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破烂王”赵庆伟:开着保时捷收“废纸”

  2015年9月下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苍蝇·门牙》手稿,在北京现代文学纪念馆首次展出,引起中外艺术界关注。谁能想到,这件曾被人出价400万元的宝贝,竟是“破烂王”赵庆伟经崔永元牵线无偿送给莫言的。除此外,赵庆伟还从废纸堆中翻出冰心、吴冠中、李可染、王蒙等众多名人大家的手稿。如今他租的一幢别墅里,堆着100多吨手稿、100多万张老照片、1万多幅油画。有人说,如果赵庆伟开一家“手稿博物馆”,肯定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这名草根,是如何“淘”到亿万财富的?

  目瞪口呆,一堆插图手稿卖了350万元

  赵庆伟1963年出生在北京,虽然父母从事的工作和艺术不沾边,但他从小就喜欢标新立异,很有“文艺特质”。一开始,赵庆伟迷上了电子元件,他的房间里有两张床,一张用来睡觉,一张摊满他制作的各种电子小玩意;不久,赵庆伟迷上篆刻,花8元钱买了一本《篆刻学》,并从家附近的北京玉器厂捡来废料,每天刻,刻到手磨出茧子;之后,他又迷上摄影,把自己关在暗房里冲洗照片,在一盏小红灯下,看着黑白图像一点一点变清晰……

  1988年,赵庆伟花几百元买进邮票,倒腾3年后,竟赚了10万元。拿着这笔“巨款”,赵庆伟与朋友在中关村开了一家计算机电源公司。

  而赵庆伟收破烂,纯属偶然。开公司赚到一些钱后,从1996年开始,赵庆伟迷上了老油画。一次,赵庆伟在一位古玩商那里买艾中信的画,对方问,“他的手稿你要不要?”赵庆伟心想,既然自己喜欢艾中信的油画,为什么不同时收他的手稿呢?买下这份手稿后,赵庆伟没想到自己一下子就沉迷其中。他发现从手稿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打听到古玩商的手稿大多来自旧货圈,他便开始在旧货圈里“寻宝”。

  收破烂的经历充满着意外之喜。2003年7月的一天,赵庆伟接到电话,说有家杂志社清理出33箱东西,每箱1000元,共3.3万元。赵庆伟平时也偶尔有散文、小说在报刊上发表,他暗想,这家著名杂志第一次大规模清理文档,里面极可能有大量作者的投稿,于是就买了下来。

  当赵庆伟拂去积在手稿上近20年的尘埃时,竟看到那些泛黄纸片上有石鲁、吴冠中、李可染、冰心等人的名字,他的心狂跳不止。面对这些大家的手稿,赵庆伟除了惊喜,更感到怜惜:“每篇稿子发表前都要经过6次校对,那么多原稿每一处的改动,都凝结着作者与编辑的心血。若将它们送到造纸厂打成纸浆,该多可惜呀!”于是,赵庆伟精心将这些手稿保存了起来。

  几个月后,赵庆伟又从一家出版社收了一批“破烂”,其中有大量著名画家为图书画的插图,因自己兴趣不大他便转手卖给了一位海外收藏家。令赵庆伟目瞪口呆的是,这些插图原稿很快竟被卖了350万元!

  虽然赚了钱,但赵庆伟心里并不痛快,他去找出版社的社长,提醒社长好好保存剩下的文稿。社长却说:“这种东西根本没必要留着。”一句话激起了赵庆伟的“斗志”,因为如果他不买,很多东西将彻底消失。“人们热衷收藏玉石翡翠、名人字画,却没人在意这些记录着文化与历史的字纸。别人不要,那我就收!”

  市场上虽然也有些专门收废纸的,但都是小打小闹,赵庆伟则是用麻袋装,用卡车运。“量大,收到好东西的概率就大。”当时中国拍卖市场刚起步,人们对于收藏的理念还局限于书画和瓷器等传统收藏大宗项目,书信手稿根本不被重视。特别是1985年到1995年的10年间,北京大拆大建,许多单位为改善办公条件搬家,导致大批早期的文档资料、名人手稿、画稿、书信、日记被当垃圾扔掉,或被作为废品处理。看到天天都有颇具收藏价值的东西惨遭丢弃,赵庆伟心急如焚,“什么钱不钱的,顾不上了,先把有价值的东西抢救出来再说。”

  赵庆伟联系了大量以收破烂为生的外来农民,其中专从文化单位收废品的就有2000多人,他们知道什么单位正在搬家,哪里有大量破烂要卖,哪里会有赵庆伟喜欢的货。每天总有几拨人给赵庆伟打电话说:“某某单位又出了捆东西,不能验货,要不要?”赵庆伟根本不考虑,直接说:“搬过来。”这些废品卖给收购站每公斤4元,卖给赵庆伟每公斤10元。每次赵庆伟去收货,都会有几十人围上来,把给他准备好的货,一麻袋一麻袋装上车。

  赵庆伟的公司原本在精英云集的中关村经营得有声有色,可自从当了“破烂王”,他竟把公司关了,天天拎杆特制的大秤,不是去潘家园,就是去各处垃圾回收站转悠。赵庆伟这样的行为让父母大惑不解,气得大骂他“不务正业”。

  《苍蝇·门牙》手稿,无偿归还莫言

  赵庆伟每天想的都是“收破烂”的事情,他的收购处甚至被称为“潘家园第二”,因为中国最大的古玩、旧货市场潘家园交易主要集中在周六早上,而赵庆伟这里全天候开放,晚上10点钟还有人给他送货。

  对于自己的收购品,赵庆伟很是珍惜,因为这些东西都见证了一段历史,非常珍贵。赵庆伟淘到过溥杰和溥仪的书信,冰心《记一件最难忘的事》、丁玲《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铁凝《来了,走了》、王蒙《一九八四部分短篇小说一瞥》等名人大家手稿,也是他收破烂时淘来的。

  赵庆伟最为得意的是发现了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册页。当时,赵庆伟从一个文化单位宿舍大院里的一户人家收购到一批比较值钱的旧书。他就让常在那里收废品的“线人”留意对方卖出来的废品,一张纸片也不能漏掉。“线人”从这家小保姆处打听到,这家老人最近准备搬到单位新分的房子去,老先生留下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其余全让小保姆卖给收破烂的。于是,赵庆伟就买下他家所有的“废品”,其中碑帖就有好几十本,并痛快地给了“线人”6000元作为奖励。经过仔细研究,赵庆伟发现这位老先生原来是京城著名的收藏家,其中一本用黄花梨木作封面的册页,竟然是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的手稿。赵庆伟赶紧请专家鉴定,果然是真迹,价值逾百万元。

  除董其昌的手稿之外,赵庆伟还在商务印书馆搬迁时收了200多公斤旧文献,意外得到万籁鸣画的插图、姚雪垠《李自成》的手稿、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写的对联、徐悲鸿画的肖像等。最有趣的是,其中还有郭沫若的作品手稿——而郭沫若自己都以为这些手稿已经在日军轰炸闸北时焚毁了。收到这些宝贝,赵庆伟兴奋地连做梦都在笑。

  协和医院改造时处理了大量清末文献,赵庆伟以5元1公斤的价格全部收购,结果整理出大量上百年历史的医学、哲学书籍,很多书籍是当年海外医学机构捐赠的。后来,赵庆伟把其中1000多本书籍和一部分文献捐赠给国家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他觉得这么做比赚钱更有意义。

  赵庆伟觉得:“手写的书稿,忠实、自然地记录了作家创作时的喜怒哀乐全过程,而作者与编辑的互动,也能在手稿上体现出来。虽然现在计算机写作提高了写作效率,但手写书稿中所蕴含的美妙写作感觉和创作乐趣却无法替代,也令人怀念。因此,从收藏的角度而言,在进入计算机写作以后,手写书稿的收藏性便逐渐得以体现。收藏界对于手稿的关注,也是对现当代文化的怀念与敬重。”

  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日子里,赵庆伟仍然一卡车一卡车地收破烂,银行账户里的钱迅速缩水。为了堆放破烂,赵庆伟租的一幢别墅也被塞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因手头太紧,2010年底,赵庆伟听从一位收藏家朋友的建议,举办了第一场“小雅·观心”拍卖会,处理部分“破烂”。拍品中有1.4米长的周思聪素描,有《半夜鸡叫》原稿等。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被很多人瞧也不瞧就扔出门外的“破烂”,最后竟拍出了2000多万元。

  2003年,“清河八家”废品站的人打电话给赵庆伟,说一家出版社卖出一整辆“面的”的废纸,3000元。赵庆伟马上说:“你给我拉来,给你5000元。”莫言《苍蝇·门牙》的手稿,就这样被夹杂在大堆泛黄的残书破纸中,被赵庆伟保留下来,避免了被打成纸浆的命运。莫言的短篇小说《苍蝇·门牙》是他早期军旅题材的代表作品,在当时大家并不觉得有什么价值,正巧赵庆伟是莫言的“粉丝”,很喜欢他笔下浓郁的乡土气息,于是就珍藏起来。谁也没有料到,莫言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春天,赵庆伟和朋友举办了一个小型拍卖会,全场95件拍品,70多件是名家书稿、手札,其中就有莫言的《苍蝇·门牙》手稿。这份手稿刚在预展上露脸,就有不少人表达了竞拍意向,还没开拍,价格已近百万元。很快,此份手稿的私洽价格火箭般蹿到400万元。然而,当莫言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不想让自己的作品被商业纠缠,希望赵庆伟归还书稿,让他将其捐赠给现代文学纪念馆。很多人认为这事不可能,一件价值400万元的珍贵手稿,谁肯轻易送人!

  赵庆伟的朋友、著名电视主持人崔永元也喜欢收藏,为筹建电影博物馆,赵庆伟曾捐赠给他1万多份电影胶片。经崔永元牵线搭桥,赵庆伟和莫言一聊颇为投缘。赵庆伟什么条件都没提,痛痛快快地将手稿无偿归还给了莫言,而莫言也如约将手稿赠与现代文学纪念馆。

  在捐赠仪式现场,莫言对赵庆伟说:“我当年全无意识,还曾险将《红高粱》手稿生火烧炉子,不曾想现在作家手稿都成了重要的收藏门类。”而崔永元则幽默地说:“10年前,有3个人一起吃饭,一个人是我,一个人是莫言,还有一个是大江健三郎。现在其中的两个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至于另外一个人的手稿,我觉得文学馆晚要不如早要。”一席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同时,诺贝尔奖得主与“破烂王”成为好朋友的事,也一时被传为美谈。

  价值或许就在你扔掉的一袋垃圾里

  这些令赵庆伟痴迷的收藏,也给他带来了财富。当记者们围着这位颇有文艺范的破烂王问:“这么多钱打算拿来做什么?”赵庆伟回答得很干脆:“买一部保时捷,开着豪车继续收破烂。”有媒体调侃,这是赵庆伟的“行为艺术”:用豪车刺激人们的神经——既然你用金钱称量,那么我告诉你,财富或许就在你扔掉的一袋垃圾里!赵庆伟则说:“保时捷、大秤都是我的道具,我希望它们带给人们强烈的刺激——‘废纸’的价格高了,人们才会懂得珍惜,知道这些废纸带着历史与文化的余温。”

  薄薄的“废纸”,在赵庆伟心里重千斤。他有一张茅以升设计建造、最终又亲手炸毁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蓝图。“这座大桥在当年创下很多第一,这是最早的设计版本。这样的宝贝就该在国家级的档案馆里搁着,不该流散在民间。”除收集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大批文学巨匠的手稿外,赵庆伟还有周恩来的信函、宋庆龄的批件,人民大会堂建设工程的详细图片史料,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排练的文字和图片……所有这些,赵庆伟都等着有一天把它们交还给国家。

  国家级的藏品还给国家,那更多的东西该如何保存和传承?对赵庆伟来说,“社会认为重要的,我会把它留下来;社会上暂时没发现其价值的,我也会把它留下来。”赵庆伟收集了自清代到上世纪80年代的100多万张老照片。在北京市郊崔永元电影传奇馆的旁边,有座小院是赵庆伟的“老照片档案馆”,其中有少见的清代立体照片,有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清末人物照,亦有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领袖的照片,包括毛泽东与电影工作者在一起的留影等。当时以每麻袋200元收进的老照片,如今单张就能卖上万元了,可赵庆伟依然守着这个门庭冷落的“老照片档案馆”。偶尔有研究者、专业人员来参观,赵庆伟就觉得这种守候是值得的。

  赵庆伟有个愿望,就是开办各种文化专题的档案馆、博物馆:比如“中国诗歌博物馆”,他手里攥着数万篇诗人的原稿;比如“中国音乐博物馆”,为此他已累积五线谱原稿数百公斤,以及众多文艺演出团体的广告单、节目单、剧照和录像带、录音带、唱片,其中包括全国总政文工团200多本各地巡演、采风的图文资料;比如“中国戏剧博物馆”,他藏有数千张戏曲唱片、大量戏剧脚本;比如“中国版画博物馆”,他搜集有各个时期不同艺术家、不同风格的版画作品七八千件……

  但场地、资金哪里来?就连整理这些“破烂”,也已非赵庆伟一人之力可以办到。他开始把藏品送朋友,只要对方与自己志趣相投,不谈钱。到现在为止,数千件版画已经给了一个朋友,支持这个朋友建版画博物馆;上万张漫画原稿也给了朋友,因为那个朋友是漫画迷,一心要建漫画博物馆;1万多盘电影胶卷也出于同样的考虑,送给崔永元的电影传奇馆。“东西在我手里,还是在他们手里,都是一样的,只要能有地方展出来给大伙看。”

  什么是文化?赵庆伟对文化有自己的理解:文化有实物的部分、技艺的部分,也有纸上的部分。那么多老建筑,它们的价值在被人们认识到的时候,已经拆得七零八落,纸上的文化更是一天天在消逝。于是,赵庆伟至今仍坚持收破烂:我这个人是比较善于等待的,我等着人们认清破烂里的价值。

  17年来,赵庆伟持续不断地大量收购废品,包括书稿、插图、连环画、版画、海报、老照片、地图、电影胶片等,涉及40多个门类。现在,他租着5个仓库,拥有上百吨名家手稿、1万多幅油画,还有许多各种门类的好东西。

  有人说,如果赵庆伟开一家“手稿收藏馆”,肯定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从草根华丽转身为亿万富翁,赵庆伟总结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

  文/娟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