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品牌新能源车能分多大蛋糕?

  •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 关键字:新能源车,福特,丰田
  • 发布时间:2015-11-05 17:27

  10月25日,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管办”发布消息,称“为落实国务院9月29日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本期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向所有通过资格审核的申请人直接配置”。

  这意味着,本期北京新能源小客车申请不再摇号,而是直接配置。对于参与摇号的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重大利好。在一票难求的北京车市,包括此项政策在内的政策扶持“大礼包”频频落地,无疑对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前,世界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召开“全球及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状况”发布会。在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廖仲敏看来,未来5-10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重要时期,市场有望出现“井喷”。

  廖仲敏介绍,当前市场需求将逐渐从公共领域和微型车向纯电动乘用车转移,并集中在主要的试点城市。“这意味着从培育初期的补贴式发展逐步过渡到市场化运营。虽然目前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份额尚不足1%,但未来10年或将增长至40%。”

  世界一盘棋

  普华永道预计,到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60万辆,中国到2025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基础设施大国;到2020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70%以上。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1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主要国家设定了宏伟目标,计划到2020年实现近700万辆的销售目标,美国、中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将进一步引领全球市场,在成本下降和政策推动下,纯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

  当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重要发展时期,对于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主要新能源汽车市场,政府均通过目标制定、财税支持、产业扶持等方式大力鼓励电动汽车市场和产业发展,汽车生产商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加大投入,以获得竞争优势。尤其是中国和德国车企增长迅猛,成为新的市场参与者,并在逐步改变着竞争格局。

  国际主要传统汽车厂商均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并采用不同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建立市场地位。在欧盟、北美和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强有力的带动下,全球充电桩市场也将快速发展,并催生新的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

  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主要国家的汽车市场占比依然很低,但过去两年增长迅猛,销售渗透率预计将逐渐跨越1%,进入到更快速的发展时期。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8万辆,而美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却高达27万辆,日本排名第二,约为10万辆,而挪威、法国和德国的保有量较低,分别为4万辆、3万辆和2万辆。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是挪威,其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其汽车总销量的12.5%,第二名是美国,占比约为1.5%,法国、日本以及德国的占比分别为0.7%、0.7%和0.4%,而中国在这几个国家中占比最小,约为0.3%。而挪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增长率是全球最高的,达71%,中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的增长较为缓慢。

  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中,我国有三家自主车企挤进了前十名,比亚迪以18324辆的销量成绩位列第7名,而众泰和北汽分别以9666辆和5233辆的成绩位列第9和第10名。

  日产以6万辆压倒性的优势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首位,特斯拉以2.6万辆紧随其后,这两家都是以纯电动产品为主;通用、三菱、福特、丰田、比亚迪则主要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为主,2014年销量分别为23999辆、23042辆、21960辆、20402辆和18324辆;宝马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市场表现也不错,2014年销量达17616辆,众泰和北汽的纯电动产品在我国表现良好,销量分别为9666辆和5233辆,沃尔沃和大众的新能源车销量较低,分别为4019辆和3086辆。

  中国品牌崛起

  2015年,中国的比亚迪、北汽和上汽旗下的新能源产品持续进入全球销量前十位,成绩喜人。2015年1-8月,日产聆风全球销售3.17万辆新能源车,市场份额高达11%;紧随其后的特斯拉Model S市场占有率达10%,今年1-8月累计销售2.76万辆;比亚迪秦以2.4万辆的成绩跻身前三,秦在8月份销售3500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另外进入前十位的还有北汽的E系纯电动车和上汽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比亚迪的唐,累计销量分别为8244辆、6078辆和2567辆。“但最终花落谁家,还取决于商业模式的竞争。”普华永道管理咨询业务合伙人金军预计,租赁模式在短时间内将成为重要的推广手段。

  普华永道预测,到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60万辆。而充电桩领域,在欧盟、北美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强有力的带动下,全球充电桩市场在未来十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25年后逐渐进入饱和阶段。预计中国到2025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基础设施大国,而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新经济体预计未来不会有太大发展。

  “国内电池产业和电机产业逐渐成熟,具备产业化的供应链和产能基础,预计未来五年各主要零部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强者更强,并形成多种类型企业共生的局面。”廖仲敏认为,“下游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逐渐市场化,催生出大量的价值创造和创新模式。”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逐渐退出,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70%以上。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形成规模化,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300万辆,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80%以上。

  普华永道预计,未来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同步发展,在2025年前,燃料电池汽车依然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对于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推广方式,普华永道报告指出,预计租赁模式在短时间内将成为各主要生产商重要的推广手段。

  廖仲敏指出,租赁模式逐渐成为电动汽车从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推广的重要选择,除了整车厂投资外,预计将发展更多的第三方专业租赁公司。比如,宝马在中国采用租、售双重商业模式,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产品;戴姆勒通过Car2Go汽车共享项目有效推广其Smart纯电动汽车产品,该项目已在8个国家30个城市运营1.3万辆车,为100万个会员提供服务,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共享服务项目,并于2015年首次引入重庆。

  (作者为普华永道市场推广及传讯部经理)

  陈燕|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