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时尚未来系列报道(上篇):穿在身上的智能化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传感器,产品设计,智能化
  • 发布时间:2015-12-01 16:37

  开栏语:

  2015年,智能风潮强势席卷服装业,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2015(秋季)、2015中国服装大会等行业盛事相继点题“智能时尚”、“智造”等热门关键词,关于智能制造的讨论与应用在行业内比比皆是。

  智能时尚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类事物,它采用最先进的材料、传感器、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以消费需求为驱动,从需求信息的获得,到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物流传递、售后服务,直至最终满足消费者的时尚需求。

  从本期开始,本刊拟从产品、制造和零售三大维度,通过对趋势方向和典型案例的解析,把握“智造”脉动。

  科技的引擎支撑着新时代的列车向前飞驰,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在现实中得到满足,这一点从服装的发展与进化中足以见得。当下,服装从遮体保暖的实用性不断向设计与科技兼具的时尚与智能化延伸。近些年,有关智能服装和可穿戴设备的话题不断,部分智能化产品也已面市。然而,可穿戴产品是不是智能服装的全部?智能服装目前的普及程度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或许可以通过梳理当下智能服装的类型与应用找到答案。

  运动类:科技塑造健康生活

  从最初的可穿戴设备到如今的智能服装,人们通过新技术实现了智能化产品的应用。事实上,智能服装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医疗、娱乐、健康生活、游戏、“工业4.0”等。根据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的最新报告预测,2014年全球健康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大约为7000万件,2015年将会降至约6810万件。然而,受到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数据在2016年可能又将重新回升。

  近些年,都市人追求健康生活的理念日益增强,几乎每个人的手机中都装载了具有运动排行功能的App。在“越运动、越健康”观念的影响下,相关产品的消费需求随之增加,运动手环类等可穿戴设备成为众多热爱运动人士的首选。

  由于运动手环存在容易被遗忘、数据准确性不高等弊端,与之相比,由于贴近身体对于人体机能的数据监控更为准确,穿上一件衣服似乎完全没有负担。然而,单纯的运动服饰难以满足人们对于运动数据、体能消耗等指数的了解,具备数据监测功能的运动类智能服装显露出巨大的市场前景。由此,服装公司与技术性企业强强联手,研制出各种智能服装并逐步推向市场。

  简单来看,运动类型的智能服装主要是服装与各类元件的组合。服装主要以亲肤、轻便为主要特质,而所谓元件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的传感器,即测心电和肌电的生物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它们才是智能衣服发挥作用的核心。

  在众多运动型智能服装之中,Hexoskin可谓是最著名的产品之一。Hexoskin运动T恤集成了生物传感器,通过多种传感器,每分钟能收集42000个数据,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用户监测自己的锻炼进度。基于T恤的贴身特点,在白天,它可以测量穿着者的心率、心率变化/恢复、步数、卡路里消耗和呼吸等数据,而到了晚上,还能追踪睡眠和环境,包括睡觉的姿势,以及心跳和呼吸活动。以上数据还能通过蓝牙同步到配套的应用程序中,或者是在线上传,以供远程教练实时查看,帮助穿着者配比更好的运动项目。

  无独有偶,著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也曾推出一款售价约为470元人民币、集成心率带功能的运动文胸。这款名为“Incredible”的文胸与传统运动文胸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下方多了一根心率“带”。对于女性运动者,这条心率带可以帮助其获取更多的运动数据。

  记者观察:在已面市的智能运动服装中,产品的设计原理大多以数据监控为主,通过在服装中添加传感器等元件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个人体能。此外,还依托蓝牙技术实现数据分享,并收集和完善智能运动服装对于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功能。

  只不过由于各类成本的增加,这类产品的售价也多在百元至千元。比如,上述文胸价格就在400元人民币左右,这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稍显“奢侈”。所以,此类智能服装产品在造价方面仍需尽量降低,才能实现更好地普及。

  功能类:智能跨越现实的障碍

  不可否认,日新月异的智能服装体现了科技对于健康生活的改善,其所具备的功能性应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尤其是对于弱势人群、特种劳动人群的帮助非常明显。

  透过一则数据,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一趋势:2015年医疗类的App约为90000多个,可分为健康养生与疾病管理两大类,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中国体育用品公司产品创新中心服装材料研发顾问、蓬莱科技创始人张辉表示,“智能服装成为关注人体健康的最好入口,而智能服装其实就是将电子类产品和服装类产品无缝连接。”

  他强调,“实现智能服装的功能,一方面,要关注安装在服装之内的传感器的质量,也就是其对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是对一些数据上传到云端安全的控制,因为这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智能服装不仅为健康人群创造了便利的生活,更为具有生活障碍的人群和劳动人群提供了帮助。据了解,目前,许多大学和研究实验室已经研发出可以帮助盲人在街道上导航的智能化产品。针对盲人的视力缺陷,智能手套的设计就充分发挥其触觉的敏锐性,一旦在生活中有需要转弯的问题,手套就会震动以提示用户。而由蒙特利尔大学与伦敦大学的两组研究人员设计开发的智能情绪感知衣物,可以实现服装与音乐的结合,缓解人们低落的情绪。可以预见,此款智能服装对于帮助自闭症患者、高压工作者具有极大的帮助。

  智能服装的功能性应用不止如此,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已经资助了很多项目来为士兵打造穿戴式的电脑服装。比如由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产品“Wear-Arm”,通过iOS或安卓的操作平台就能帮助士兵在服装中实现电脑操作。

  毋庸置疑,智能服装实现功能性作用,最重要的体现是在对于材质的开发方面,因此,许多涉足智能服装领域的企业都在原材料研制上突破常规。比如日本纺织企业东洋纺开发出的一种适用于智能服装的新型布料,该款被称为“COCOMI(心美)”的布料呈薄膜状,使用了导电材料和树脂,与其他公司的纤维布料相比更轻薄,更有弹性,除了可应用在运动领域之外,还将用于病号服和建筑工人的工服等领域。

  再比如,为实现对中老年人健康数据监控功能,日本某公司研发的纳米导电纤维通过特殊技术,使微细纤维包裹住导电性高分子,让导电性高分子渗入直径仅为700纳米的纤维中,实现了材质的清水特质。利用纳米导电纤维制成的衣服经过多次洗涤,仍保持其性能,并可专注对人体的健康管理与安全管理,实现远程预警,减低健康风险。

  记者观察:智能服装在技术和材质的研发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多种多样的功能,如提供有价值的人体健康数据、避免外界恶劣环境对人体的伤害等。

  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数据采集与传输环节,智能服装如何才能实现对人体数据的保护。如果智能服装在对生活障碍人群的帮助过程中,体现出更加智能和便利的特性,将实现其在医疗领域的突破,这也将是生活障碍者和特种工作人群的福音。

  概念类:让服装连接你我

  服装在遮蔽与美化身体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快速发展的智能服饰似乎已经给出一个新的方向。智能服装的功能属性让人们感受到了新技术带来的外在美好,而另一个关乎心灵的美好,也伴随着智能服装的发展被放大。

  日前,一场以倡导“陪伴的力量”的众筹活动在网络平台展开,并且在京东众筹到了1267777元人民币。木牙科技和专业童装品牌探路者童装是这次众筹的发起者,其目的在于呼吁人们回归家庭、关爱儿童成长。而众筹的主角则是具有强调“陪伴”功能属性的儿童智能服装。

  据了解,此款儿童智能服饰内嵌有一套木牙智能模块,通过手机App提供包括陪伴识别和记录、实时精准定位、电子围栏、运动管理、家庭管理功能服务。木牙智能模块在儿童服饰中的应用似乎为消费者描述了这样的一幕——父母乐于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也放心让孩子有更多的户外活动,因为一款具有智能定位功能的服装将减轻其不必要的担心。

  除了儿童服饰的定位功能,此款产品还增加了社交互动功能。木牙智能模块实现了陪伴识别算法,可以分辨出家长对孩子的有效陪伴、哪位家庭成员在陪伴孩子、每个家庭成员陪伴孩子的时长排序,也可以和所有使用木牙产品的用户一起排序。这种以陪伴时间为分享内容的产品,将智能服装糅入社交属性,也成为品牌宣传的卖点。

  众筹的发起者之一,北京创新爱尚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利军表示,“无论是硬件产品还是软件产品,一旦有了社交属性,就有了真正的社会化营销的核心。智能服装为传统服饰带来一个春天,它让衣服之间有了关联。同时,也让穿衣服的人人之间有了关联。”

  记者观察:作为智能服装的发展的一大趋势,具有社交功能的产品也将不断涌现。此前李宁与小米合作的运动跑鞋也是基于这一概念。分享能够带给智能服饰更多的乐趣,也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加便捷的互动与交流,这是服装延伸出来的重要意义。

  但是,无论是儿童智能服装,还是具有数据分享功能的时尚跑鞋,数据保护仍是重点。另外,对于儿童智能服装的质量标准界定,仍是现实中必须要突破的问题。毕竟,基于穿着安全的前提之下,父母们才会考虑为社交功能买单。

  本刊记者_王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