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柳荫记》 梁祝不化蝶“化鸟”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悲剧传奇,是中国式的爱情经典。以梁祝柳荫结拜为剧名,给故事赋予了诗情画意。本剧所呈现的艺术性和强烈的反封建意识,感染并鼓动着历代青年,10月21日国泰艺术中心也将重现这一传奇故事。《柳荫记》是川剧代表作之一,因梁祝在柳荫结拜而命名。上世纪50年代,《柳荫记》曾被改编成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被多个戏种学习借鉴。

  用梁祝化鸟为结尾的奇幻般处理,寄托了中国人民为实现理想的浪漫情怀,隐含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如今重新复排的川剧版《柳荫记》又有哪些新意呢?

  台湾导演 导过昆剧版和音乐剧版

  导演李小平透露,这是他第三次执导梁祝的故事。“此前我曾经导演过昆曲版和音乐剧版的,每一个版本都会根据自己的情节和演员特质不同而有所不同。”《柳荫记》所有的表演技法都是沿袭了传统的,是曾经饰演过梁祝的两位老师亲身传授。“我更愿意把重心放在人物上,通过一些小的细节和点缀来塑造人物。比如川剧中的祝英台应该会比其他剧种的多三分辛辣,而送行一段过独木桥时,又通过细节来表现梁山伯的呆,呆头呆脑所以才没办法发现祝英台是女儿身。”

  川人性格 唯有川剧是化鸟

  川剧《柳荫记》和其他所有版本的梁祝故事所不同的是它的结尾。别的版本都是化蝶,唯有川剧是化鸟。“我自己觉得化鸟这种传统深深体现了川人的性格。蝴蝶是脆弱灿烂的,但是鸟的生命比蝴蝶更长久,所以川人是以这种方式为梁祝的感情祝福。”

  只有媒婆 没了马文才?

  令人意外的是,该版的《柳荫记》里,并没有马文才这一角色。编剧隆学义老师对这部戏的结构做了很多调整,删减掉了很多不必要的人物,由此这版《柳荫记》成为所有梁祝故事中,唯一一个不上马文才的版本。而媒婆一个人在台上,穿梭马家和祝家之间,其实代言了所有阻碍梁祝在一起的力量。也为祝英台从男装换女装争取到了时间。因为女装的头饰非常复杂,需要一段时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