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豪背后的火焰

  • 来源:LADY
  • 关键字:托尔斯泰,文学家,文豪
  • 发布时间:2015-12-28 09:39

  “她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女人之间的差别,而是女人与男人、女人与这个对女性充满偏见的世界的差别。”

  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索菲亚·A·索妮娅&托尔斯泰——

  “我不知道如何解决这种疯狂,我看不见任何出路。”

  1910年10月27日,在雪夜中背着妻子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时年82岁的老人终于病倒,最后躺倒在阿斯达波沃火车站的站长室里。在一个车厢里住着一位老妇人,她不时从车厢下来走向站长室,人显得疲惫、举步维艰。她就是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数天前得知丈夫离家出走,一度精神失衡,企图自杀。

  担心刺激到托尔斯泰,索菲亚被医生和女儿拒绝进入站长室。《新时代报》当时报道:“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给人的印象是病倒了。说话时全身战栗、激动、声音发抖。她哭了。使人打从心底里同情她。她贴着列夫·托尔斯泰在里面休息的房子走来走去,像一只颤抖的小鸟,希望进入它的巢,里面有它的至爱。”

  1862年34岁的托尔斯泰与年仅17岁的索菲亚·A·索妮娅结婚,索菲亚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两人的教育、观念、文化水平差距甚大,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他和妻子的关系至今仍有争论。

  在大部分的美好时光里,索菲亚帮助托尔斯泰管理庄园,整个庄园占地380公顷,有森林、河流、湖泊,苹果园有30多公顷,树木成荫,风景优美,生活井井有条。这使得托尔斯泰可以将全部时间用于文学作品的精雕细刻,在这里,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他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索菲亚也进行保存文稿的工作,她的一生就是为托尔斯泰无穷无尽地抄写。

  但是托尔斯泰将记录自己年轻时代行为的日记交给了妻子,内容记载托尔斯泰婚前的疯狂事,包括与一名女工有一个私生子,这让索菲亚几乎崩溃,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真想烧了他的日记和他的过去。”

  “我梦见了一个巨大的花园……我扯下了他的头颅和双腿……我像疯子一样。”她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样去“卧轨”,甚至服毒自杀。“我不知道如何解决这种疯狂,我看不见任何出路。”这使得托尔斯泰更厌恶这场婚姻,他在日记中写道,“索菲亚成了我痛苦的根源。”

  让夫妻产生更大隔膜的是托尔斯泰晚年激进的思想,他准备放弃财产,过简朴生活。索菲亚既不理解,更不能接受,夫妻之间缺乏交流,使得婚姻生活每况愈下。

  直至托尔斯泰进入弥留时刻,才让憔悴得几成朽木的老妻进去,两人已经共同生活了48年。丈夫逝世后,索菲亚孤独地生活。孤寂的日子使她有机会反省,深感有必要说些什么。她选择了不再沉默,她要写她的人生。《我的人生》厚达千页,她写得真诚、委婉,流露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痛心地说:“我们分居地生活在一起。”但能够生活在丈夫身边,她感到骄傲,“这是我的使命,我的命运,我的目的,换句话说,这是上帝的旨意。”

  玛丽雅·契诃娃&契诃夫——

  “凭着对哥哥的热爱,凭着对他的依恋之情,我对问题做出了决断。我不能让哥哥不愉快……”

  俄国作家契诃夫大名鼎鼎,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其剧作也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为他献出毕生精力、默默支持他的妹妹玛丽雅·契诃娃却鲜为人知。玛丽雅曾在一本回忆录中说:“在我93岁的时候,我可以说: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作家契诃夫,因此我完成了我想做的事。”

  玛丽雅共有四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她是家中惟一的女孩子。她与哥哥契诃夫从少年时代起关系就很亲密,这种关系是从患难中形成的。当玛丽雅13岁的时候,父亲经营的小食品杂货店倒闭,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因为玛丽雅是家中惟一的女孩子,所以家务事几乎全落在当时只有十几岁的玛丽雅身上。后来契诃夫曾经说过:“玛丽雅是我们家的主管,要是她不在家,连粥锅都开不了。”

  契诃夫1879年中学毕业,争取到助学金到莫斯科大学学习医学。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全家人才得以过上像样的日子。契诃夫看到玛丽雅为维持家庭生活、为照顾父母辛勤劳动,对她格外爱护和尊重。也就是从1879年起,契诃夫不但在大学学习,而且利用夜晚的时间拼命写作,开始了文学生涯。他用得到的稿费贴补家用,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后来还为玛丽雅交学费,让她到高等女子学院学习。契诃夫和玛丽雅便承担起全家生活的重担,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契诃夫一家的两根互相依存的支柱。

  契诃夫决心献身于文学事业之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决定搬离莫斯科,到农村居住。玛丽雅对契诃夫的病心急如火,竟在隆冬季节顶着严寒为哥哥寻找、察看庄园。1892年契诃夫全家搬到离莫斯科不很远的梅里霍沃村居住。

  玛丽雅二十多岁的时候,认识乌克兰地区一个美男子叫斯玛金。他们成为亲密的朋友,玛丽雅很喜欢他。当斯玛金向她求婚的时候,她心里斗争非常激烈,好几天没有给他回答。最后,她把斯玛金求婚的事向哥哥契诃夫和盘托出。关于这件事,玛丽雅在回忆录中是这样描述的:“哥哥当然明白我要嫁给谁,可是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后来我感觉到,虽然哥哥一直沉默着,这个消息却让他不大愉快。再者,他实际上又能说什么呢?我明白,如果我到另外的人家去,到自己的新家去,他不会承认他将感到痛苦……他永远不会说出‘不’这个字……”

  “我想了许多许多。最后,凭着对哥哥的热爱,凭着对他的依恋之情,我对问题做出了决断。我不能让哥哥不愉快,不能让他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变得不协调,不能让他失去我一直千方百计为他创造的写作环境。我告诉斯玛金,我拒绝他的求婚。这给斯玛金带来很大的痛苦……”

  “大约二十年以后,我整理出版哥哥的书信遗产,见到一些他写的信,我才知道哥哥是怎么谈到我的:‘妹妹没有出嫁,然而看来她还在书信中谈恋爱。我真不明白,她这一次又拒绝了求婚,这实在是个猜不透的谜。她是惟一真心不愿意出嫁的姑娘……’我看了这封信,心里感到欣慰,因为哥哥当时并没有猜透我真实的心情。”

  忠贞不渝的爱情是人世间宝贵的感情,然而玛丽雅对哥哥契诃夫的爱却超越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在契诃夫逝世后的年代里,玛丽雅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哥哥的嘱托,不顾一切地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契诃夫的文学事业。她精心地把契诃夫遗赠给她的雅尔塔白色别墅保护起来,并且把它变成契诃夫纪念馆,馆内契诃夫的遗物都按他生前的样子保存着。玛丽雅说,这样能让她觉得,契诃夫好像还活着。

  薇拉&纳博科夫——

  “她是纳博科夫的缪斯、助手、合作者、保镖和其作品的翻译者,甚至是洛丽塔的原型。”

  1923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德国柏林一个募捐假面舞会上,一个戴着面纱的女孩引起了纳博科夫的注意,她举止优雅,步履轻盈,纳博科夫走过去跟她攀谈,结果发现她出口成章,且能背诵自己的诗作,纳博科夫被这个女孩深深吸引住,再后来,薇拉成为了纳博科夫夫人。

  纳博科夫的传记作者博伊德曾在薇拉的晚年与其交往,他认为如果选择写作的话,薇拉会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作家,但是她更强烈地坚信纳博科夫的天资——为了纳博科夫,她甘心放弃自己的才华。

  纳博科夫无疑是个天才小说家。他对语言的痴迷,对色彩的迷恋,对记忆的高度敏感,都在他的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洛丽塔》的出版得益于薇拉在他身边。几次纳博科夫打算把手稿毁掉,都被薇拉救了出来,因为她很清楚这部小说的伟大,如果失去它,纳博科夫将一辈子生活在它的阴影里。薇拉尽心尽责地帮助纳博科夫处理一切事物,原本因为薇拉控制欲强,想离开薇拉的纳博科夫,后来却变成依赖,离开她根本不行,薇拉必须在场。

  《洛丽塔》不是纳博科夫的作品,但是无疑是他最为成功的作品。从《洛丽塔》开始,我们可以用世俗的成功来定义他的天才。但是在《洛丽塔》之前,只有薇拉深信他的天赋,但她也认为让大众认识到纳博科夫的天赋至少需要半个世纪,她甚至没有想到有生之年会看到这一幕。

  在对纳博科夫的一次访谈中,有人问他:“在你的写作中,你如何形容薇拉的重要性?”纳波科夫说:“无以言表。”自然,薇拉聪明绝顶。三岁就会读报,懂俄文、法文和英文。四五十年代,她每天带着她容易恍惚的丈夫去上课,并纠正他上课时的错误,或者在纳博科夫思绪停顿的时候帮他接续线索。纳博科夫生病或不顺心的时候,她就代他上课。在康耐尔、威尔斯利和哈佛上过纳波科夫课的人都记得银发的纳博科夫太太如同保镖一样和她的丈夫一起出入教室,她坐在教室后面,宛如纳博科夫的守护神。

  关于薇拉那一头堂皇的银发,纳博科夫曾跟一位记者开玩笑说起:“我遇到薇拉的时候,她的头发还是淡金色的,但我没花多少时间就把她的头发弄白了。”的确,薇拉可能是她那个时代最忙的主妇。她出面处理他和出版商、报界的所有事务,代他回复几乎所有信函,和他一起出席访谈,并对他的小说提出最可靠的批评。1923年她和纳波科夫初次见面时,她戴了一个黑色面纱;而他们长达52年的婚姻,用纳博科夫的话说,“薇拉就是我的面纱。”

  薇拉与纳博科夫,共享了半个世纪的日月晨昏,共享了一些特殊的发音、句式和手势,包括共用一册记事本。最后,他们双双终老瑞士,纳博科夫78岁,薇拉89岁。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有人问薇拉:“你漫长的一生中是否曾经感到过厌倦?”当时身受帕金森症、耳聋和骨质疏松症困扰的纳博科夫太太笑笑说:“从来不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