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奶粉新政”激起的千层浪

  • 来源:孕婴童微报
  • 关键字:奶粉新政,奶粉行业
  • 发布时间:2015-11-03 14:11

  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上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此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便在国内奶粉行业引起激烈讨论。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该征求意见稿顺利实施,将对国内中小型奶粉企业造成重大冲击。

  9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奶粉的通知——《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对在国内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这则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奶粉新政一经发布,便在国内奶粉行业引起了激烈讨论。

  奶粉新政或导致国内企业纷纷收购国外小厂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婴幼儿品牌数有2000多个,各个品牌配方之间差距很小,一个配方对应多个产品的做法普遍存在,很多企业用一个配方做多个品牌并在不同区域销售。在多品牌战略模式之下,奶企往往重视营销而轻视产品。

  对于此现象,《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规定:“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之间应当具有明显差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可选择性成分应当相差6种以上,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方案一);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之间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每个企业不得超过5个系列15种产品配方(方案二)。”

  该规定对奶粉行业的影响显而易见:清理行业品牌,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净化市场。但是,该条款的争议点在于,注册制只针对国内生产商,对于厂址注册地在国外的生产商并没有作要求。这可能导致国内企业纷纷去收购国外小厂,然后推出更多系列返销国内。如果出现这种状况,那么监管部门希望削减品牌、整顿市场的目的也将不能达到,甚至会使国内奶粉生产进一步萎缩。

  而对该规定中提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可选择性成分应当相差6种以上”,也有不同反对声音出现。有业内人士就认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本身要求统一,现在要拉大配方间的差距,是不科学的。同时,以使用6种以上营养素来衡量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水平,其依据也是不明确的?

  跨境电商将会成奶粉新政的一大漏洞

  关于婴幼儿乳粉配方中标签标识的问题,征求意见稿也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标注使用进口乳粉、基粉等原料的,应当标注原料真实产地。不得标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等模糊性误导消费者的内容。”同时,婴幼儿配方乳粉命名和标签还不得含有“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明示或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免疫力、保护肠道等功能以及保健作用;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检验机构等社会组织推荐或监制等;非转基因字样;零添加字样。”

  这一严苛的规定虽然能够有效防止一些乳企虚假宣传,有利于规范混乱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但是由于近年跨境电商的风生水起,该规定的最终效果将会打一定折扣。

  2015年上半年,海淘包括进口婴幼儿奶粉增长率接近30%,而国家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并没有明确规定。如果没有在跨境电商这个方面加强监管,那么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国内企业都跑去国外办厂或到国外贴牌生产,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恶劣。

  “羊奶粉不应该被区别对待”

  该征求意见稿的另一大反对声音是对羊奶粉的限制。按照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原料为羊乳(粉)的,产品名称可标注为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并应当在配料表中标明每100克产品中羊乳(粉)所占比例,以及乳清蛋白粉的来源,而对牛乳粉却没有此特殊要求。

  在羊奶粉企业看来,如此区别对待,会让消费者对羊奶粉产生误解。按照国标配置,在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中,羊奶粉的含量为50%左右,这与牛奶粉的含量为50%左右一样。但如果仅仅是让羊奶粉标明含量,这会让消费者产生误解,认为市面上销售的羊奶粉含量太低。

  其实,羊奶粉很难进入主流品牌。目前国内羊奶奶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区域,受本身产量、研发技术等的限制,其难以成为行业核心。在配方奶粉高速发展的几十年中,羊奶粉在全球没有超过1%的市场份额。

  在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中,奶粉新政一出,受到最大冲击的将会是国内中小型奶粉企业。届时,很多中小型企业将被迫退出竞争,而蒙牛、伊利等大型企业将会成为这场博弈的受益者。长远看来,这也将打击国内乳业的蓬勃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