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博弈,从“零和”到“双赢”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谋求天下大势,兼并之风盛行,最后演化为了七国间的合纵连横。放眼当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也颇有“大争之世”的架势。在资本开始退烧的大环境下,身处其中的创业明星们,也逐渐在腻味的零和游戏中,开始谋求双赢的局面。

  闪婚背后,资本的力量

  下半年的无数“冤家”变“亲家”,并非偶然的现象,也不是扎堆赶热闹。可以说,大型并购案的轮番上演,和变化的市场大环境密不可分。

  对于移动互联网当中的创业者来说,“融资越来越困难”是201 5年下半年他们最深切的感受。尽管有“互联网+”的相关政策利好,但今年二季度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规模却环比下降50.36%,融资案例数也环比下降10.84%。资本寒冬的逐渐到来,以及错综复杂的投资关系,推动了移动互联网行业一波又一波的并购浪潮。

  这一点,从美团和大众点评的“闪婚”当中,就能得到印证。

  如果我们登录IT桔子这样的网站进行简单的查询便会发现,美团和大众点评同时都拥有红杉资本这个大股东,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普遍存在,一个投资者很可能同时入股很多同类型的企业。“以这次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为例,肯定是红杉等资本大佬在后面做的局。”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秘书长李易如是说。

  从之前开始的“干团大战”、“百团大战”,到如今的外卖020等,美团和大众点评都一直在死磕对方,对飙烧钱。尽管如今团购领域已经完成了一次大洗牌,寡头已经在枯骨堆上形成,但是竞争的激烈程度却从未衰减。不仅如此,在腾讯和阿里两大阵营的推波助澜之下,双方的烧钱大战更是一波接一波。

  如今,在美团再度融资谋求上市的节骨眼上,剧情却急转直下和老对手大众点评联姻,不难看出有资本方面的全程参与。资本是趋利性的,为了降低风险他们起初就并没有选择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烧钱买市场本就是个无底洞,如今寡头的格局已经形成,持续烧钱变成了自己左右手互博毫无意义,不如转而整合资源,以追求规模效应完全掌控市场。由此看来,资本们的催婚逼婚,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由于还没有太强大的盈利能力、加之烧钱成瘾,创业者在面临长期为自己供血的资方时,话语权自然处于弱势。更何况,这些投资人们还与腾讯和阿里等巨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投资人积极主导推动,各种利益纠葛之下,中国移动互联网当中,出现了多次强强合并的案例。

  马太效应下,寡头开始去对手化

  资本在大并购中的作用毋庸再多言,但它绝非全部,最终驱动企业合并的肯定还是利益。回顾今年出现大并购的行业时,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团购点评还是在线视频,在线旅游还是用车市场,都是已经在野蛮生长之后完成了一次洗牌的话题领域。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这些领域多是两强争霸或三国鼎立这样的局面,寡头已经出现。

  然而,问题也来了。在抓住窗口机遇期,历经长时间的厮杀成长为巨头之后,这些两强三霸们回过头却发现,自己玩的仍然是老一套——烧钱抢用户,变现能力却并不突出。虽然有一个可以预见的盈利模式,然而大家却都不知道自己要在烧钱的路上走多久才能到达那一天。更何况,前行路上还充满变数,没人能保证自己能熬到苦尽甘来。毕竟,只烧钱不盈利的模式,是难以久持的。

  在今年初美团年会上一场名为《2015年是020大决战之年》的动员演讲上,美团创始人王兴便感叹公司现在面临最大的发展问题,只有一个字:钱!而在年中的时候,美团就真的碰到了融资难题——而这也直接影响了美团筹划已久的上市梦。

  抱团取暖、整合资源和减少烧钱,成为了减少前景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选项。没有了对手的掣肘,新巨头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梳理自己的业务范围和主次,更能爬出烧钱的泥潭。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明显减少了对打车消费者的补贴。它们快速进行业务整合,并开始与易到用车和神州租车等对手进行正面对抗,甚至还等来了相关政策的变化。而美团和大众点评的联姻,也让李彦宏拿给百度糯米的200亿元人民币变得不再那么势不可挡。

  不同于“滴滴快的”的是,美团和大众点评并非完全的定位重合。美团的强势业务在于团购,而大众点评的点评系统则有着强烈的媒体属性,双方合并之后,会有一个明确的业务梳理方向,可能会真正实现1+1>2的情况。

  BAT出手,找寻王者拼图

  在最近这一连串的并购当中,我们也毫不意外地看到了阿里和百度等巨头的身影。甚至有自媒体人断言,如今在国内科技圈上演的任何一场并购案,其背后都会有BAT三巨头的影子。事实上,对于纵横大半个中国互联网的三巨头而言,他们如今的每一个并购大动作,无疑都是在为自己寻找最后的王者拼图。

  今年2月,阿里宣布以5.9亿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入股话题手机公司魅族科技,从此成为BAT三巨头中率先投资主流手机厂商的企业。在媒体沟通会上,阿里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表示:“对魅族的投资,代表了阿里生态系统的一次重要扩张,也是我们移动战略重要一步。”

  的确,入股魅族之后,阿里的YunOS或将改变此前一直没有明星产品站台,日渐被人遗忘的尴尬局面。而在今年下半年,这5.9亿美元的确开始显现作用。魅族在营销上增大了投入,同时类似高德地图、虾米音乐与优酷土豆等阿里系资源,开始陆续出现在魅族手机上。在1 0月底,魅族打造的一款搭载YunOS的魅蓝新品魅蓝metal,以其强大的性价比优势,有望成为近期的热门爆品。

  而在此之前,阿里入股的UC、优酷土豆、苏宁和高德地图等,都已经被完全收入囊中。它们填补了阿里在浏览器入口、在线视频和LBS等多个方面的能力缺陷。

  相对于阿里有钱任性买买买,腾讯的并购基本都是建立堡垒。在阿里系染指AcFun之后,腾讯随即入股Bilibili抢占二次元亚文化市场。此外,前文提到的其联合京东宣布共同推出的战略合作项目“京腾计划”,显然也是腾讯制衡阿里的重要举措。

  就在本文发稿前夕,携程突然宣布与去哪儿合并为这次的大并购再添了一把烈火,最终百度则用45%去哪儿股权换来了携程的25%股权,成为最大赢家。至此,在此次的大并购浪潮中,一直默默无闻的百度终于开始显山露水。而这一次,补强的是百度一直不曾放手的在线旅游。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BAT已经到了可以任性“摘果子”的阶段。一旦某个垂直领域在百花争艳之后结出果实,就会有巨头前来采摘。优酷土豆、京东、91无线和PPS等,先后都已经被三巨头所采摘。而在它们被消化吸收之后,便成为了这些巨头全面称霸市场的又一新能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