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不能只是生理卫生课

  只有树立“性责任”意识,知道在发生性行为所要面对的责任,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意外妊娠及预防艾滋病以及其他性传播疾病。

  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性发育时间提前,从原先的11至12岁开始发育,提前到女孩平均9.5岁、男孩平均11.3岁。相对于孩子性发育的提前,国内“性教育”还停留在不断强调提及艾滋病、性病、包养、堕胎、悲剧等字眼,媒体报道也会对大学生失贞、小旅馆、A片、人流这些元素大炒特炒,未成年人、甚至有关成年大学生的性话题,已经成为堕落、私生活糜烂的代名词。

  国内性教育现状分析

  现状一、性教育被当成生理卫生课在生理学层面上,国内多数学校只把性教育作为其他课程(如生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的一个章节,内容上支离破碎,毫不完整。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高中生理卫生课也仅是为了完成《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中小学每周应安排0.5学时的课程任务而已。许多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将其编排在课程表上,这使得官方统计的开课率虚高。在很多学校健康教育课早已名存实亡,实际开课率极低。至于那些勉强完成生理卫生课的学校,对内容也仅做照本宣科而已。

  现状二、学校性教材匮乏

  黑龙江省从2002年起才开始对高中教师进行有关青春期教育的培训,编写了第一部高中阶段性教育教材《高中生性健康教育》,两年后才进入课堂,成为首套正规性教材。北京地区于2004年9月才推出首部内容涉及性、怀孕、性道德等话题的《性健康导向》。直至2004年9月,第一部从小学高年级、初中到高中,涵盖整个青春期的性教育系列教材才在南宁出版发行。

  现状三、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接触“性”渠道广

  国内的青少年们通过书籍报刊、影视作品、互联网获得关于性的片段信息。从90年初兴起的录像带,到被传阅的走私书刊、盗版光碟。互联网时代,被网友们称之为“苍老师”的日本AV女优苍井空更被视为性启蒙的代表符号。

  现状四、青少年对待性观念越来越开放我国青少年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呈现多元化,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降低。2001年北京市政协在调研中发现,有48.8%的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态度。婚前性行为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现状五、学校社会家庭对“性教育”的羞嗒嗒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权威人士曾发言:他和北京一些大学生交谈时发现,很多人在性问题上还很无知。据杜蕾斯2004年全球性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首次接受性教育的平均年龄是13.7岁,在被调查的41个国家中排倒数第七。对少年的青春期性教育不能只局限于避免婚前性行为上,只有树立“性责任”意识,知道在发生性行为所要面对的责任,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意外妊娠及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

  国内外及国际公益组织的性教育优秀样本

  一、北大:性教育压制无用教育为上在北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学了三宝课,受益半辈子”、“三宝课是选修课中的必修课”。学生口中的“三宝课”名叫《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是北京大学开设的一门全校通选课。“三宝课”这个“昵称”来源自歌曲《吉祥三宝》中所唱到的“爸爸、妈妈和我”。

  二、国际公益组织的理念

  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提倡:“致力于让所有青年人都了解性及由性可能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后果,促使青年人做出负责健康的选择,避免疾病和和意外妊娠造成的伤害,面向青少年提供友好、保密、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包括避孕、流产、生殖道感染等的治疗和咨询。”

  三、为降低青少年意外妊娠推行长效可逆避孕(LARC)

  美国42%的15–19岁的青少年曾有过性行为,为了降低青少年非意愿妊娠推行长效可逆避孕(LARC),为了降低性传播疾病(STIs)的风险,包括HIV,卫生保健提供者建议在使用LARC时对于青少年性生活时坚持使用避孕套。青少年有权获得没有父母的同意的私密的避孕服务。

  唐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