Smartisan OS在短信、联系人等部分都有创新,如支持定时发送短信,三秒内取消短信,快速查找联系人等,都是根据用户行为分析来进行的微创新。自定义实体按键也是Smartisan OS在Smartisan T1手机上的创新,为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

  老罗有句话说得非常棒:我不是怕输,我就是认真。没错,这世界上就是需要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认真做软件,认真做硬件,认真对用户,哪怕再油滑的人,你的认真显得有点“二”,那也是在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如同《士兵突击》里认真好好活的许三多,谨以此话与大家共勉。

  硬件级信息安全的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用户的生活开始与智能手机息息相关,网上支付、银行账户、个人隐私等消息都能与智能手机挂钩,这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便利,一并出现的还有信息泄漏的高风险。举例来说,个人隐私被泄漏,可能导致垃圾短信骚扰,各种分类商业信息泛滥,甚至还可能成为网络“红人”。当银行账户、网络支付密码泄漏时,带来的就是严重的经济损失了,前段时间被炒得火热的网上银行理财漏洞就是一个相当典型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难免有疏忽的时候,丢失手机的情况时有发生,发生这样的状况,往往需要用户后续进行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如修改银行密码,停止网上支付,补办SIM卡等等,手续之繁琐足以让人头皮发炸。

  针对用户对安全性方面的需求,众多智能手机厂商都进行过一些尝试,如设立隐私空间,设立密码等,但通常情况下,这些措施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于是要求更安全方式的需求也就更加强烈了,这种需求在商务人士中也变得更加迫切。

  8848是著名厂商E人E本的兄弟品牌,目前推出了旗下首款主打商务及安全的智能手机——8848钛金手机。这款手机拥有精良的设计,采用钛金属作为机身的主要材质,辅以进口小牛皮来增加质感,非常符合商务人士对随身物品的外形设计需要。而在安全方面,8848钛金手机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双保险的安全防护。

  在硬件方面,随机配备有一个容量为32GB的无线U盾,通过蓝牙与手机配对,能够存储需要加密的文件,也能够让用户使用U盾遥控振铃报警。而U盾和手机的距离超出一定范围时,手机就会自动锁机防止意外丢失导致的隐私泄露。在软件层面,8848钛金手机能够提供系统级的加密空间,能够隐藏联系人、通话记录、短信、图片和文件,同时该手机还能建立加密数字通话通道,实现加密通话,避免由第三方软件、伪基站以及木马所打来的安全问题。

  写在最后:

  在时下同质化趋向明显的智能手机市场上,由于技术陷入进步的瓶颈,因此形成差异化的产品格局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这样做不仅仅是能够让厂商的产品更加精准地找到适合的用户人群,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由微创新的积累,以点带面,最后形成技术的突破式创新,而这才是未来市场的取胜之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