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肩膀还扛不起太多的重量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最佳新人,中超
  • 发布时间:2015-11-12 14:07

  2015赛季中超颁奖仪式已经结束了,很多人都注意到有一个奖项是空缺的,那就是“最佳新人奖”。在如今中超如此红火的情况下,这个奖项却出现了空缺,多少让人有些觉得不可思议。那么究竟是足协没有用心评选,还是真的无人可选,请看本报就此事做出的详细调查,让我们用数据揭开评选不出最佳新人的谜底。

  注册人数不足的尴尬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超新人的评选标准:根据《2015中国平安中超联赛各类奖项网络评选办法及实施细则》规定,“最佳新人”奖提名的球员必须满足年龄21岁以下,即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而且此前从未获得过最佳新人奖的球员。

  今年中超对一线队进行了瘦身,各队一般都是遵循25+5的报名大原则。5是指5个外援,而25则是中方球员的总和。在这25名球员中,根据目前活跃在中超赛场上球员的年龄规则进行统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年龄段:1985年以前出生的球员,30岁以上的资深派;1986-1990年之间当打之年的;1991-1993后起之秀;和1994年以后新生代力量。在参加了2015赛季的16支中超球队中(先不考虑降级因素),1994年以后的新生代力量相当微弱,占据每个球队中方人员百分比数量平均为13%,虽然各队人数上有所差异,但都无法掩盖中超整体在94年龄段人才匮乏的尴尬现状。

  第一个尴尬:年轻球员基数不足的尴尬。让我们看一下人员分布情况,在过去的一个赛季里,一共有52名94年及以后出生的球员被注册在了中超一线队里。而这个年龄段注册人数最多的是贵州人和8人,其次是上海申花6人,并列第三多的是建业、长春亚泰和申鑫的5人。中超前三名的球队恒大、上港和鲁能分别有4人;绿城和富力有3人;舜天和永昌有2人;国安、泰达1人;而力帆和辽宁,一线队94年龄段注册人数均为0人。也就是说,52名94年以后出生的球员,事实上只分布在14支中超球队中。

  第二个尴尬:竞争顺位中的尴尬。众所周知,各队首发11人的阵容都是7加4组合方式,4是4个外援;7是中方球员,7个中方球员中还有1个是固定门将的位置,因此大部分中超球队的24名球员都要面临竞争场上6个位置的局面,平均一个位置的竞争比例刚好是4比1,结合我们之前提到的各队4大年龄结构,94年往后的新生代力量无论是人数,还是经验实力,都不足以同资深派、当打派和后起之秀派叫板,越是成绩好的球队,往往留给年轻球员闯荡的平台越狭窄。

  矮子里拔不出大个

  既然是评选最佳新人,那么这个新人至少应该在联赛中有足够的出场率保障,然后是在数据上给球队的贡献。以2014赛季最佳新人刘彬彬为例,他在30场中超联赛中出场了29场,出场时间超过2000分钟,并且贡献了5个进球和7个助攻,这样漂亮的数据对于一个仅有21岁的球员来说,当真无愧于最佳新人的称号。

  但是这样的标准放到2015赛季中再看的话,就变成了天方夜谭。别说出场29场了,放眼整个52名有资格候选的球员,出场时间能够超过联赛总时间一半的也仅仅有2人——这两人分别是申鑫的门将张一诺(21场1848分钟)和吴毅臻(26场1442分钟)。除他们之外,出场超过中超比赛三分之一时间的94年以后的球员都没有了。虽然吴毅臻还打进了5个进球,但因为球队已经降级。

  上赛季鲁能获得联赛第四,足协杯冠军,因此刘彬彬的给球队贡献的数据自然有足够的说服力。

  一般来说,最佳新人要么在强队中产生,要么最佳新人能够在保级队中刷出属于自己最漂亮的数据。但现在中超各队,都不太敢放手用94年龄段以后的新人,因为91-93这批很多还在板凳上等待机会呢,94的如果没有太突出的,根本无法闯进如此激烈的中超竞争平台。中超前四名的球队中,国安竟然只有巴顿1名94年龄段球员,前三名中,恒大的前卫王军辉一共获得了302分钟的出场时间;上港的后卫杨世元也只获得了20分钟的表现机会;鲁能94年龄段全军覆没,出场时间为零;这样一来,前四球队对于中超最佳新人候选人的贡献也等于零。

  那么看看94年龄段人数最多的人和,8名94年以后的,但是获得过出场机会的只有5人,分别是曹永竞、孙伟哲、陈立明,但他们出场时间几乎可以忽略,沈田峰121分钟和向汉天99分钟(进1球)的存在感也几乎可以不计;注册人数第二多的申花,虽然有6名94后,但只有徐友刚和徐君获得了不多的出场时间;倒是今年的建业,他们后半程引进的龙成,一共踢了13场比赛,约868分钟左右的出场时间,仅次于张一诺和吴毅臻,另外两个在建业获得出场机会的94后是钟晋宝153分钟,梁雨369分钟,虽然不够评为最佳新人标准,但已经算是中超前八球队中,最多最大胆地使用94后新人的球队了。

  那么中下游球队或者保级球队对于年轻人使用情况是否会更大胆一些呢?第9的舜天、第10的力帆和第11的绿城,94后球员使用情况也都为零,力帆是压根没有为零,其余两个是有了没用。第十二名富力的叶楚贵,有15场比赛获得出场机会,满足一半出场的条件,但是再看比赛时间,只有461分钟实在太少,不符合最佳新人出场时间最低标准。宏运和泰达的94后人员储备分别为0和1。中下游球队,只要没有降级的,也是没有谁够胆量给94后太多时间。

  贵州和申鑫两队,一个94后注册人数最多,一个给94后球员出场时间最多,结果都降级了。这不能都说是94后年龄段球员的错,只能说,他们的实力还扛不起太多的重量。

  以上就是本赛季中超94年及以后年龄段的详细情况,看过之后大家应该就不难明白,为何中超评选不出来最佳新人了吧。即便希望降低标准从矮子里拔出个大个,根据今年数据这样一看,也根本做不到。中国向来有根据大赛年份规划球员的习惯,而94和95年龄不属于大赛年,因此人才出现严重缺失和断档。无论中超转播权能够卖多少个亿,但其实真正需要人们关注的,是我们青少年部分人才的缺失,因为中超红火得以延续的,是应该后继有人,而不是只关注金字塔尖炒高现有球员身价。

  记者 贾岩峰 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