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A股股价跌幅榜出人意料 申万宏源和中信证券为何跌幅最大?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申万宏源,中信证券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21 14:24
今年反差最大的板块莫过于券商股了,年前涨势如虹,年末底部震荡,股价高开低走。申万宏源因整合预期存疑,中信证券因高管被调查等原因受到市场资金的抛弃。
2015年跌幅最大的股票是谁?结果有点出人意料,现在就告诉你答案,跌幅最大的两只股票分别为申万宏源和中信证券。
年初券商股波涛汹涌的行情到现在仍记忆犹新,但是一年算下来,股价跌幅最大的却是两只券商股,让人大跌眼镜。截至12月17日,申万宏源和中信证券今年跌幅分别为43.9%、43.05%。此外,跌幅榜前五名还包括:晋亿实业、鹏欣资源、信威集团,跌幅都在36%~40%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家券商股并不是个例,在25家上市券商中,18家券商今年股价都出现了负增长。在股价正增长的券商中,国投安信、东方证券和国信证券为新上市券商,西部证券和东兴证券则表现“异常”,今年涨幅分别为102.5%、152%。
北京格雷资产公司总经理张可兴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他们对券商股的判断比较谨慎。其一,由于明年A股行情很难复制今年年初的盛景,加之市场资金杠杆不断下降,券商股不可能再出现2015年上半年那么高的涨幅。其二,下半年,券商遭遇的意外事件比较多,包括多家券商被证监会调查,两融业务降杠杆继续,融资类收益互换业务遭遇叫停,这些隐形地雷影响了市场对券商股的预期。尽管券商行业今年利润大增已经是板上钉钉,但是券商股的投资前景并没有那么好。
不过,在券商分析师看来,券商股仍然处于向上的周期,随着注册制的推出,券商将迎来新的发展时代。平安证券非银行金融分析团队在2016年证券行业投资策略中称,由于2015年基数较高,明年业绩高增长的概率也不大,明年证券行业不存在大的趋势性投资机会,但存在交易性投资机会,一些事件可能催化阶段性交易行情,维持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申万宏源整合效果仍存疑
申万宏源成为跌幅最大的股票,实在有点出乎意料。今年1月份,申万证券和宏源证券正式合并挂牌上市,公司由此跻身为券商第一梯队。
对于两公司合并上市,同行们纷纷做出点评,称合并后的申万宏源公司有可能实现强强联合,特别是在经纪业务上的互补,但是1+1大于2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今年8月份,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的研究所正式合并为申万宏源研究所,其他业务整合仍在推进。
或者由于市场对于整合效果的存疑,市场对于申万宏源的前景并不十分看好。12月16日,申万宏源宣布中止定增计划,此前公司已经两度下调过定增价格。12月13日,公司将发行价格由不低于12.3元/股调整为不低于10.07元/股。今年8月份,公司还将增发底价由6月预案的16.92元/股下调至12.3元/股。
公司股价在整合上市后最高达到21.1元,股价在整个市场的带动下,到今年6月份曾经触摸过高点,此后一路下行,目前股价在11元左右。
中信证券高管被查遭市场抛弃
如果说,申万宏源处于跌幅榜的冠军,中信证券居于跌幅榜第二名则算是情理之中。
今年对于中信证券来说,绝对是一个“灾难年”。由于涉嫌内幕交易,从今年8月份起,中信证券包括原总经理程博明在内的12名高管被要求接受调查,公司执行委员会半数成员被查。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也被迫辞职退休。
高管大面积被调查也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和业绩。11月份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单月利润为7.11亿元,环比下降54%,排名下降至第八位,此前月度利润排名虽有上下浮动,但多在前五的位置。
申万宏源分析师胡翔曾在报告里表示,中信证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但略低于预期,需要密切关注公司高管协助调查的后续发展状况。
中金公司更是率性地指出,虽然公司业绩仍然稳健,但考虑到公司近期高管人事动荡,监管调查尚未结束,后续处罚措施的影响尚难以定量判断。公司在资本积累、品牌价值和创新业务进展方面都较同业面临更大的冲击,公司相较其他可比券商的估值溢价难以持续。
不仅本土市场的投资者对中信证券缺乏信心,国外的评级机构也在连续调低评级。继标普、穆迪将中信证券的债务信用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之后,12月14日,标普将中信证券及其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公司的长期发行人信贷评级由“BBB+”,降至“BBB”,评级展望为“负面”,但维持两公司之短期评级为“A-2”。标普认为,市场风险上升将削弱其资本实力。
标普信用分析师胡旸瑞表示:“我们下调中信证券的评级,这是因为我们认为中国股市的动荡和相关事件已削弱该公司的业务状况和资本实力。这些因素对中信证券的个体信用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必要时该公司获得政府特别支持的可能性‘中等’,因而获得一级评级提升,但后者不足以抵消上述负面影响。”胡旸瑞认为,中信证券高级管理层的意外洗牌,以及披露出来的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合规操作方面的不足,表明该公司业务运营面临市场挑战,这些因素将限制该公司本属非常强劲的业务状况。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