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变连续剧,科技圈婚讯频传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阿里,合一集团,优酷,土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8 09:51
一年前,滴滴和快的合并就如一场电影,大家聊了一年。到了今年,类似的故事则变成了连续剧,每天霸占头条,愈发频繁地上演。看客眼里昨天前还老死不相往来的对手,说不定今天就同床共枕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大并购时代。
收购,阿里有钱很任性
2015年10月16日,阿里宣布向合一集团(原优酷土豆)发出非约束性要约,全面收购合一集团,按每存托股26.6美元计算,预计总收购金额达45亿美元之巨。而在更早之前,阿里就曾12亿美元入股了优酷土豆集团,截止2015年6月30日,阿里总计持有优酷土豆集团18.3%的股份。
从控股文化中国到成立阿里影业,最近一年多时间以来,可以看出阿里集团一直在谋求文化影视方面的生态布局。其中,收购合一集团就是其中一步,为自己的文化影视产业谋求渠道出口。同时对于合一集团来说,未来阿里影视方面的作品也可以为平台进行内容补全。
站在被收购的视频平台方来说,流量变现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的困扰,视频网站空有巨大的流量基础,但是由于业务形式的限制一直苦于无法变现。而阿里方面最需要的就是流量入口,从入股陌陌到微博,阿里方面一直在为自己旗下的广告业务寻找流量入口。比如,优酷土豆的广告业务将可能直接并入阿里妈妈平台。而一直鼓吹DT时代的马云,对于合一集团的数据自然也不会放过,收购合一集团将可以更好地帮助阿里进行大数据方面的探索。通过结合阿里系的电商数据及视频用户的观影习惯,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附合口味的精准广告,甚至通过产品与视频的结合打造一个即看即买的视频电商平台。
除了阿里之外,乐视也在这一方面快马加鞭,企图通过不断的收购来支撑自己的生态故事内容。从宣布做乐视电视开始,乐视开始给资本市场描画一个巨大的生态景象,试图打造一个以视频内容为基础的智能硬件生态平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乐视像小米一样开始做起了手机,同时于2015年6月28日由乐视子公司出资27.3亿港元,购买了酷派集团18%的股份,成为了酷派的第二大股东。虽然之后便爆发了酷派与奇虎360的股权之争,但是对于乐视方面而言目的已经达成。虽然无论是乐视手机还是酷派手机,在市场中都并不占有优势,但是在手机业务方面的布局已经完成。而就在前不久,乐视还一跃成为了易到用车的最大股东。
合并,冤家都成了亲家
巨头们忙着为自己的生态进行补全,到处布局收购,其他的互联网明星公司也没闲着,也在进行一些占坑式的收购。其中,对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收购合并成为最主要的方式。这直接让不少多年的冤家,直接变成了同床的夫妻。
从携程收购艺龙,到“滴滴”和“快的”,再到58赶集和美团大众,无一不是同类公司的结合。这种老大和老二的联姻,让原来的死对头从此成为欢喜怨家。这种类型的收购合并略带悲情色彩,可以说是个无奈之举——干不掉对手就只好在一起了。
以近期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案子为例,强势的王兴之所以向资本妥协,极有可能是因为近期融资失败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可以给资本市场更大的信心,新一轮的融资或将开启,通过这一次合并将可能诞生020市场的新巨头。
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似乎还在眼前,2015年10月27日晚间,携程和去哪儿也发布公告称,携程与百度达成一项股权置换交易。交易完成后,百度将拥有携程25%普通股,携程将拥有约45%的去哪儿总投票权。也就是说,去哪儿终于被携程并购,而携程选择了百度这棵大树。百度方面确认,交易完成后将成为携程第一大股东。
“滴滴”和“快的”的合并,最终带来了滴滴出行。然而滴滴出行风光的背后,“快的”却可能面临着边缘化的命运,合并之后的“快的”俨然已经没有了声音。同业公司合并最后极有可能的一个结果,就是过去的外患变成了内忧,首当其冲的就是争夺公司控制权。虽然同业公司多数都采用了联席CEO的制度,但这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到最后几乎都只剩下了一个人的声音。
同业公司的合并其实可以追溯到优酷土豆的合并案。然而从阿里收购优酷土豆的结果来看,这一桩“联姻”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美好,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而就是在优酷土豆合并后不久,便传出了土豆高管纷纷出走的传闻,就连王微也在优酷土豆合并之后不久,便退出并进行二次创业,做起了追光动画。过去做内容平台的人如今自己做起了内容生产,颇有种悲情的味道。合并之后的优酷土豆几度徘徊,从UGC到PGC,随着自媒体的爆发,有想搞一个视频自媒体计划,不过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最终不得不选择投靠阿里。
刚说到同业公司合并存在的风险,其实除了控制权的争夺之外,重复业务的合并也将带来内部资源的争夺。其最直接的表现结果就是裁员,为了不成为合并后的牺牲品,双方的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将会殊死一搏,力求在最后阶段抢夺最多的资源,以求有资格守住自己的饭碗。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我们还将在下文继续分析。
合作,暖昧也是生产力
除了以上两类收购合并之外,还有一类就是结盟性合作。其中最典型的是腾讯和京东的牵手,他们的合作可以说是一种优势互补型联盟。腾讯这个曾经被称之为“互联网公敌”的企业,业务覆盖面之广令人咂舌。然而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张,腾讯发现其实很多业务是自己没办法掌握的,于是从过去的进攻转向了结盟,开始将自己不善长的业务出售,通过结盟的方式打造合纵型生态。最开始是将自己的搜索业务打包出售给搜狗,然后又将电商业务托付给京东,既甩掉了包袱又保留了自己在相应市场的话语权。
2015年10月17日,腾讯与京东共同宣布启动“京腾计划”,双方将拿出优势资源共同打造品商平台,以腾讯和京东共同的大数据为基础,描绘出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通过多维场景结合的方式,打造更高品质的“社交+电商”的购物平台。而且从“京腾计划”的命名来看,腾讯一如继往地只做资源方面的对接,倾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扶持京东电商,由京东来主导这个新计划的实行。而腾讯自己则可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社交连接上面,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合纵中心,利用这种方式打造合纵型的生态平台。
在“京腾计划”之外,腾讯与阿里一样,都在搭建一个大文化平台,几乎在同一时间成立了两家影业公司,腾讯影业和企鹅影业。腾讯一方面借京东之手在电商方面狙击阿里,—方面在支付和文化影视方面围堵阿里。在腾讯的整个大文化战略里面,音乐市场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一块业务腾讯与阿里也是死对头,目前的音乐市场已经是阿里、腾讯和海洋音乐三分天下的局面。或许是为了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曾经是死对头的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忽然牵手,微信官方宣布不再封禁《网易云音乐》,结盟之势悄然形成。
自从2015年2月份微信朋友圈封杀网易云音乐开始,双方就掀起了一场版权大战,酷狗音乐、酷我音乐、虾米音乐、天天动听和多米音乐等悉数卷入其中。版权独立之战向来是内容行业的通行做法,但是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于是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在10月13日对外宣布达成合作,合作内容主要是版权的转授,QQ音乐向网易云音乐转授150万首歌曲版权。
QQ音乐方面更是表示,将继续和其他同业平台合作,未来音乐市场的合并之战或将很快掀起,音乐市场将会诞生新的巨头。而随着音乐市场的合纵连横之势加剧,付费音乐时代或将很快来临,版权市场将向利好的方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