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推“云”操作系统 锁定“行业云”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浪潮,操作系统,行业云
  • 发布时间:2010-08-31 10:00
  浪潮集团日前另辟蹊径地提出主攻“行业云”,并高调宣布将于年内推出国内首个自主开发的云计算操作系统。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浪潮的勇气从何而来?

  云计算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据IDC 预测,2010~2014 年该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4%,是整体IT 市场增速的5 倍左右。这块诱人的蛋糕,之前基本是国外IT 巨头跃跃欲试,而鲜见中国IT 企业。尽管从今年开始,浪潮、曙光等企业开始涉足云计算,但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路线。

  8 月19 日,浪潮集团在京正式发布了“云海In-Clouds”战略,将从软硬件两方面下手,重点发展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等产品,着力中国“行业云”的应用。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对于行业云战略十分自信:“我们并没有看到IBM、惠普等厂商涉足这一市场,所以谈不上挑战。”

  王恩东还强调,年内要推出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操作系统,他还第一次携系统软件总监兼云计算产品研发部总经理张东与媒体见面。由此可见浪潮对“云战略”的决心。

  锁定“行业云”

  不怕壁垒

  根据浪潮的定义,“行业云”是由行业内或某个区域内起主导作用或者掌握关键资源的组织建立和维护,以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方式,向行业内部或相关组织和公众提供有偿或无偿服务的云平台。也就是说,浪潮的“ 行业云” 概念隶属于公有云,但是有别于谷歌、亚马逊以个体为对象的“公众云”。

  事实上,这类行业云的雏形已经在市场上出现,比如IBM在无锡软件园搭建的软件测试云,帮助园区内软件企业快速搭起测试环境,加快软件开发速度;成都云计算中心的云平台,主要服务政府和企业。这些模式既不是类似谷歌、亚马逊那样面向全球用户开放的公众云,也不是某个企业内部的私有云,而是由某个行业或区域性组织建立的为有限用户或普通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

  王恩东解释说,从数据获取路径和数据是否具有私密性来看,公有云可以继续细分为公众云和行业云,前者的数据来源和服务对象都是公开的公众,而后者数据具有私密性,但是服务对象却是公开的,如环境卫星资源数据中心、政务系统、经济/ 人口统计数据服务等;从服务对象的数量来看,行业云也是介于公众云和私有云之间。

  企业私有云服务的规模为几千人、几万人,像Google 这样的公众云服务几十亿人,而行业云服务的对象可能是某省市的几十万人、几百万人,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几千万甚至上亿人。

  行业云市场确实有潜力。

  分析认为,今天,中国行业用户已经具备较齐全的业务系统,也积淀下来大量异构的、相对封闭的海量数据,具有强大的信息服务潜在价值,客户一方面需要把应用迁移到云平台,以降低成本,同时更迫切需要将历史数据通过技术手段变成服务,转化为业务的发展动力——特别是政府行业,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各级业务机构,如环保、气象、政务等行业,迫切需要发挥已有的数据价值,对外输出服务,加快职能转变。

  所以,云计算是这些行业的一个发展出路,但是向全民开放的公有云显然不是它们的最佳选择。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中国有这么多的部门、行业和企业,它们出于内部信息安全的考虑,不会把自己的数据放在‘公有云’上,因此我们需要大量的‘行业云’,提供给企业或者部门内部使用,这个市场将会有很大的需求。”

  然而,谈到行业,必然要涵盖行业内的企业,那么在这个领域内部,“行业云”无疑成了它们内部的“公有云”,那么,众企业能接受么?

  王恩东也承认,目前建设行业云会遇到重重壁垒,尤其是在一些较为成熟的行业,它们会想“我已经有较好的应用,用你的行业云干什么”,“所以浪潮此次的行业云先期是锁定在之前没有太多IT 系统负担,但又对信息数据要求颇为强烈的领域,还有就是大众比较关心的公众服务行业,比如医疗、交通、环境等。”

  发展自主云OS

  利己更利人

  为了让云海战略更具体,更具有可实施性,浪潮还宣布了年内推出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操作系统(云OS)的计划。

  浪潮认为,云OS 是云计算的关键平台技术,它类似于人体的神经系统,在云计算应用中承担着对大型数据中心和跨数据中心硬件资源的统筹调度、管理的枢纽作用,对云计算的安全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是,云OS 存在着诸多技术难题,例如在高并发条件下如何实现服务的持续可用,以及万量级资源管理等。目前,尚无国产厂商涉足该领域。对于浪潮做云操作系统一事,记者也是首次听闻,并且第一次采访了负责研发这个产品的系统软件总监兼云计算产品研发部总经理张东。当记者问及该部门是何时成立,何时开始研发云OS 时,王恩东和张东都显得讳莫如深:“我们成立这个部门并开始着手研发工作已经有两年多。”

  据业内人士分析,云操作系统并不需要极其高深的技术,国内的企业也不缺乏相关技术,只是一直以来,这个市场被国外厂商所垄断,国内企业不敢贸然进入该领域。

  为什么浪潮敢做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呢?该分析人士表示,浪潮的这份信心不完全是出于自信,更多地是来自国内产业环境的驱动,以及政府的“核高基”等重大科技专项近几年来对该领域的支持。

  “核高基”重大专项最关注的就是应用和产业化,这从课题的设置上就体现得非常明显,特别是2010 年基础软件方向的课题,将产业化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几乎相关的课题都与应用和产业化有关,如课题4“基于国产CPU 和操作系统的新型信息终端产品研发与示范应用”、课题5“版式文档标准制定与软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和课题6“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重大应用平台与集成环境”。这些课题必须有合适的国内企业去承担,浪潮集团集软硬件、服务为一体,无疑是最合适的。

  之前,浪潮集团就牵头承担了核高基的“国产基础软件集成应用方案及在中国储备粮行业的重大应用示范”课题。业内人士表示,“大力发展我国基础软件产业,对于我国软件产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对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满足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的需求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其创新的国产基础软件应用推广模式和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将拉动国产基础软件产业的发展。”

  王恩东则明确提出,打造云计算硬件核心装备和云操作系统,是解决云计算基础架构核心技术问题的关键。据透露,除发展云操作系统以外,浪潮云计算硬件产品线也将在年底完成布局。届时浪潮将推出包括云OS、大服务器、高密度服务器在内的全系列软、硬件一体的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云海”操作系统推出后,浪潮将成为中国首家掌握该技术的厂商,并大大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距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