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器简史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唐代,银器简史,金银财宝
  • 发布时间:2015-12-15 11:45

  “思妇屏辉掩,游人烛影长。玉壶初下箭,桐井共安床。色带长河色,光浮满月光。灵山有珍瓮,仙阙荐君王”。这是唐代诗人李峤吟咏银器的五言诗,如长河一样的颜色,像月光一样的清辉,是仙境皇家之物,将银器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们常把“金银财宝”并称,尤其是金银,在我国有特殊的含义,它们是钱币的象征。白银,作为和黄金并称的货币形式,曾在我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被采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纹银三百两”“碎银子”,这些俗句词语都反映了银子普遍被采用的历史。

  由于是贵重金属,除了被当成货币之外,黄金和白银还会被做成公府侯门、王公大臣的日常器皿,以显得身份高贵。于是,黄金便被打造成金器和首饰,白银也被打造成银器和银饰。而白银遇到有毒物质时会变黑,所以银器也被当成试毒工具来使用。在古代传为很神奇的东西,其实用现代科学来讲,古代的毒品一般是指砒霜,即三氧化二砷,里面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硫化物遇见银发生反应,产生黑色的硫化银,是有科学道理在里面的。

  我国打制银器的历史相当早。在战国时期便有青铜器上的错银工艺,从现在的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在汉代时就已经有银碗、银碟了,只不过数量不多。南北朝时也有银制品出现,尤其是在五胡十六国出现较多。而银器真正的鼎盛时期其实是在唐代,当时在全国光白银作坊便有50余处,其中不仅有官办的官作,还有大量金银工匠聚集的行作,规模很大。唐代的银器品种繁多,不仅有杯盘碗碟等居家用品,还有熏炉、熏球等带有装饰性质的日常器具,造型大气、工艺繁复、纹饰精美,看起来雍容华贵,显示出气势磅礴的大唐气象。这些银器,有在大唐本土打造的,也有一些属于西域国家的贡品。欧洲使用金银器的历史相当长,工艺也比较成熟,唐代银器的发展,显然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丝绸和瓷器,运进来金银器和香料。唐朝时期的中华文化,显示出极大的自信心,可以容纳所有的外来文化和艺术形式,并和中原本土形式加以融合,因而产生许多带有东西方文化特色的工艺品,后世人只能对着那个时代顶礼膜拜。宋元明清,我国的银器制作工艺有所发展。清代时,广州专门向清廷进贡银器。不过,由于白银是贵重金属,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文 吕冠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