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威集团:年跌幅近四成 沦落跌幅榜第二 股价过山车源于重组股份解禁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信威集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28 09:58
随着信威集团完成对中创信测的借壳重组,公司的业绩与股价均出现了大幅上涨,但过犹不及,随着大盘转势及大量低价重组股的解禁,公司股价又踏上了回归之路。
涨也重组,跌也重组。
受益于借壳上市,曾经的中创信测,今天的信威集团股价曾创出连续12个涨停板的神话。自2013年9月重组消息发布以来,公司股价从9元多开始持续发力,今年6月份最高上涨至67元,短短不到两年时间,股价涨幅逾7倍,让市场侧目。
或许是由于股价涨幅过大,伴随着6月以来大盘的快速杀跌,公司股价也是一路走熊(6月~9月的最大跌幅约73.8%)。而巨量限售股解禁更是加剧了这一点,9月10日,信威集团14.9亿股限售股迎来解禁期(按证监会新规,当日解禁股为8亿股),市场以4个一字跌停板相迎,直到9月16日跌停板才被打开。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可以解禁的8亿股限售股,约有6.3亿股是购买资产发行的股份(成本价仅为8.6元/股),持股股东多为上市公司借壳前北京信威原股东。
但对于许多普通投资者,犹如过山车般的走势却令他们很受伤。从公司股价走势看,1~4月公司股价基本在38~48元的箱体内运行,随后在5月初展开拉升,最高拉升至6月2日的67元;随后,股价最低于9月18日下探至16.7元,然后开始震荡筑底,但反弹高度始终没有超过29元。
那么,随着股价大幅下跌,公司估值是否也出现了进一步下降呢?又是否值得投资者长期持有?在大量股份解禁后,公司是否有计划出台维稳措施?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投资者报》记者于近日向公司发送采访提纲,并很快收到了公司就部分问题的回复。
借壳成功 乌鸡变凤凰
借壳上市是A股最火爆的题材之一,许多业绩不佳的公司都由此因素乌鸡变凤凰,而其对业绩的改善作用也确实是显而易见的。
Wind数据显示,2013年中创信测实现营收2.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800万元;而随着重组完成,2014年公司营收达到31.6亿元,归母净利润约18亿元,业绩确实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泰君安研报显示,信威集团主营通信业务,2014年国外业务对其业绩贡献较大,而卫星等新业务将推动其未来业绩增长。对此,公司在回复中表示:“卫星移动通信星座是一项长期的业务规划,相关技术的开发正在按计划推进,本公司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合作目前没有实质性进展。但预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投入期较长,该业务对本公司经营业绩尚难以做出贡献。”
上文中也提到,借壳上市导致其股价大幅攀升,而能否长期持有则要看公司的成长性。从券商研报看,对其业绩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但记者通过Wind数据统计发现,2015年仅有两家券商对其发布了研究报告,相比2014年的研报数量少了很多。这是否预示着公司业绩可能出现下降呢?
同时,公司在近期的澄清公告中指出,目前通信网监业务低于预期,拓展费用有所增加,是否表明公司业绩可能出现倒退呢?对此,信威集团的回复相对比较官方化,仅表示:“201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了公司2015年经营计划,提出实现公司营业收入超过32亿元,净利润超过18亿元。上述年度经营目标并非公司2015年度业绩承诺和盈利预测。”
从企业发展战略看,公司近年来也开始切入一些热点业务,例如定增智慧医疗项目。但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原本为宽带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而一年以后进行更改,不免让投资者感觉有追热点之嫌。
对此,公司称:“经调研和论证,原项目存在客户业务重心转移重新规划资源投入方向和客户要求超出原项目规划的情形,已丧失其经济性和可实现性。基于维护公司和广大投资者利益的出发点,为保证募集资金的投资回报,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北京信威未对原项目进行投资,而是着手对新项目进行市场考察和调研。”
大量解禁股或致抛压
题材丰富、业绩暴增是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而涨幅偏高后的价值回归或许是造成其随后暴跌的罪魁祸首,而大量解禁股的涌现加速了下跌。
信威集团曾在今年9月1日发布公告称,约有14.9亿股将在9月10日上市流通,占公司股本总量的51.06%。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自7月8日起6个月内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但是在信威集团的这部分解禁股中只有6.9亿股遵守这个规定,也就是说大约还有8亿解禁的限售股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而如此大的解禁量也给信威集团造成巨大抛压。
上文也提到,在解禁以后公司股价连续出现多个跌停板,可见大量解禁或对其股价造成了重大影响。但针对股价下跌是否是由于解禁造成的这一问题,公司并没有给出正面回复,仅表示:“因部分问题涉及到公开信息披露的问题,我们无法针对特定对象做出答复,敬请谅解。”
总体来看,随着借壳完成,信威集团确实给企业业绩带来了大的变化,但当前过大的解禁盘令市场心寒,特别是其较低的成本价。因此,公司年报流通股股东的持股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投资者报》记者也将持续关注。
《投资者报》记者 李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