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认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一带一路,贸易自由化,孪生兄弟
  • 发布时间:2015-12-11 16:58

  我国颁发的认证认可证书、检测报告已经成为多个国家市场准入的凭证,让中国企业实现了“一张证书,世界通行”,避免了重复检测认证,惠及近百亿美元的出口产品。

  在2015年6月9日——第八个“世界认可日”当天,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倡议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互信、互鉴、共赢,加强认证认可多双边合作,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15年10月底,笔者随同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调研采访团深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亲身感受了认证认可工作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贸易畅通”方面的重要作用。

  认证认可领域的中国作为

  “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其中,认证是由合格评定机构对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进行符合性评定的第三方证明,而认可则是由认可机构证实合格评定机构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方证明。”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黄斌博士的一席话,让行外人士对“认证”和“认可”这对“孪生兄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目前全球有两大国际性认可合作组织——国际认可论坛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分别在认证机构认可、实验室认可领域建立多边互认协议,致力于实现‘一次认可,全球通行’和‘一次检测、全球承认’。通过国际互认,可以有效解决国际贸易面临的重复监测、重复认证等问题,降低贸易成本和风险。”

  据了解,改革开放伊始,我国便从国际上引入认证认可制度。2001年,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家认监委正式成立,负责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结束了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多头管理、分散发展的局面。如今,我国不仅建立并运行了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人员认证、实验室认可、认证机构认可等多种认证认可制度,而且认证认可结果还得到社会的广泛采信,比如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节能惠民工程”的产品全部通过了相关部门的节能认证。

  与此同时,我国在参与国际合作互认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国已加入相关领域所有的20个国际或区域合作组织,签署12个多边互认协定,并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合作协议文件;同期,我国累计颁发各类有效认证证书130.2万张、认可证书83.04万张,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3.66万张,认证认可证书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颁发的认证认可证书、检测报告已经成为多个国家市场准入的凭证,让中国企业实现了“一张证书,世界通行”,避免了重复检测认证,惠及近百亿美元的出口产品。

  当前,我国在认证认可领域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13年4月22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原秘书长赵宗勃当选为国际人员认证协会主席,这是我国首次担任认证认可领域国际组织主席,也是该协会首位来自亚洲的主席;2015年11月6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秘书长肖建华当选为国际认可论坛主席,这也是发展中国家代表首次担任该组织的最高职务。此外,我国还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常任理事国,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局、国际电工委员会理事局成员及其全部四大产品互认体系(IECEE、IECQ、IECEx、IECRE)的副主席,131人次在多个国际性认可组织担任中高层职务。

  认证改革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2013年我们拿到了国外订单,当时我们才开始生产红酒不久,根本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做出口业务。经了解,为保证出口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必须取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书。而按照《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规定》,从向当地认证监管部门提交申请到取得备案证书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流程,主要是对生产条件、加工工艺、卫生质量管理以及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等进行严格评审,其间还可能涉及生产条件的改造等,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整改和试运行。为了帮我们抓住这难得的商机,宁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打破‘常规’,在指导我们完善食品安全与关键控制体系的同时,还帮助我们熟悉进口国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最重要的是提前给予我们酒庄备案,让我们取得了和外商谈判的资格。”作为国家简政放权改革的受益者,宁夏留世葡萄酒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对认证改革深有体会。

  但是,如此一来,企业抓住外贸商机的门槛是降低了,而产品质量、出口产品安全又如何保证呢?宁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蔡伟的一席话让记者“涣然冰释”:“我们实行的是‘先注册后监管’的工作方式,简化审批前手续,在前期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先给企业备案,备案之后再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帮助企业完善各种软硬件设施,加强产品检测,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在探索“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摸索出了不少创新性的经验。2011年10月1日,修订后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其中规定:经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确认,有效的第三方认证等符合性评定结果可以被采用。“我们不仅采信HACCP体系认证等第三方认证结果,而且还在国家认监委的指导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全面采信企业自我检查声明,突出文件审核、减少现场审查,突出体现企业的主体责任,彻底改变了以往对申请企业全部进行现场检查的管理模式;同时,在日常监管中也引入了第三方认证结果采信。”甘肃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黄新民介绍说。

  按照以往的管理模式,在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提出申请之后,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现场检查。由于甘肃省大部分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期在秋天,而出口备案证书的颁发必须基于对产品各环节、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这就造成了申请企业的“扎堆”,再加上认证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有限,导致企业往往在年底前才能取得出口备案证书,影响企业对外商务谈判和产品出口。而如今,经过包括采信自我检查声明和第三方体系认证结果在内的一系列监管改革,企业一般在十个工作日之内就能取得备案证书。

  认证改革能否保证产品质量?答案是肯定的。以甘肃省为例,今年以来共有18家企业通过自我检查声明和第三方体系认证拿到了出国“护照”——出口备案证书。而截止到2015年10月,甘肃省共出口食品1280批次、农产品2687批次,没有发生一起因为认证原因而导致的退货事件,认证改革的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认证认可互认,打通外贸“快车道”

  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认证认可多边合作,对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仅仅以清真食品贸易为例,“一带一路”沿线有17个伊斯兰国家,而这些国家中有80%的清真食品依赖进口,前景非常广阔。根据马来西亚清真产业促进署的数据,2014年全球清真产业年产值已经突破3.2万亿美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我国清真食品生产企业的贸易额却少得可怜:2009年,全球清真食品贸易额为1500亿美元,当年中国的出口额仅有1亿美元,占比不足千分之一。

  “中国清真产品市场庞大,但因为不同的清真认证标准,使得中国没有跻身如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十个清真产品出口大国之列。”2015年5月17日,海湾清真认证中心总裁阿萨德·萨加德在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览会上一语道破了天机。

  “产品要顺利出口至伊斯兰国家,还必须获得进口国的清真认证。现在,甘肃省在清真食品检测方面的技术储备是非常雄厚的,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国家联合实验室已经落户甘肃就是一个证明。现在,甘肃省已向国家认监委提交申请设立临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以鼓励他们借助民族、宗教优势与国际清真认证权威部门等开展前期互认谈判。”黄新民解释说,“清真食品标准互认意义非常大,不仅会为出口企业节省二次认证的时间和资金,而且有利于拓宽甘肃省乃至全国清真食品的出口贸易空间。”

  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宁夏在发展清真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在推动清真产品标准互认方面,宁夏也走在了前头。2014年9月30日,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宁夏清真食品国际贸易认证中心正式成立。截止到目前,该中心已与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埃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7个国家的21个认证机构达成了清真食品标准互认合作协议,并受理了全国近200家企业的清真认证申请,为这些企业产品出口打开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国际清真食品市场提供了一把“钥匙”。除此之外,该中心还与国内多个省市达成了清真食品地方联盟标准。对于认证中心的重要作用,蔡伟的体会无疑是最深刻的:“截至目前,宁夏共出口清真牛羊肉3万多件,从未发生一起因为检验不合格而被国外通报的事件。”

  作为我国在自贸区框架下达成的首个认证认可领域互认安排,中国和新西兰《关于电子电器产品及其部件合格评定的合作协定》在促进贸易便利方面的说服力更让人信服。2008年,该协定作为《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的附件签署。根据这一协定,我国出口新西兰的电线电缆、低压电器、电焊机等九类电子电器及其部件产品,只要在国内取得CCC认证证书,就会获得新西兰承认。同时,新西兰出口至我国的此类产品也会得到承认,凭新西兰的认证证书即可换取我国的CCC认证证书。这一协定的实施不仅为双方企业节省了大量重复检测认证的费用,而且还显著缩短了贸易通关流程。

  服务“一带一路”,任重而道远

  2015年4月16日,一个紧急事件上报至国家认监委:“3月19日,俄罗斯单方面变更了中国352家在俄注册水产企业的注册品种,而在变更调整中,出现了部分企业的注册品种俄文译文错误和产品类别错误等问题,造成我国多批输俄水产品通关受阻。”获悉此事后,国家认监委立即启动应急工作机制,逐一核对352家企业的信息,核实受影响企业范围及滞港产品;同时紧急致函俄罗斯主管部门并与俄罗斯驻华使馆经商处交涉,要求俄方立即采取措施,协助中方企业完成通关。经过交涉,输俄水产品滞港事件得到顺利解决。这一事件的处理是认证认可工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缩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加强认证认可多双边合作”的重要性。

  据国家认监委相关人士透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各国的认证认可发展不均衡,不仅标准多元,法规更是各异。以俄罗斯为例,目前在其实施的22000项标准中,有近70%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不一致,所以即便那些已经通过国际通行标准认证的产品,出口到俄罗斯仍要进行重复测试。

  不仅如此,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中,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仅与其中十个国家建立了认证认可合作机制或签署合作协议,与其中20个国家建立了合作渠道;而在国际认可论坛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推动签署的多边互认协议上,仅有2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字。这就意味着,在“一带一路”沿线,尚未与我国建立认证认可合作机制、尚未签署国际多边互认协议的国家均占50%以上,相关领域的合作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为加强认证认可多双边合作,国家认监委在《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共同举办“一带一路”认证认可国际研讨会,促进沿线国家认证认可领域相互信任和共同发展;通过发挥现有双边机制作用,建立多层面、多领域的双边合作渠道,推动双边认证认可合作与双边经贸合作同步发展;同时推动各方在共同感兴趣领域制定认证认可共通标准和一致性程序,最终实现“一个标准、一张证书、区域通行”。

  文/李建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