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规划设计实践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康复医学中心,规划设计,功能需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9 11:11
摘要:文章围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建设康复医学中心的定位及功能需求,全面分析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后,最终经过多次修改完善获得更佳实施方案。由此提出了建设康复医学中心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各医疗功能单元区(康复门诊区、治疗区、住院区、假肢矫形区)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康复医学中心;规划设计;功能需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建设项目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其净用地面积约122亩,地块形状为“梯形”,除南侧外其余三面均靠市政道路。该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5000㎡,包括康复综合楼、高压氧治疗楼、污水处理站、停车库等功能。该项目于2009年完成了规划设计和审批工作,2010年初开工建设,2012年底竣工验收合格。2013年投入使用至今,使用科室认为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具有适用性、方便性和可持续性。
一、康复医学中心项目定位及功能需求
(一)项目定位
按照国家“新医改”总体方案、成都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华西医院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确定了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项目的定位为:既要满足地震伤员的中长期康复治疗需求,还要建成一个集康复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复医学中心。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整合康复医疗专业技术资源,加强康复医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师等专业人才,提升康复医学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整体水平与服务能力。
(二)项目功能需求
在华西医院康复科医师、治疗师和护士长等共同努力下,对拟建康复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提出了比较详细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康复医疗、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4大功能,其具体功能需求简介如下:
1.康复医疗功能需求
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项目的医疗功能需求为:日均门诊量为600~1000人次,设康复专科床位200张,分为4个标准护理单元,以骨科康复和神经康复亚专业为主,以心肺康复和儿童康复亚专业为辅;康复治疗区(包括OT治疗、PT治疗、电疗、水疗、蜡疗、针灸、言语治疗、书画、职业训练等)及评估空间供康复门诊和住院患者共用;假肢矫形区(包括假肢取型及制作、试带及训练等)相对独立设置,供康复门诊和住院患者共用;还需相对独立设置高压氧治疗区、室内及室外康复活动及训练场地等。各医疗单元区均需设置医护办公及配套辅助用房等。
辅助检查区:相关医技检查(含放射诊断、临床检验、心电图、彩超等)空间设置相对独立;并集中设置咨询服务、挂号、收费及出入院等窗口,门诊药房、住院药物配送及药库等也需相对集中设置。这些辅助检查均供康复门诊和住院患者共用。
2.康复教学功能需求
集中设置教学及培训的教室及配套管理用房,主要是对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医师、治疗师和进修医师等进行教学,对区域内康复医师、治疗师和专业护士等专业进行技术培训,并预留康复医学远程会诊及在线培训空间,完成康复医学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和推广应用。
3.康复科研功能需求
借助外部和内部各种技术资源,形成科研支撑平台,开展康复医学临床研究与应用;整合功能、心理、社会等中西医康复理论,联合国内外专家探索康复医疗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康复医学的可持续发展,故需设康复研究室,如三维步态分析、心肺功能测评等。
4.后勤保障功能需求
集中设置停车库、后勤指挥中心(含消防控制、安保监控、电梯运行监控、楼宇控制、远程抄表系统及维修呼叫等)、信息系统机房、高低压配电房、卫生热水燃气锅炉房、营养厨房和就餐区、物资库房、医用气体汇流排及液氧站、污水处理站及垃圾暂存站等后勤保障设施。
二、康复医学中心规划设计实践
在科学定位康复医学中心项目的功能需求之后,医院委托具有医疗专业的建筑设计单位进行该项目规划方案的设计工作,前后经历了多次规划方案的设计探讨和修改完善,其中具有阶段代表性的3个方案如下:
1.分散式仿古建筑坡屋顶规划方案
经过对该项目用地周边环境、已有建筑等情况进行实地了解,发现其北侧邻近建筑均为2~3层仿古居住建筑(青砖灰瓦坡屋顶房屋),其东侧为芙蓉古城住宅区(建筑外观为仿古坡屋顶建筑),其南侧为公共预留用地,其西侧较远处为多层或小高层的住宅房屋,外观较简洁。
因此,在规划初期建筑设计单位参考周边已有建筑外观,并考虑华西医院老建筑的外观特点和康复医学中心的环境需求,设计出分散式仿古建筑坡屋顶规划方案,并设置了面积较大的中央水体、集中绿化和较长的连廊,完成了第一次规划方案。
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分析,其优点是:与周边环境已有建筑外观较协调,院区内景观环境优美,对病员的康复有利,建筑整体为比较典型的川西民居四合院风格,即青砖灰瓦坡屋顶。但是,其缺点相对较多:由于该项目总床位较少,而康复门诊、治疗及住院均比较分散,相互之间的距离较远,需较长的连廊相通;每个医疗及护理单元相对独立,不利于资源共享,康复病员行走或水平运输距离较远,将造成人力及物力的浪费;其洁污流线较混乱;多为低层建筑,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投资控制;地块设置较满,没有预留远期发展用地。
因此,经综合分析其优缺点后决定对该方案做较大的调整和修改。
2.集中式现代建筑平屋顶规划方案
为达到提高康复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及使用效率,缩短康复病员行走或水平运输动线距离,控制建设投资成本,预留远期发展用地等目标,在对国内外康复医院建设和运营经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经与设计人员多次交流沟通后,完成了第二次比较完整的规划方案,即集中式现代建筑平屋顶规划方案。
经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分析,该规划方案克服了第一次规划方案的大部分缺点,其优点较多,特别是预留了较多的远期发展用地,因主要建筑均连为一体、集中布置,其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并设置面积较大的天井,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节约能源,也缩短了病员水平行走或运输距离等;其缺点相对较少,该方案中住院护理单元主要设置在东西两端、其病房朝向多为东西向(因康复患者的住院周期一般比较长,如果住院病房的朝向不佳,其西晒日照太强,将影响室内温度和患者的休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一般,北侧主入口广场太长、占地面积太大,并缺少医疗污水处理站及垃圾暂存站等配套设施。
因此,经综合分析其优缺点后决定还需对第二次规划方案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3.集中式仿古与现代相结合建筑平屋顶规划方案
经过医院和使用科室的全面分析和思考,汲取前两次规划方案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再次进行方案优化:将康复门诊、治疗和住院三大医疗功能区置于同层,将假肢矫形区设置在底层;设置地上停车楼与康复综合楼各层对接,使救护车和康复病员车辆能够直接到达本层,减少病员垂直运输的交通压力,节约电梯的运行费用;利用平屋顶空间设置康复室外活动及训练场地;独立设置高压氧治疗楼;靠近污物出口(西南角)设置污水处理站、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暂存站等。因此,在前两次规划方案的基础上,与设计人员再次交流与沟通,主要解决病房的朝向问题。为考虑康复医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在总平规划设计时预留远期发展用地约40亩,经修改后完成了一个具有创新医疗模式的第三个规划方案,即集中式仿古与现代相结合的平屋顶建筑规划方案。
该方案最终获得了相关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也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批。因此,华西医院最终选择了此规划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三、康复医学中心设计基本原则及要点
在建设康复医学中心项目中,经过不断探索、逐渐深入实践,采取多角度思考、多方案比较的方法,从中归纳出一些关于康复医学中心项目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各功能区设计要点:
(一)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保证康复医疗功能齐全、分区合理
康复医疗功能包括康复门诊、康复治疗、康复住院、假肢矫形中心等4大功能区,每个功能区相对独立设置。
2.康复医疗资源共享
将门诊与住院之间的空间,供康复门诊治疗与住院治疗的患者共享;集中设置医护办公区和辅助用房。集中设置康复教学培训、康复科研区和远程会诊,并与康复医疗区靠近,便于临床教学与研究课题的资料收集。
3.营造人性化就医康复环境
设置无障碍设施,如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动线和减少垂直交通的压力,通过医疗街及公共空间的设置,把各使用功能单元紧密串联起来。
4.预留远期发展用地,合理控制造价
在建设中,应特别注意预留用地,节约土地资源,并合理控制造价,节约投资成本。
(二)康复医疗各功能区设计要点
1.康复门诊区设计要点
康复门诊区应靠近康复医疗区的主要出入口;康复专科门诊的诊室面积宜比普通诊室稍大一些(约15㎡),诊室门的净宽需1.2m;根据人流量充分考虑等候空间的大小和无障碍公共厕所的数量;康复门诊通道净宽需2.1m~2.7m。
2.康复治疗区设计要点
康复门诊治疗(康复日间训练)与住院治疗空间共享;康复治疗区除特殊的治疗房间外均设为大空间(特别是OT/PT治疗室),便于患者之间的互动治疗和治疗师的统一观察及治疗管理;让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时能感受到自然采光与通风的良好环境,故治疗空间需靠外窗设置。
3.康复住院区设计要点
按照康复科亚专业设置病房单元,为加强康复病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并结合国情考虑康复病房以四人间为主、二人间为辅,各病房均设无障碍卫生间。各病房单元内需考虑轮椅集中放置点;各护理单元设ADL评估室;康复病房区公共走道净宽需2.4m~2.7m,并在两侧设置防撞带和成品扶手;病房门净宽不小于1.2m。
4.假肢矫形区设计要点
按照假肢矫形的工作流程设置各房间,包括评定检查室、取型室、修型室、成型室、制作车间、打磨室、假肢训练室、库房及管理等。评定检查室是对需佩戴假肢矫形器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需保护患者隐私;取型室是对需要制作假肢矫形器的患者进行石膏取模(设石膏沉淀池),并设淋浴间;假肢成型室为相对独立房间,需设置独立排风及处理设施(吸附有毒气体后排放废气);假肢打磨室是进行假肢矫形器表面打磨处理,也需设置排风设施(吸收粉尘后排放废气);假肢训练室是康复患者佩带假肢后进行指导性训练,其空间需求较大,需注重防滑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定位康复医学中心的功能性及特殊性,并对建设场地周边环境、已有建筑、市政道路、地块形状等进行详细查看,通过规划方案优缺点的分析探讨,才能获得更好的规划方案。以“预留可持续发展用地、节约投资、资源共享、人性化无障碍设施”等作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注重康复各医疗功能区的设计要点,才能建成所期望的康复医学中心项目,才能更好地为康复患者服务。
文|陈海勇 谭西平 罗鸿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