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为何时髦玩微博?
- 来源:凤凰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0-13 14:31
微博在今时今日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但绝对是一个最热的信息发布。在经历了唐骏学历门等许多“门”之后,国人对微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少名人更是早早的就开通了微博,并且在“围脖”界混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名人对微博痴迷不已呢?
今天你@了吗?
作为一个以迅猛的速度成长起来的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微博的成功无疑让许多人感到惊讶与好奇。转发一条感兴趣的话题,瞬间就能转达给所有关注你的人。有微博发烧友曾经认真计算过,一篇微博发表之后约30秒钟,互动性转发就可以抵达微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8分钟时间,最多可以获得200万人次的“目击”;在地域上,18分钟即已抵达塞北江南、五湖四海了。也就是说,一条140个字的微博,其影响力甚至比一本普通的杂志要强得多。在我们用微博“@”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自己就已经是一家媒体。
《新周刊》总编封新城对此是这么说的:“微博的出现,开创了一种‘微生活’的生活方式,把以前一些多点的、碎片式的原始传统的传媒形态整合成一个多元的整体的社会概貌,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同时,微博也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方式,它有许多的个人的点,通过移动的状态(在线状态),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发表个人的观点,人们透过这个新平台,新空间,结识新朋友,了解新圈子。这也是一种最有效的社交方式。”
微博异军突起
说起微博,如今的微博世界可以说是群雄割据。当中实力最强的当是新浪微博。在迟了一步涉足微博的情况下,新浪打出了一张漂亮的名人牌。就如当年拉名人开博客一样,发动全部记者编辑拉拢名人开微博,并加上“V”的实名认证标识。在短短的半年时间之内,用户的成长就已经超过了熬了两年的饭否网。而如今,微博正以燎原之势不停的发展。
名人效应的确给新浪微博带来了极速的增长,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微博还是会缺乏生命力。微博的真正力量还是在于“草根”,而新浪的名人政策不过是走了一个捷径。就连新浪微博运营负责人曹增辉自己也说:“在名人资源这方面,新浪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很少有一家公司能在名人资源方面跟新浪有得一拼。但名人只是新浪微博的一个切入点,最终这个产品将会面向大众用户。”
微博,一个属于个人的媒体
说起玩微博,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是各行各业的名人、名角、名流,但是他们都对微博情有独钟。每天“织围脖”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冯小刚更是表示“有一微博特别好,因为不会给你断章取义,有了微博我就终于有了一份自己的报纸了,非常开心。”
国外媒体近日得出结论:微博的力量现在是博客的200倍。在动辄几十上百万的粉丝面前,明星的曝光率自然得到保障。而这种巨大的粉丝量,可比一些媒体更为实用。微博已经成为各界明星最喜爱的信息交流平台,他们直接发表自己的言论,第一时间澄清自己的绯闻,甚至不需要通过记者的转述。而且微博的字数限制,让微博的生命力一下子变得十分旺盛。不同于博客,需要绞尽脑汁的在电脑前想着怎么写,微博只要三言两语就可以搞定。而且微博还能通过手机发布,这无疑又是微博的一大助力。韩寒曾在微博上简简单单的发了一个“喂”字,就得到了近万人的评论。韩寒对此解释说,他是打错字了,本打算打“嘿”的!没想到打成“喂”了。微博不具备修改功能,所以就保留了。这是一次误会,但是再一次证明了微博的影响力。
是的,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明星的发言权其实在某方面甚至还不如草根。自从有了微博之后,人们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明星,这些明星不一定是娱乐圈的,还有很多是商业界、教育界还有媒体的人士,在这种自由直观的环境之下,每个人都得到了最直观的表现。微博,俨然已经是一个专属于个人的媒体。
名人的微博,
还是微博的名人?
在国外,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前首相布朗及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都曾经或正在使用Twitter——微博的鼻祖。这样就能更直观地接受受众的各项建议,实现直接的相互交流。
名人虽然忙,但也有需要“表白”的时候。微博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微博的便利性以及其传递信息的快捷性,让它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如果完全说名人微博的火爆是来自其本身的名人效应,那么这无疑对名人和微博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微博没有这种强大有趣的交流能力,再受欢迎的明星也就只能吸引一些粉丝在自娱自乐而已。
微博强大的互动性极大的加强了名人与粉丝之间的互动。粉丝们可以了解到明星的心情、喜好、动态,可以了解到名人做了什么事,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而这一些都是最快捷真实的。而号称“微博女王”的姚晨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她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一个最真实的自己。
不得不说微博的到来让名人走下了“神坛”,明星的生活不再神秘。粉丝们不但可以在微博上互相留言交流,还可以买同一款衣服,用同样的护肤品,甚至去同一个地方玩。而粉丝们也极大的响应了明星的号召。在西南旱灾期间,梁咏琪就发起了“你转一条,我就捐一元”的慈善活动,姚晨也发起了“加一个关注,就捐一毛钱”的活动,都受到了博友们的极大追捧。
未来的微博
微博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有人说这将彻底打破媒体格局,改变社交状态;有人则说这不过是网络化其中的一个小环节,而且媒体还是回归主流才是正道。到底微博会如何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微博的确是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曾有一名美国新闻摄影系的学生在埃及因拍摄罢工而被捕,上车的时候警方和他都没想到,他发的一条微博,让美国政府在24小时内就做出动作将他救了出来。
这样的事件在微博已经不能称作新闻,微博的作用当然也不仅止于报警。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迅捷的沟通方式,通过一个人将讯息核裂变似的传播出去。而微博的兴起,无疑借了移动网络的东风,在手机上网如此普遍的现在,微博可以说是抢占了第一块沙滩。它在SNS(网络社区)与IM(即时通讯)软件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无疑是让人感到兴奋的,极大的参与度让每个有一定社会资源的人为之痴迷。可以说,微博不过是未来网络的一个零件,而这个零件恰恰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在不断的完善整合之后,我们从微博上面看到了未来网络交流的一个雏形。网络城市或许只是在科幻小说里面出现过,但是如今,我们已经听到了它的脚步声。
姚晨:微博让大家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我
我不是一个喜欢寒暄的人,所以口头表达方面我不行,但是我会写,有多少就写多少。微博就像是写日记,我从小爱写日记。另外微博就像平时咱们也老给朋友发短信一样,就是方便随时随地发,有时间有事情就写。演员的微博可以成为了一个和粉丝互动的平吧,还可以成为可以帮助他人的公益平台。生活中的一些点点滴滴,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愿意和大家去分享这些东西。
从大的意义上讲,微博让大家看到一个演员最有血有肉的一面,会高兴也会崩溃,我不害怕暴露最真实的自己。刚开微博的时候,花时间多一些,天天抱着个手机发信息,到了晚上一两点还不睡。影响方面,就是“粉丝”越来越多,有很多后来变成了朋友。
微博最大的好处是让交友变得方便、快捷,省去了出来喝茶吃饭寒暄的过程,直接在网上聊得不亦乐乎,再见面的时候就是很好的朋友了,这是特别好的一件事。
封新城:
从“非网民”到“深度用户”
微博不仅仅是一种时尚的标识,也不是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取代的热门现象,它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我们可以称它为“自媒体”,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工作的延伸。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本身冲击就不少,而今,微博这种核裂变式的媒体形态,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更是不言而喻,它改变了现有的媒体生态。
记得最初,我会要求每个“新周刊”的编辑记者都要开通微博,但是有一部分年轻人没几天就玩不动了,感觉没意思,每天发一些无聊的、流水账的信息,意义不大。相反,那些年长一些的,有一定阅历和感受能力的人,一旦玩上了就欲罢不能。微博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对生活的感知、所思、所想有价值的表现出来,记得三联生活的总编朱伟在我的推荐下,抱着一试的心态玩起了微博,后来,越玩越起劲,他喜欢的理由是,微博可以满足他发表一些即时性、言简意赅的言论的自由。
何洁:微博改变生活
我非常喜欢玩微博!微博改变生活!哈哈,我基本上每天都会登陆,如果我在有网络的地方的话。有段时间拍戏没有网络,我都每天用手机不断的围。身边很多好朋友都在,和大家一起互动很好玩,微博也够简单,一目了然,每天信息量很充足,很多内容我都关注。我最喜欢冷兔了!每天冷兔都能让我大笑。
有一些朋友就是在“围脖”上认识的,或者是之前只是一面之缘在“围脖”上建立了深厚的“围脖”友谊,互@来@去。“围脖”也能让我及时知道歌迷大众对我作品的反馈。还有在上面能刷出很多惊喜,图片视频或者新闻信息之类的,艺人的生活相对来说有些狭窄,“围脖”能让我知道很多正在发生的事情。
梁文道:微博是把双刃剑,建立威信还要靠传统媒体
微博好用在哪儿呢?以前是媒体关注,比如说就算报纸大篇幅报道一个案子,但是不能够说明到底有多少老百姓实际的关心了它。微博不一样,微博两万多个评论,都等于是两万多个人在投票,九万多个人在转发,就等于九万多人在投票,他很具体的让你看到有多少人关心它。
现在全世界的传统媒体,像报纸,都被网络打得很惨,在美国也是那样。但美国跟中国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美国一些很强势的网络媒体还是链接自传统媒体。大家虽然都上网看新闻,但是你看来看去还是《华盛顿邮报》,还是《洛杉矶时报》,还是《纽约时报》的新闻。但是今天新闻的情况有点反了过来。人家的网络是追随记者去挖新闻,我们的越来越多记者,他的现场已经变成了桌上那部电脑,他上网找新闻,把它变成传统媒体上的新闻。
这将来会出问题的,这问题就比如说,因为西方人他们会觉得一个网上的传闻跟一个《纽约时报》的报道,我信谁,我当然信《纽约时报》。但是假如在中国,你信某某日报,还是新浪网,当然信新浪网的微博。这会出问题的,因为网络的消息更容易造假。
窦文涛:坏事也能有好结果
有个微博的网友关于2010年8月23日的评价。说这是个作业本,给同学提的问题是今天是什么日子?一看有这么这一串,第一,挟尸要价曝光,这说的是那新闻照片,挟尸要价曝光;二,曹操墓造假曝光;三,银行750种收费项曝光;四,生姜炒作曝光;五,汶川假小英雄曝光;六,吃小龙虾溶解肌肉曝光;七,中超骚乱曝光。
我觉得网络在某方面看,还真是推动人们观念的进展。有些事情不知道该怎么说,比如说我觉得中国人过去没有什么尊重隐私的观念。可是你发现一些危机事件,好比说出了个什么“艳照门”,一方面来讲,几个明星他们付出了代价,他们可能受到了伤害。可是在乱了这么一阵之后,其实过去不太明白的人,一时也懂了一点,原来这个东西是属于隐私。我就觉得人们一点一滴的在一些坏事里边,也收到一些好的结果,但是那些付出代价的个人比较倒霉。
我喜欢低调的私生活
音乐就像我的母语
绝对比我的普通话好
也比我的英文好
电影是……
对,是我的小孩
Fantasy Lee Hom
王力宏:生活就像旅行
编辑/熊捷
主 持 人:陈鲁豫
特约嘉宾:王力宏
幕后的王力宏,是初执导演筒的电影新秀,对每一个细节的执着与要求,只为了完美呈现镜头下的影像故事。金马影后陈冲、气质女星刘亦菲跨刀助阵,摄影李屏宾、音效杜笃之、美术余家安、剪辑林安儿等重量级精英团队共同打造,结合爱情、音乐、校园的励志故事,述说一场追寻自我的过程,从构思到执行,从导戏到后制,数百帧工作剧照与力宏的心情独白,让你感受自我突破的决心与追寻梦想的勇气!身为亚洲华语流行音乐的巨星,勇于尝试各种可能的王力宏再次交出漂亮的成绩单,从编、导、演与歌曲制作一手包办,只为了验证自己的无限可能。
导演让我学到很多
当导演这个想法并不是心血来潮或只是玩票性质过过水而已,《恋爱通告》拍摄之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喜欢team work,集体的创作,很容易撞击出精彩的火花。拍摄这部电影时,我像是一块大海绵,不断吸收关于电影的知识和专业,比如摄影、灯光、演员、导演、剪辑等,我从我们顶尖的团队学到很多。
许多自导自演的导演都是我学习的对象,包括了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奥森韦尔斯(Orson Welles)、乔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梅尔吉勃逊(Mel Gibson)等;当然我也从自己合作过的导演身上学到他们的功夫,《大兵小将》的丁晟导演,他会在拍片前一天晚上就把隔天要拍的分镜表画好,拍摄时细部检视每个拍摄画面。所以我在电影拍摄之前,也请了专业的绘图师替我画了详细的分镜表,有了万全的准备,上场拍摄时才能更安心处理其它细节。
只求尽心
从小,我受到很多音乐和戏剧方面的熏陶,很自然地,我的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就会以自己拿手的部分来发挥──那就是结合音乐的元素,创作出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
我热爱创作,那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每次都会让我产生很多感动。不论是音乐、写作、戏剧或电影,这些创作的过程,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出唱片、演戏、当导演,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过程,我只求尽心把我的作品做到最好。
电影跟演唱会最大的分别,就是演唱会我马上可以看到大家脸上的表情,喜不喜欢,唱得好不好,或者这个歌的反应怎么样,但电影,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笑,因为我不在,我会想要混进去偷偷看,可是如果大家都知道是我在,那也会刻意,也会不自然。
很多人都问我,那你平时都有什么休闲活动?我就说不好意思,我觉得我的工作真的很好,就是我唱歌,做音乐,做电影,都是我最爱的,都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兴趣,对,你叫我去打高尔夫球,或是什么我都不想,或者打电动玩具我都不想。
家永远是力量的源泉
1976年5月17日,王力宏出生在一个富足的美国华裔医生家庭,他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弟弟。曾有网友贴出了王力宏一家人,相当牛气的教育背景,父亲王大中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系,母亲李明姝毕业于台湾名牌大学政治大学,奶奶清华大学毕业,哥哥王力德和嫂子均是耶鲁大学博士,小他十岁的弟弟王力凯,则是被保送上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王力宏:我们家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而且是很香的,因为妈妈很会做菜。在我印象当中,所有附近的中国人,还有在美国的亲戚都会喜欢来我们家,因为妈妈很会做菜。我们家人也就是会搞气氛。我弟弟是受到我宠爱最多的。他也改变我的生活,因为我以前是一个老幺,一直到九岁他出现了,我就变成哥哥了。
我跟家人的感情是真的很好,可是能够跟他们相处的时间很少。因为我就今天在这里,明天在另一个国家,我好像真的是快递一样。能够做这么多,完成这么多的梦想,是有很大的代价,这个我知道。而且有很多的牺牲,这个我也心甘情愿。如果作品是我认为可以给自己还有给家人一个交代,他们也会觉得值得。
音乐是表白渠道
13岁那年,王力宏就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歌,这首歌来源于一场懵懂的初恋。在初中的舞台剧排演中,王力宏偷偷喜欢上了与他对戏女主角,觉得写情书太俗的王力宏,用写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她的好感,一直认为音乐是自己母语的王力宏,早在小学的时候,就常常用音乐和表演的方式,来完成各科作业,让老师和同学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中学开始到大学,王力宏每年都在学校的年度音乐剧中,担纲角色,后来甚至还在百老汇演出过,这些经历为王力宏打下了非常好的舞台表演基础。
陈鲁豫:做音乐、做导演肯定会想讲一些自己的东西在里边,在生活中,如果你喜欢一个人的话,你会直接告诉她吗?
王力宏:其实也不容易,可能会用音乐,或者是写到一个歌里面去,比较容易。很难开口,越是喜欢越难开口。我觉得我会开始写歌,我会开始做音乐,跟这个也有很大的关系。然后情书的文笔也不够好。
……
今天你@了吗?
作为一个以迅猛的速度成长起来的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微博的成功无疑让许多人感到惊讶与好奇。转发一条感兴趣的话题,瞬间就能转达给所有关注你的人。有微博发烧友曾经认真计算过,一篇微博发表之后约30秒钟,互动性转发就可以抵达微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8分钟时间,最多可以获得200万人次的“目击”;在地域上,18分钟即已抵达塞北江南、五湖四海了。也就是说,一条140个字的微博,其影响力甚至比一本普通的杂志要强得多。在我们用微博“@”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自己就已经是一家媒体。
《新周刊》总编封新城对此是这么说的:“微博的出现,开创了一种‘微生活’的生活方式,把以前一些多点的、碎片式的原始传统的传媒形态整合成一个多元的整体的社会概貌,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同时,微博也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方式,它有许多的个人的点,通过移动的状态(在线状态),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发表个人的观点,人们透过这个新平台,新空间,结识新朋友,了解新圈子。这也是一种最有效的社交方式。”
微博异军突起
说起微博,如今的微博世界可以说是群雄割据。当中实力最强的当是新浪微博。在迟了一步涉足微博的情况下,新浪打出了一张漂亮的名人牌。就如当年拉名人开博客一样,发动全部记者编辑拉拢名人开微博,并加上“V”的实名认证标识。在短短的半年时间之内,用户的成长就已经超过了熬了两年的饭否网。而如今,微博正以燎原之势不停的发展。
名人效应的确给新浪微博带来了极速的增长,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微博还是会缺乏生命力。微博的真正力量还是在于“草根”,而新浪的名人政策不过是走了一个捷径。就连新浪微博运营负责人曹增辉自己也说:“在名人资源这方面,新浪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很少有一家公司能在名人资源方面跟新浪有得一拼。但名人只是新浪微博的一个切入点,最终这个产品将会面向大众用户。”
微博,一个属于个人的媒体
说起玩微博,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是各行各业的名人、名角、名流,但是他们都对微博情有独钟。每天“织围脖”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冯小刚更是表示“有一微博特别好,因为不会给你断章取义,有了微博我就终于有了一份自己的报纸了,非常开心。”
国外媒体近日得出结论:微博的力量现在是博客的200倍。在动辄几十上百万的粉丝面前,明星的曝光率自然得到保障。而这种巨大的粉丝量,可比一些媒体更为实用。微博已经成为各界明星最喜爱的信息交流平台,他们直接发表自己的言论,第一时间澄清自己的绯闻,甚至不需要通过记者的转述。而且微博的字数限制,让微博的生命力一下子变得十分旺盛。不同于博客,需要绞尽脑汁的在电脑前想着怎么写,微博只要三言两语就可以搞定。而且微博还能通过手机发布,这无疑又是微博的一大助力。韩寒曾在微博上简简单单的发了一个“喂”字,就得到了近万人的评论。韩寒对此解释说,他是打错字了,本打算打“嘿”的!没想到打成“喂”了。微博不具备修改功能,所以就保留了。这是一次误会,但是再一次证明了微博的影响力。
是的,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明星的发言权其实在某方面甚至还不如草根。自从有了微博之后,人们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明星,这些明星不一定是娱乐圈的,还有很多是商业界、教育界还有媒体的人士,在这种自由直观的环境之下,每个人都得到了最直观的表现。微博,俨然已经是一个专属于个人的媒体。
名人的微博,
还是微博的名人?
在国外,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前首相布朗及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都曾经或正在使用Twitter——微博的鼻祖。这样就能更直观地接受受众的各项建议,实现直接的相互交流。
名人虽然忙,但也有需要“表白”的时候。微博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微博的便利性以及其传递信息的快捷性,让它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如果完全说名人微博的火爆是来自其本身的名人效应,那么这无疑对名人和微博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微博没有这种强大有趣的交流能力,再受欢迎的明星也就只能吸引一些粉丝在自娱自乐而已。
微博强大的互动性极大的加强了名人与粉丝之间的互动。粉丝们可以了解到明星的心情、喜好、动态,可以了解到名人做了什么事,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而这一些都是最快捷真实的。而号称“微博女王”的姚晨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她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一个最真实的自己。
不得不说微博的到来让名人走下了“神坛”,明星的生活不再神秘。粉丝们不但可以在微博上互相留言交流,还可以买同一款衣服,用同样的护肤品,甚至去同一个地方玩。而粉丝们也极大的响应了明星的号召。在西南旱灾期间,梁咏琪就发起了“你转一条,我就捐一元”的慈善活动,姚晨也发起了“加一个关注,就捐一毛钱”的活动,都受到了博友们的极大追捧。
未来的微博
微博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有人说这将彻底打破媒体格局,改变社交状态;有人则说这不过是网络化其中的一个小环节,而且媒体还是回归主流才是正道。到底微博会如何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微博的确是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曾有一名美国新闻摄影系的学生在埃及因拍摄罢工而被捕,上车的时候警方和他都没想到,他发的一条微博,让美国政府在24小时内就做出动作将他救了出来。
这样的事件在微博已经不能称作新闻,微博的作用当然也不仅止于报警。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迅捷的沟通方式,通过一个人将讯息核裂变似的传播出去。而微博的兴起,无疑借了移动网络的东风,在手机上网如此普遍的现在,微博可以说是抢占了第一块沙滩。它在SNS(网络社区)与IM(即时通讯)软件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无疑是让人感到兴奋的,极大的参与度让每个有一定社会资源的人为之痴迷。可以说,微博不过是未来网络的一个零件,而这个零件恰恰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在不断的完善整合之后,我们从微博上面看到了未来网络交流的一个雏形。网络城市或许只是在科幻小说里面出现过,但是如今,我们已经听到了它的脚步声。
姚晨:微博让大家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我
我不是一个喜欢寒暄的人,所以口头表达方面我不行,但是我会写,有多少就写多少。微博就像是写日记,我从小爱写日记。另外微博就像平时咱们也老给朋友发短信一样,就是方便随时随地发,有时间有事情就写。演员的微博可以成为了一个和粉丝互动的平吧,还可以成为可以帮助他人的公益平台。生活中的一些点点滴滴,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愿意和大家去分享这些东西。
从大的意义上讲,微博让大家看到一个演员最有血有肉的一面,会高兴也会崩溃,我不害怕暴露最真实的自己。刚开微博的时候,花时间多一些,天天抱着个手机发信息,到了晚上一两点还不睡。影响方面,就是“粉丝”越来越多,有很多后来变成了朋友。
微博最大的好处是让交友变得方便、快捷,省去了出来喝茶吃饭寒暄的过程,直接在网上聊得不亦乐乎,再见面的时候就是很好的朋友了,这是特别好的一件事。
封新城:
从“非网民”到“深度用户”
微博不仅仅是一种时尚的标识,也不是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取代的热门现象,它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我们可以称它为“自媒体”,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工作的延伸。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本身冲击就不少,而今,微博这种核裂变式的媒体形态,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更是不言而喻,它改变了现有的媒体生态。
记得最初,我会要求每个“新周刊”的编辑记者都要开通微博,但是有一部分年轻人没几天就玩不动了,感觉没意思,每天发一些无聊的、流水账的信息,意义不大。相反,那些年长一些的,有一定阅历和感受能力的人,一旦玩上了就欲罢不能。微博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对生活的感知、所思、所想有价值的表现出来,记得三联生活的总编朱伟在我的推荐下,抱着一试的心态玩起了微博,后来,越玩越起劲,他喜欢的理由是,微博可以满足他发表一些即时性、言简意赅的言论的自由。
何洁:微博改变生活
我非常喜欢玩微博!微博改变生活!哈哈,我基本上每天都会登陆,如果我在有网络的地方的话。有段时间拍戏没有网络,我都每天用手机不断的围。身边很多好朋友都在,和大家一起互动很好玩,微博也够简单,一目了然,每天信息量很充足,很多内容我都关注。我最喜欢冷兔了!每天冷兔都能让我大笑。
有一些朋友就是在“围脖”上认识的,或者是之前只是一面之缘在“围脖”上建立了深厚的“围脖”友谊,互@来@去。“围脖”也能让我及时知道歌迷大众对我作品的反馈。还有在上面能刷出很多惊喜,图片视频或者新闻信息之类的,艺人的生活相对来说有些狭窄,“围脖”能让我知道很多正在发生的事情。
梁文道:微博是把双刃剑,建立威信还要靠传统媒体
微博好用在哪儿呢?以前是媒体关注,比如说就算报纸大篇幅报道一个案子,但是不能够说明到底有多少老百姓实际的关心了它。微博不一样,微博两万多个评论,都等于是两万多个人在投票,九万多个人在转发,就等于九万多人在投票,他很具体的让你看到有多少人关心它。
现在全世界的传统媒体,像报纸,都被网络打得很惨,在美国也是那样。但美国跟中国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美国一些很强势的网络媒体还是链接自传统媒体。大家虽然都上网看新闻,但是你看来看去还是《华盛顿邮报》,还是《洛杉矶时报》,还是《纽约时报》的新闻。但是今天新闻的情况有点反了过来。人家的网络是追随记者去挖新闻,我们的越来越多记者,他的现场已经变成了桌上那部电脑,他上网找新闻,把它变成传统媒体上的新闻。
这将来会出问题的,这问题就比如说,因为西方人他们会觉得一个网上的传闻跟一个《纽约时报》的报道,我信谁,我当然信《纽约时报》。但是假如在中国,你信某某日报,还是新浪网,当然信新浪网的微博。这会出问题的,因为网络的消息更容易造假。
窦文涛:坏事也能有好结果
有个微博的网友关于2010年8月23日的评价。说这是个作业本,给同学提的问题是今天是什么日子?一看有这么这一串,第一,挟尸要价曝光,这说的是那新闻照片,挟尸要价曝光;二,曹操墓造假曝光;三,银行750种收费项曝光;四,生姜炒作曝光;五,汶川假小英雄曝光;六,吃小龙虾溶解肌肉曝光;七,中超骚乱曝光。
我觉得网络在某方面看,还真是推动人们观念的进展。有些事情不知道该怎么说,比如说我觉得中国人过去没有什么尊重隐私的观念。可是你发现一些危机事件,好比说出了个什么“艳照门”,一方面来讲,几个明星他们付出了代价,他们可能受到了伤害。可是在乱了这么一阵之后,其实过去不太明白的人,一时也懂了一点,原来这个东西是属于隐私。我就觉得人们一点一滴的在一些坏事里边,也收到一些好的结果,但是那些付出代价的个人比较倒霉。
我喜欢低调的私生活
音乐就像我的母语
绝对比我的普通话好
也比我的英文好
电影是……
对,是我的小孩
Fantasy Lee Hom
王力宏:生活就像旅行
编辑/熊捷
主 持 人:陈鲁豫
特约嘉宾:王力宏
幕后的王力宏,是初执导演筒的电影新秀,对每一个细节的执着与要求,只为了完美呈现镜头下的影像故事。金马影后陈冲、气质女星刘亦菲跨刀助阵,摄影李屏宾、音效杜笃之、美术余家安、剪辑林安儿等重量级精英团队共同打造,结合爱情、音乐、校园的励志故事,述说一场追寻自我的过程,从构思到执行,从导戏到后制,数百帧工作剧照与力宏的心情独白,让你感受自我突破的决心与追寻梦想的勇气!身为亚洲华语流行音乐的巨星,勇于尝试各种可能的王力宏再次交出漂亮的成绩单,从编、导、演与歌曲制作一手包办,只为了验证自己的无限可能。
导演让我学到很多
当导演这个想法并不是心血来潮或只是玩票性质过过水而已,《恋爱通告》拍摄之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喜欢team work,集体的创作,很容易撞击出精彩的火花。拍摄这部电影时,我像是一块大海绵,不断吸收关于电影的知识和专业,比如摄影、灯光、演员、导演、剪辑等,我从我们顶尖的团队学到很多。
许多自导自演的导演都是我学习的对象,包括了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奥森韦尔斯(Orson Welles)、乔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梅尔吉勃逊(Mel Gibson)等;当然我也从自己合作过的导演身上学到他们的功夫,《大兵小将》的丁晟导演,他会在拍片前一天晚上就把隔天要拍的分镜表画好,拍摄时细部检视每个拍摄画面。所以我在电影拍摄之前,也请了专业的绘图师替我画了详细的分镜表,有了万全的准备,上场拍摄时才能更安心处理其它细节。
只求尽心
从小,我受到很多音乐和戏剧方面的熏陶,很自然地,我的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就会以自己拿手的部分来发挥──那就是结合音乐的元素,创作出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
我热爱创作,那种从无到有的过程每次都会让我产生很多感动。不论是音乐、写作、戏剧或电影,这些创作的过程,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出唱片、演戏、当导演,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过程,我只求尽心把我的作品做到最好。
电影跟演唱会最大的分别,就是演唱会我马上可以看到大家脸上的表情,喜不喜欢,唱得好不好,或者这个歌的反应怎么样,但电影,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笑,因为我不在,我会想要混进去偷偷看,可是如果大家都知道是我在,那也会刻意,也会不自然。
很多人都问我,那你平时都有什么休闲活动?我就说不好意思,我觉得我的工作真的很好,就是我唱歌,做音乐,做电影,都是我最爱的,都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兴趣,对,你叫我去打高尔夫球,或是什么我都不想,或者打电动玩具我都不想。
家永远是力量的源泉
1976年5月17日,王力宏出生在一个富足的美国华裔医生家庭,他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弟弟。曾有网友贴出了王力宏一家人,相当牛气的教育背景,父亲王大中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系,母亲李明姝毕业于台湾名牌大学政治大学,奶奶清华大学毕业,哥哥王力德和嫂子均是耶鲁大学博士,小他十岁的弟弟王力凯,则是被保送上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王力宏:我们家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而且是很香的,因为妈妈很会做菜。在我印象当中,所有附近的中国人,还有在美国的亲戚都会喜欢来我们家,因为妈妈很会做菜。我们家人也就是会搞气氛。我弟弟是受到我宠爱最多的。他也改变我的生活,因为我以前是一个老幺,一直到九岁他出现了,我就变成哥哥了。
我跟家人的感情是真的很好,可是能够跟他们相处的时间很少。因为我就今天在这里,明天在另一个国家,我好像真的是快递一样。能够做这么多,完成这么多的梦想,是有很大的代价,这个我知道。而且有很多的牺牲,这个我也心甘情愿。如果作品是我认为可以给自己还有给家人一个交代,他们也会觉得值得。
音乐是表白渠道
13岁那年,王力宏就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歌,这首歌来源于一场懵懂的初恋。在初中的舞台剧排演中,王力宏偷偷喜欢上了与他对戏女主角,觉得写情书太俗的王力宏,用写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她的好感,一直认为音乐是自己母语的王力宏,早在小学的时候,就常常用音乐和表演的方式,来完成各科作业,让老师和同学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中学开始到大学,王力宏每年都在学校的年度音乐剧中,担纲角色,后来甚至还在百老汇演出过,这些经历为王力宏打下了非常好的舞台表演基础。
陈鲁豫:做音乐、做导演肯定会想讲一些自己的东西在里边,在生活中,如果你喜欢一个人的话,你会直接告诉她吗?
王力宏:其实也不容易,可能会用音乐,或者是写到一个歌里面去,比较容易。很难开口,越是喜欢越难开口。我觉得我会开始写歌,我会开始做音乐,跟这个也有很大的关系。然后情书的文笔也不够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