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入局,能否撬动VR市场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BAT,VR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2-01 11:58
在国内互联网市场,许多创业者都把BAT当成风向标,只要有他们的地方就会有大批的创业者涌入。如今,BAT相继进入虚拟现实(VR)市场,一个新的风口似乎正在形成。然而,BAT毕竟不是先知,也有“不确定”的时候。
行业渐火,BAT纷纷布局虚拟现实
2014年3月,Facebook以近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Oculus VR公司,成为虚拟现实市场有史以来最大一次并购。此后,微软、谷歌、索尼和三星等科技巨头相继高调进入,由此迅速推动全球的虚拟现实热潮。而在中国,此前大多是一些二三线硬件研发团队和游戏公司在积极推高行业热度。前者有技术能力,想的是市场火了好卖产品;后者有内容储备,看中的是规模用户起来后的消费。当然,还有一些既无技术、又无内容生产能力的生态公司开始布局占位。
到了2015年下半年,BAT终于还是相继进入了虚拟现实市场。最早关注虚拟现实并实施行动的是阿里巴巴,2015年10月拿出2亿美元投资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家增强与虚拟现实公司Magic Leap,这家公司正在研发一种扩增实境,该技术是将现实世界用数字影像分为不同层次,虽然此前微软的全息透镜技术也做过类似的尝试,但Magic Leap拥有最多的相关理论论证。早期投资者有高通、传奇影业等公司,后来谷歌公司也进行了5.2亿美元的巨额投资。2015年12月,Magic Leap又通过新一轮融资募集到8.27亿美元资金,估值达到了37亿美元。在本轮融资后,Magic Leap已累计募集到14亿美元资金。
阿里巴巴之后,百度也在2015年12月初宣布入局虚拟现实市场,其入局方式比较简单,就是在百度首页视频频道里二级栏目中设置了一个VR频道,处在一个完全可以忽略的位置,如果不注意的话,用户基本上看不到。在VR频道里设置了游戏、视频和资讯三大栏目,但是从各个内容链接里可以看到全部内容都从87870网站上直接链接过来的。也就是说,百度就是搭了一个VR的平台架子,里面的东西都来自于另外一家网站。关于百度与这家网站的联系,网上也无法找到相关信息。
与阿里巴巴和百度相比,腾讯入局最晚,但却是最高调的一个。2015年12月21日,腾讯正式公布了Tencent 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并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腾讯在虚拟现实领域的规划。据了解,腾讯将在2016~2017年分三步推出自己不同形态的三种硬件,同时,还推出了针对开发者的全套解决方案与合作方式。
在知乎上有个关于腾讯的提问,“用户怎么看待腾讯发布VR?”提问者很直接,网友回答也很干脆,看好者认为:“是看准了时机重砸一锤!”鄙视者表示:“有市场腾讯都会插一脚。”还有一位回答者来自腾讯前员工、现今VR创业公司—焰火工坊的CEO娄池,他并不看好腾讯有能力同时把游戏机和VR都做好,认为只是一种占位策略。腾讯能否做好VR,需要时间去验证。但从公布的消息来看,腾讯这次是玩真的了。与此前国内其它同行比较起来,腾讯的VR计划,不仅更加落地,可操作性强,对开发者考虑的也更为周详。不过,腾讯目前并没有具体负责VR的部门,同时在发布会上也并没有宣布是哪个事业部总体负责,或许腾讯是想先把计划推出去然后再慢慢安排。
大佬入场,中小创业团队压力倍增
VR之所以受到关注,源于Facebook巨资收购Oculus VR这家成立时间不长的创业公司,而这家公司号称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虚拟现实技术。同时,HTC、索尼与微软都发布了VR相关产品,这说明了VR市场已经受到了巨头关注,并已经有了实质性的产品进入市场。然而,这并不代表VR就能够真正在市场中矗立起来,毕竟目前任何一家厂商的技术都不成熟,而且VR在内容方面严重匮乏,市场还在培育期,人们对于VR的认知基本上属于空白。虽然BAT的动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但三大巨头基本上都是在试探性的布局,阿里巴巴是通过投资,百度是从内容入手,腾讯则是将开发者及硬件都先占上,这也说明BAT对于VR市场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还持有观望心态,又或者VR只是通往下一个风口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目前,业界除了在探讨VR以外,还在关注AR、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而这些领域之间并非是独立的,而是相关且互通的,未来到底如何发展,BAT谁也不敢说自己胸有成竹。
当然,不管未来如何发展,国内这股VR热潮算是掀起来了。许多媒体、公司高管、专家都在说2016年将会是VR元年,这个市场将会有一个爆发,2016年会有一批创业者杀入这个市场里,中国资本市场也将蠢蠢欲动。
BAT这样的大佬入场,对VR行业的繁荣会起到推动作用,可对一些模式不清晰、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创业团队而言,同样也是巨大挑战,如果没有把握好,必将面临扫地出场的窘境。显然,VR行业留给创业者机会并不多。
目前来看,未来很有可能出现几种竞争局面。一是专注细分领域,建立壁垒。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大佬们更多的是思考与现有平台融合,并无心硬件生产,短期内也很难有技术实力去布局,更多是集成合作。所以在硬件生产、输入设备领域专注技术壁垒建立,机会很大。
二是面向低端用户,模式下沉。从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硬件的推广都是从高端用户往低端用户迁移。作为全新的技术,VR在国内消费市场普及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消费者覆盖,仍需要数年时间,早期瞄准低端用户市场,沉淀模式,无疑有先发优势。
三是杀手级应用。伴随消费级硬件的慢慢成熟,整个行业都需要数量足够多的内容去支撑,尤其是杀手级应用的出现,能够直接带动全行业发展。未来在VR市场出现一款《微信》般的杀手级应用,并不是没有可能。
此外,对于中小创业团队来说,做好后套现也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抱有这种想法的创业者并不在少数,做到足够好,然后卖给大平台,成为其体系的一环,既过了一把VR创业瘾,又降低创业风险。而对于大平台而言,通过资本力量,整合产业资源也是最轻松的选择。
光暗并存,VR的未来注定阻碍重重
VR市场在国内迎来变局之时,在国外则依然风生水起。1月6日,2016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幕,作为全球最知名的科技展会之一,新一年的行业发展趋势也会在此时初见端倪。2015年岁末悄然而红的虚拟现实,理所当然的成了CES的主角之一。
日前,CES的主办方曾做过统计分析:相比2015年,2016年的CES在游戏和虚拟现实方面,增长了77%。有超过50家参展商带来虚拟现实系统和相关内容,以及目前为移动设备,PC和游戏机设计的最新游戏硬件,软件和配件展示下一代虚拟现实沉浸式多媒体。尽管这些设备尚未进入大众市场,消费电子协会还是预测2016年虚拟现实设备的销售量将达120万。
VR的火热似乎是意料之中的,HTC和三星分别亮相了第二代开发者套件Vive Pre和新款Gear VR及配套耳机,Facebook旗下的Oculus也趁势发售了备受期待的Oculus Rift。此外,HTC Vive手柄、Infinadeck虚拟现实跑步机和3D Rudder,三星的360全景VR摄像机—Project Beyond,也是大放异彩。来自中国的VR创业者和开发者也带来了自家的新科技。
不过,热闹归热闹,虚拟现实虽然成功的敲开了大众认知的门,但前方的道路仍充满挑战。市场研究公司EEDAR分析师帕特里克·沃克此前就曾表示:“VR将获得重大的成功和强劲的消费口碑,但是在2016年,价格及其他障碍因素将限制其被大众市场大规模接受。”
在今年的CES上不难发现,众多的VR技术的确酷炫,但成本居高不下。虽然有一些厂商已经推出了百元级别的低价产品,但其体验确实还欠火候。在技术层面上,沉浸感越强,越容易眩晕,设备使用中的眩晕问题很难完全解决;设备本身的重量也会对使用造成很大的限制;设备上外接的电缆以及数据线为使用带来的不便、设备提供的视野等也是硬件上需要改善的地方。而在软件方面,除了软件数量少之外,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一款代表性的游戏真正打开市场。
正如扎克伯格所言,VR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计算平台,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第一款智能手机出现在2003年,真正普及却是在多年之后。2016年VR爆发势不可挡,但这个元年也意味着未来还有很长路要走。这样看起来,BAT的谨慎也并非没有道理。
文 石如意 图 小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