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早已成为联想DNA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联想,IPD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5 09:48
——记联想台北研发中心
它,曾让IBM起死回生,让华为耗资上亿元,现在却成为联想的DNA。你一定感到好奇,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神器?就在本月,笔者远赴台湾,在深入细致地参观了联想台北研发中心后,终于发现了它。
去年,通过一项24亿美元的收购,联想获得了IBM6500名x86服务器专业人员,全球13个研发中心,所有相关的产品、渠道和客户……但笔者认为,还有一种无形且无价的资产更为重要——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方法论),这恐怕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每一个产品都有生命,所有的创新都暗藏密码。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将发明创造转化为商业价值,如何让用户需求成为创新源泉,如何固化流程实现持续创新,是关乎生存发展的DNA。
20年前,IBM找到了DNA——IPD。而现在,随着联想陆续收购IBM的PC和x86服务器业务,IPD也成为联想的DNA。更重要的是,20年后的今天,适应互联网快速迭代的需求,联想的DNA正通过自身演进得以升级和优化。
IPD的传奇
20年来,IPD的故事就是传奇。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两个故事。
1999年,一项耗费3000万美元,长达5年时间,全体员工都必须深入其中的创新管理革命在华为公司内部拉开序幕。
华为因此弥补了在产品技术研发上的管理缺陷,得以凭借技术创新立足于全球市场,并成为全球500强企业。
这就是IPD。
华为当时在IBM咨询顾问的指导下,对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流程进行了重整,对项目管理体系也进行了细致梳理。此后,中国很多企业纷纷上马IPD项目,以期实现以创新领先市场的目标。
当初,华为为什么会选择IBM作为IPD咨询顾问?
这不仅在于IPD理论的鼻祖是IBM,还在于IPD实践曾经帮助IBM起死回生。
郭士纳让“大象也能跳舞”的故事已经成为管理学经典案例:他帮助IBM进行了新的战略调整,即从产品向服务转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企业内部管理上,IPD其实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IPD是关键!我们必须更加规范地研发产品,在研发之前,就必须考虑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在研发开始阶段就必须确定所需资源;管理研发过程中要有关键节点;我们不会不断修补研发项目,而只会在这些节点上改变项目需求和研发方向。整个IPD业务流程重塑的效果至关重要,假如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就需要去学习。我的意思是,每一个IBM人都需要熟悉IPD,因为我们正在按照这一流程经营IBM。”郭士纳在帮助IBM渡过财政危机后,曾经在1996年7月12日的重要会议上这样评价IPD的价值。
IPD为何受到推崇
在台北研发中心参观中,笔者发现,在与几位研发中心高层沟通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端到端的PDM即端到端的产品开发模式,它就是从IPD演化而来的。
是的,这证明这里是真正的研发中心,而非仅仅是测试中心或是方案中心。由于台湾的ODM、OEM产业发达,台北研发中心自2004年设立以来,就成为Systemx系列服务器的重要研发基地。据悉,x86服务器发展史上著名的Flex系统、NextScale系统都是台北研发中心研发的。
那么研发阶段,为什么IPD如此受到推崇?
发明只是创新中的一个环节。如果发明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就不能带来价值,也不能为企业在经济上带来相应回报。从发明到创新之间要经过多少门槛?IPD为此总结了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上需要跨过的六道门槛:
通过市场规划流程增加具有更高成功率的创意;通过产品组合管理改进投资决策并减少风险;通过研发管道管理更快地走向市场;通过平台管理增加创新收益降低成本;通过协作战略获得新的创意和能力,降低风险和成本;进行内部的跨部门的协作和外部业务合作伙伴的协作;通过创新文化来鼓励协作和团队合作。
不难发现,从流程到管理,从人员到绩效,从市场到协作,这些核心问题都可以通过IPD实践逐步优化。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是一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标准化运作为主线,以质量为重点,端到端打通发明到创新之间全流程的最佳实践。
联想DNA升级
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以及外部协作创新的兴起,IPD也触碰到了天花板——产品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更快地投入市场。简而言之,核心就是一个字:快!这无疑意味着IPD在流程上需要进行重大调整与升级更新。
联想发现,不论是B2B的商业模式还是热门的B2C2B商业模式,传统case by case的企业项目正在被以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为战略的各种服务所取代。因此,新时代对产品开发的核心要求就是缩短开发周期和产品迭代周期,这是升级IPD的核心要点,也是服务器等硬件产品所必须接受的现实。
在市场需求变化和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的互联网时代,联想的PDM必须突破时间瓶颈,“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并行作业”,“让用户在产品早期就参与设计和评价”,都是需要经过不断尝试改变的。而如何将这些改变固化为切实可行的流程,就需要不断摸索与试错,对PDM再次创新。
联想台北研发中心总经理樊克思透露,以往按照这套PDM流程需要18个月以上的产品研发周期,比如中心目前已经开始着手开发2017年上半年的企业级服务器了。但是,针对互联网超大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需求,联想已经在原有PDM基础上进行了新的针对性优化,甚至做到3个月即可完成针对性研发生产。
PDM的作用还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管理的把控上,联想的服务器产品性能调优从始至终都贯穿在产品的规划和设计流程中,而不是等待产品定型后再做优化。在台北研发中心,就包括系统硬件实验室、系统软件实验室、产品工程实验室、功耗与散热实验室、系统测试实验室,以及服务器规划、营销、生产采购等22个相关部门。
PDM还可以帮助联想从精简角度来看高效,从严谨角度去探求企业级产品流程细节,甚至从全球供应链角度去看制造成本。据悉,巴西其他企业服务器的生产成本约124美元,而联想服务器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成本只有二十几美元。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决定大格局的必然是顶层设计的方法论实践。
本报记者/陈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