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党组织在国企的定位与运行机制

  企业党组织的定位

  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在企业的定位一直强化政治中心作用,弱化直接经营管理责任,即对政治负责,不对经营结果负责。随着一步步的国企改革深入,逐渐转向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国企全面改革,党组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角色也日益弱化(见表1)。

  关于党组织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党章对此有明确的说明。在遵循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企业党组织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做好干部管理工作,并监督、支持、参与到企业的整体运作中(见表2)。

  党组织在各级国有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直有着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操作方式。而对党委在企业中的定位与如何发挥作用上,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困惑,如(1)是否应弱化参与重大经营决策,执行监督的作用,只负责社团组织管理,抓职工群众活动;(2)有公司法明确规定,但如何合法情况下参与企业经营行为,规则、程序、制度理不顺;(3)作为政治核心,全面参与决策及管理,很容易一不小心代替了经理层,成为执行者,其中的分寸如何把握?(4)参与人、财、物、事的重大决策时,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关于党组织在新的时期如何定位的问题,十八大在明确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时,提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政治领导,集中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以保证方向;思想领导,指坚持用党的思想路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统一思想;组织领导,指加强对各级组织的领导,强化党员干部的管理,以塑造队伍。

  党组织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

  6月11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强调党组织在国企改革的作用,并同步推进机制、体制的梳理和对接。在《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党建和国企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党管干部,选人用人机制要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市场竞争需求适应;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明确国企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加强党的领导和推进市场化是否矛盾?党组织和企业经营层之间如何融合,党组织的决策机制是民主决策机制,企业的经营决策机制是谁决策谁负责,谁对结果负责?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是否会影响企业效率,效率与风险概率孰轻孰重?强化党的管理,企业经营层是否存在股东会、董事会、党组织多头领导?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1)国企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形成国资监督体系,解决现实腐败问题,确保改革过程中的企业稳定、国资资产安全问题,非否定市场化改革方向。(2)党组织定位仍为管政治、管思想、管干部。党更多是导入政治方针、思想、干部标准,更多是发表意见、影响决策。企业职业经理人和经营管理者仍为主要决策者,主要的企业经营责任的承担者。(3)强调党的体制和企业管理体系的融合,以避免两套体系冲突,明确立法确立党在企业的位置,明确了研究探索党组织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对接。党组织与经营管理层关系的核心是两者之间进行机制体制的对接,实现融合(见表3)。

  企业党组织的运行机制

  在治理决策层面,党委的角色是参与决策、影响决策,以“三重一大”为参与范围,以集体组织行为参与形式。从角色定位上来看,党委提出意见和建议,而非直接制定决策。目的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决策之中。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党组织负责抓重点、抓全局。包括企业重大决策,如发展战略、破产、改制、兼并重组、资产调整等;企业中高层、下属单位领导层及董监事人选等重要人事任免;金融投资、重大设备或技术或工程项目,大宗采购等重大项目安排;预算内大额度资金运作,超预算资金调动运作等大额度资金运作。从参与范围来看,参与决策须是组织行为,而非党委书记等个人行为;以党政联席会、党委会、职工代表会为党组织决策形式。

  在决策形式上,党委在决策会议前通过集体决策制度形成意见,提供给决策会议召集者参考,并在会议中渗透党的意见(见图1)。

  在常设决策组织中,中央也正在探索“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党组织中符合条件的党委成员可以通过程序分别进入董事会(内部董事、职工代表)、监事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中符合条件的党员可以依照程序进入党委会担任党内职务(见图2)。

  在干部管理方面,相比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党管干部”体现了“国企”的特色,党通过抓队伍抓住了方针落地的重点。

  另外,党组织重点关注干部的思想德育,具备干部的考察权、建议权、否决权。在形式上,对干部的思想德育进行考察,结合人事部门推荐,形成人事意见,提供给董事会决策。在思想建设方面,党组织已有的措施需与企业文化结合,全面渗透至企业员工(见图3)。

  总之,在国企改革,全面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进一步放权的同时,做好党的领导是保持国有企业稳定、保障国有企业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但体制机制的理顺是难点。一方面,对国资进一步放权,管资本的总量、效益、分布,管董事会,管公司治理规则;另一方面,强化党的建设,参与公司治理,渗透党的方针,管干部,领导思想建设,从政治、思想和组织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文/AMT国企改革研究中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