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聚群英 众志成城铸大成

  •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
  • 关键字:知识产权,黄夏敏,徐新建,专利
  • 发布时间:2015-11-06 09:42

  2008年刚入知识产权行业做记者时,对于知识产权完全没有了解,但在接受杂志社培训时,一本十几页的打印册上的人物和重要信息是记者必须要熟知的,陶鑫良老师的介绍便在上面,那时,陶老师是我入职考试中的一道题。

  入职一年多后,我开始采访行业内的热点事件,也开始写一些报道的文章,那时,陶老师是我搜集材料,参加会议时经常可以看到的名字。

  记得第一次和陶老师通话采访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十分担心知名学者不好打交道,硬生生的被拒回来。通话结束后,我还是被“吓”到了,向陶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后,陶老师称我“小李老师”,并一直抱歉没有及时回复我的采访邮件,完全打乱了我的预想和准备,紧张的我更是不知说什么是好,把想要采访的问题都忘了……

  今年十一假期刚过,陶老师便来京参会,知道陶老师必到,记者便早早就在会场候着,已经约了半年的采访,终于让我“逮到”了。和陶老师聊起家常,提到孙女和外孙女,陶老师的幸福溢于言表,“现在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和她们在一起”,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都是慈爱。进入正题,提到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的采访问题,陶老师恢复了认真的神情。

  “江东子弟”加盟大成上海所

  大成上海分所建立于2001年,但最先几年内只有一些零星的知识产权诉讼或者非诉业务,当时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2008年,由时任大成上海分所主任的刘逸星律师牵头,汇聚黄夏敏、徐新建、彭文胜、单训平、王越等志同道合的近十位律师,预测并判断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发展大势以及国内外企业日趋增长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需求,发起创立了大成上海分所知识产权部。

  随后面向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这支团队开拓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承担了一系列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和非讼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当时刚刚成立的这支团队中,并没有陶鑫良老师,“三军易发,一将难求”,为了取得更好和更大的发展,大成上海分所知识产权部迫切需要领军人物,为此刘逸星主任“三顾茅庐”,几番诚情请出了著名的知识产权教授兼律师的陶鑫良带着由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毕业的优秀研究生组成的“江东子弟兵”律师团队,于2009年夏加入大成上海分所知识产权部。

  此后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几年来不但先后有余力、杨宇宙、吴海寅、戴健民等一批资深知识产权专职律师投身旗下,而且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几位教授级的兼职律师也相继加盟。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整个知识产权团队现有三十多位律师(其中包括了五位正副教授的兼职律师在内)以及十多位律师助理;团队的专业领域覆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与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知识产权的全方位;团队的客户范围包括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与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等各行各业。

  近年来该团队每年代理有数以百计的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案件,其中不乏重要案件乃至于重大案件。例如近年来该团队所代理的诸多案件已相继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十大知识产权诉讼案例、十大创新知识产权诉讼案例和最高人民法检察院十大知识产权诉讼案例以及相关省市高院的十大知识产权诉讼案例。

  目前该团队正在参与代理的例如“百度诉360不正当竞争”相关诉讼案件、“智臻诉小i机器人专利侵权诉讼案”、“嘀嘀打车软件侵犯商标案”、“琼瑶诉于正著作权侵权诉讼案”、“张伟锋诉3M公司职务报酬纠纷案”等一系列重要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也在国内外激起了很大影响。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多年来还踊跃投身知识产权社会普法宣传活动和积极参加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修法工作,该团队成员相继参加了我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合同法等立法修法研究工作。该团队成员多年来还一直担任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知识产权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等全国性或者地区性知识产权学术团体或者专业团体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及执行委员、学术委员,专家委员等。该团队一些成员近年来还相继被评为“2012全国知识产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3全国知识产权影响力人物”、“钱伯斯2015知识产权诉讼领军人物(业界贤达)”、“ALB2015中国15佳诉讼律师”、“2015LegalBand 中国律界俊杰榜30强”等荣誉称号。

  在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的近年年度工作计划的卷首就开宗明义:“要做大成律师事务所皇冠上的钻石,决不做大成律师事务所窗台上的花瓶”;“要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鲁班巧匠,不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南郭先生。” 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越来越明确的工作目标就是“五化和三力”,即追求“规模化、专业化、团队化、品牌化、国际化”,就是致力于“提升专业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群英谱”的速写肖像

  在拥有600多人的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内,乃至于拥有近5000人的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系统内,大成(上海)知识产权部乃是最小的专业部门之一,的确无法与本分所内数以百计律师及律师助理的资本市场部、公司与并购部、国际业务部等大专业部门的规模与人数相提并论。但相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开展知识产权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往往只有寥寥无几专业律师的情况相比,一个律师事务所分所的知识产权部门竟然拥有三十多名专业律师再加上十多名律师助理,其规模已不容小觑。

  大成(上海)知识产权部的专业阵容不但在于有相当数量的专业人员集结凝聚,也在于拥有一批高专业水准、高敬业精神、高合作素质的知识产权资深律师的奋力拼搏。同时,大成(上海)知识产权部的人才结构有其先天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课堂与法庭相融合的整合资源和杂交优势,因为其组成成员的一部分是长期磨练在实务第一线的知识产权专职律师,另一部分是主要来自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等的知识产权兼职律师,而且无论是诉讼案件,还是非讼项目,往往两者的合作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可以看看这支“特别能战斗的知识产权律师诉讼突击队”中一些主力成员“群英谱”的速写肖像:团队“领头羊”陶鑫良教授是我国知识产权界“学术与实务相结合”的一个典型。尽管他自嘲“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都不见”,但其实收获多多和硕果累累。三十年来他始终探寻在“教师的一半是律师,学者的一半是行者”的知识产权教学、研究与法律服务的前进道路上,第一个十年他奉钱伟长校长之命,于1985年牵头创建了“上海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并作为我国第一批专利代理人之一亲自代理了数以百计的专利申请案;第二个十年他又奉钱伟长校长之命,于1995年起带头创建了“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并亲历亲为尝试了十来种培养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教学模式,同时指导出了一百多名知识产权法和知识产权管理的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第三个十年他先后担纲建设“华诚律师事务所上大知识产权团队”和“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团队”,并且亲身参与代理了数百件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以及非讼案件。三十年来他还作为近十个仲裁机构的仲裁员和贸仲域名纠纷专家先后裁决了数以百计的知识产权仲裁案件与域名纠纷案件;同时他也参加了我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合同法》等一系列立法修法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制定研究工作。他的确可以说是我国的“知识产权过河卒,三十年史见证人”。陶鑫良律师的最大特点是不做非知识产权案件,换言之,他“非知识产权案件不做”,心无旁骛。

  高级合伙人余力律师是知识产权部的中流砥柱之一,曾担任知识产权部副主任,现担任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的监委会主任。他的知识产权业务方向主要在于商标与特许经营,曾经代理过上海“凤凰”自行车商标与企业名称等典型的知识产权案件。余力律师特别是在特许经营及特许品牌推广、注册商标许可等方面研究较深入,并在相关实务方面厚积薄发,轻车熟路。

  知识产权部元老之一的傅文园兼职律师,是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副教授。她也是1994年创建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开国功臣并此后一直教授知识产权课程至今;她是1985年报考获准的我国第一批专利代理人。她曾担任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知识产权法系副主任和主管上海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的工作。她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开始兼职律师工作,迄今曾代理过数以百计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或者非讼项目。傅文园老师的教学课程和律师业务都主要面向商标法及其实务。

  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光源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在大学期间就是空手道黑带的“文武双全”的杨宇宙律师,同样坚持“非知识产权案件不做”已经近十年,现在他是陶鑫良律师团队的主要核心,他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处理能力强。他在前曾代理过600多件若干著名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丰富的专利经验使得他在处理专利诉讼案件或者项目时驾轻就熟;他近几年成功代理过数十件专利诉讼案件,其中两件还是在最高人民法院最后胜出。近期他还正在代理“嘀嘀打车”商标侵权案以及其他一些具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案件。

  戴健民律师与大成北京总所的邓志松律师,是全大成律师事务所反垄断法团队的牵头人,在反垄断包括知识产权反垄断的法律服务领域,戴律师及其助手为国内外重要企业包括一些世界500强公司提供了前沿的优质服务,厚积薄发,攻艰克难,冲锋在相关法律服务领域的第一线。

  潘娟娟律师在2004年报考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时差了1分,从而调剂到上海大学师从陶鑫良教授读研,入学后就一直随陶鑫良进行律师实习,直到2007年拿到硕士学位后就成为陶鑫良律师业务的得力助手,现在是团队的核心成员,首先擅长于商标与不正当竞争方面,同时在代理专利侵权诉讼案中她也得心应手,这全靠她自己的勤奋“恶补”和艰苦拼搏,因而法学本科专业出身的她现称自己是自学成才的“半个工科生”。十多年来潘娟娟律师参与了大量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和非讼项目,在工作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很高的专业水准。

  本科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韩颖律师,作为2005年入学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理工本科/知识产权法硕士连读”教改项目之“黄埔一期班”的班长,2007年毕业后就一直投身于知识产权律师工作,加盟导师陶鑫良律师团队后成为核心成员。八年来她已代理了近百件知识产权案件,多在于专利、技术秘密类案件和非讼法律服务。优秀的大局感控力、女性特有的细致力以及对多媒体的极强驾驶力赋予韩颖很强的综合专业素质,将知识产权事业融合为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面并折射出美丽的光彩是她作为一名上海女律师的极致追求。

  李伟华律师具有较强的法学思维与研究能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加入导师陶鑫良的律师团队于今已有7年。虽在团队里他是相对年轻的核心成员,但已也身经百战,代理了近百件知识产权诉讼与非诉项目包括一些疑难案件。他善于思考和勤于表达,已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十余篇。最近李伟华律师荣登“2015年LegalBand 中国律界俊杰榜30强”榜单。

  单训平律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加入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她律师执业十余年来为国内外一系列知名企业电脑横机企业德国斯托尔(STOLL)、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Rothschild)、意大利伊古奇尼(iGuzziniLighting)、吉盛伟邦、无锡尚德电力等企业提供品牌/商标管理咨询服务、商标注册策略及方案设计、海关备案服务,代理商标权属、商标侵权纠纷案。

  吴海寅律师的本科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的通信专业和管理专业(知识产权管理方向)。1996年起攻读知识产权法硕士研究生而师从陶鑫良教授。早在2001年起吴海寅就已经同时具有律师执业证、专利代理人执业证和商标代理人证书。十多年来他参与办理了大量的专利、著作权、商标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的诉讼案件和非讼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曾涛律师,他曾经在著名跨国公司担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多年,在涉外知识产权事务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多有积累而经验丰富,尤其是在品牌维权等方面轻车熟路,老马识途。他率领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中的合作团队,连续为许多著名企业尤其是一些名列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提供了系列知识产权配套法律服务,成绩突出,得到客户的好评。

  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中人才济济,除了上述已经介绍者外,还有一批术有专攻,屡有建树的知识产权专业律师群。例如曾在知识产权专业强所华诚律师事务所工作多年后加盟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的费俊律师,专业基础扎实,相关业绩显著。又如彭文胜律师,早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刚出台的2009年,就已经编撰出版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及其实施方案》的专门著作。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一浪高一浪,现在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后继有人和后生可畏,例如年青的许乐乐律师、陈哲律师、张莉律师等一批青年才俊和后起之秀都已经开始攀登知识产权专业律师的山峰,而且已经初露锋芒,后生可畏,来日方长。

  事业与生活并行

  大成律师事务所企业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攀登专业高峰与追求生活情趣并重,双管齐下,相辅相成。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建设就是这方面的有效尝试和成功探索。

  一方面,团队在攀登专业高峰上不懈努力。因为在知识产权领域,诸多前沿问题、疑难问题、尖端问题几乎总是先发生在鲜活的典型纠纷中,这些案例被发现后首先“拷问”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行政管理,进而推动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再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立法修法。“法律的真谛首先在于实践,知识产权的精髓尤其在于应用;背靠大成律师事务所国内外的‘互联网’,攀登新时期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制高点”,这是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多年来身体力行、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千锤百炼形成的共同理念,遵循“实务要务实,理论须论理,研究当深入,办案宜仔细”的基本风格,坚持始终,一以贯之。

  为此团队先后形成了智慧下午茶制度、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会制度、大成知识产权专业系列讲座制度、大成泛长三角知识产权业务研讨论坛制度、知识产权立法修法研讨制度等系列制度。譬如智慧下午茶制度,主要是本部门同仁进行业务交流学习的常设性活动,通常每月或者每两周举办一次,边吃水果边争论,边喝咖啡边交流,为部门同仁创造一个充分沟通乃至于“头脑风暴”的空间和时间。又如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研讨制度,主要是对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案件中遭遇到的疑难实务问题,或者社会舆论比较关注的知识产权热点案件而举办,根据团队成员主动求援或者团队整合需要不定期举行,既可为部门同仁办案助力解忧,又与时俱进发出大成知识产权人自己的声音。再如大成知识产权专业系列讲座制度,一般每年知识产权部都会在所内外举办十余场知识产权专业讲座,演讲嘉宾既有本团队或者兄弟部门的资深律师,也有国内知识产权领域权威的专家学者。还如大成泛长三角知识产权业务研讨会制度,是打破大成各分所之间的“墙“,整合大成整体资源、推进大成全面发展的平台,团队曾先后发起与举办了多次大成泛长三角知识产权业务研讨会,促进了大成长三角乃至于全国相关分所知识产权同仁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如知识产权立法修法研讨制度,即对于最新的知识产权立法修法动态或者文稿是团队成立以来的老传统,紧跟立法修法形势,结合自身实践体会,为立法修法机关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团队先后对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职务发明条例》制定等,会同上海市商标协会等联合组织了相关研讨会,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修改建议稿提供相关立法修法部门参考,受到了积极的评价。

  2013年的时候,大成曾组织过一次在行业内广受关注的“业余活动”,“大成之路自行车川藏骑行”,当时记者特别想通过陶老师的“后门”成为其中的一员,可自知身体素质有限,还是眼巴巴的看着他们浩浩荡荡的出发了。该活动从成都至拉萨的行程2188公里、前后耗时28天。临行之前团队将特制的“大成上海知识产权部”旗帜授给杨宇宙律师随行和壮行,这面旗帜就跟着杨律师跨越了川藏骑行的千山万水和万难千险,带回来后直至现在仍然作为团队珍藏的“革命历史文物”。

  除了团队的集体活动,团队还鼓励每个团队成员或者自行、或者结伙努力开拓文化矿藏和积极追求精神富裕。李伟华律师就有这样的体会:“在繁忙的律师工作之余,我热衷于公益与旅行,我参与创办的毅石公益旅行俱乐部曾远赴青海西宁与西藏昌都等地举行公益活动。今年俱乐部也成为了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火堆”公益众筹项目的天使合伙人。我的座右铭就是:“工作之余,再在繁华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许这已经成为大成上海知识产权团队成员共同的文化生活的追求和精神放飞的向往。

  文/李雪 China IP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