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南京建设成国际人文绿都

  让机关干部对有关群众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的问题,说“NO”不再容易。

  2010年5月23日,细雨霏霏。

  阔别9年之久的孙中山铜像,回迁南京新街口广场,重新标点出这座城市的中心。

  中山铜像向北10公里左右,是穿城而过的长江。逶迤千里奔涌向东的长江,犹如一个臂弯兜住南京主城区。

  大江环抱的南京自古文脉兴盛,商贸发达。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南京犹如桥头堡沟通大江南北,连接江头江尾。

  8月13日,作为如14年第二届青奥会组委会执行主席,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应邀出席首届新加坡青奥会开幕式,并拜访了新加坡副总理黄根成。

  “在最近国务院公布新的长三角规划中,南京是唯一一座被定位于‘科技创新中心’和‘长二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重要门户’的大都市。”朱善璐向黄根成如此推介南京。

  朱善璐说,后危机时期南京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转型创新跨越发展之路,依托交通区位、科教资源雄厚等优势,全力建设国际人文绿都,发展智慧经济建设智慧之都。

  适逢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南京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雄心呼之欲出。建设南京水平的“绿都”

  《瞭望东方周刊》:朱书记在南京工作两年半时间了,你觉得南京形象优势有哪些?

  朱善璐:南京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瑰丽夺人的风物、卓尔不群的气质和波澜壮阔的成就,令我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也使我很快融入了这座城市。

  南京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山水雄奇、生态秀美。

  南京区位特殊、发展增速。南京地处我国东部、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融接南北的交通要冲,是我国沿海与沿江“T”型发展轴的关键连接点。在国务院刚刚颁布的长三角区域规划中,南京是唯一一座被定位于“科技创新中心”和“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重要门户”的长三角城市,南京在都市圈城市发展中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腹地无限广阔。

  这些都是南京所拥有的形象优势。

  《瞭望东方周刊》: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的绿色名片,南京一直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在“一湖一河”的污染治理和化工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朱善璐: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已经确立了把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奋斗目标,这个“绿都”目标也是国际标准。今后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就是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大力度加快建设南京水平的“绿都”。

  南京的绿化覆盖率一直处于全国数一数二的位置,“绿色”是南京城市的一张鲜亮名片。它包括“地绿”、“水清”、“天蓝”、“城净”等目标。生态环境好,光靠多种一些“绿树”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围绕“水环境治理”和“工业污染治理”,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外秦淮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最佳人居环境特别奖”,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今年,我们启动了“三个发展”战略,明确要求,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栖霞区燕子矶地区66个化工企业的关停搬迁工作。目前,市政府已成立了专门的指挥部,新一轮化工企业搬迁已全面启动。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天蓝”的问题。目前南京大气污染还比较严重。广大市民对这个问题反应也比较强烈。“绿都”南京,同时也必须是“蓝天白云”的南京、“空气清新”的南京。这是南京生态环境的一个新任务。青奥会之前,一定要通过高标准的“蓝天工程”,解决大气污染严重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步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在青奥会之后,南京的天依旧是湛蓝的,空气依旧是清新的。

  在新一轮发展中发挥区域领跑作用

  《瞭望东方周刊》:“十二五”期间,作为长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江苏省会的南京将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增强城市竞争力?

  朱善璐:2009年,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0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4亿元,从这些数字来看,南京在省内还不是首位城市。我们应该看到,南京处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增势最猛的长三角地区,这个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有着特定的规律和总体安排,代表这一区域发展质量的不仅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还包括经济结构、运行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包括体现长三角和江苏改革开放成果的综合因素。

  “十二五”期间南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长三角区域规划出台及南京作为“重要门户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的重大机遇。二是2014年青奥会筹办工作全面启动的重大机遇。三是高铁时代背景下建设国家重要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城市的重大机遇。

  南京虽然在目前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还不是很强,但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是区域中心城市,也是“科教名城”、“人才之都”,这是南京在新一轮科学发展中走在前列并发挥区域领跑作用的独特优势。我认为,南京理应也能够在新一轮科学发展中提升实力和地位。

  《瞭望东方周刊》:交通拥堵是当前城市发展通病,城市交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形象问题,南京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在化解交通拥堵方面,南京下一步还有哪些筹划?

  朱善璐:交通是城市的引擎、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元素,是城市活力、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南京要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战略确定的各项任务,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3至5年内有效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和举措。我们提出的目标是要“实现4315工程”——即过江30分钟通达,主城与新区30分钟通达,河西与主城30分钟通达,主城80%出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15分钟上快速路或高速公路。

  我们将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其中一项重点工程就是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的南京南站客运枢纽,那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

  到2020年或再长一些时间,南京至少将建成17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超过600公里,进入轨道交通先进城市行列。千部对群众说“NO”不再容易

  《瞭望东方周刊》:城市软环境是城市形象的内在支撑,行政效能的提升是软环境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以前南京存在着“多大事啊”、“关我什么事啊”等官场语言及其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南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朱善璐:南京干部队伍主流是很好的,有一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不出事的好干部,但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部门也确实存在思想作风不适应新的要求的问题。我们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努力以良好的机关作风促进民生改善,以良好的机关形象赢得群众支持,为全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作风和服务保证。

  我们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载体,加强行政权力监督,让机关干部对有关群众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的问题,说“NO”不再容易。以建立党政一体、严格的“动真碰硬”问责机制为依托,推进责任型政府建设。

  去年初市委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办法》出台以来,先后对57人实行了问责追究。如今,在南京,机关干部对群众说“关我什么事啊”的现象明显减少。

  为进一步密切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多年如一日坚持以市级机关部门为重点,深入开展并不断完善群众评议机关工作。我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南京市的机关干部精神面貌会有更大的改观。

  对台工作重点城市

  《瞭望东方周刊》:开展两岸经贸合作,南京在大陆城市中占有绝对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南京将如何发挥好这一优势?

  朱善璐:南京是全国对台工作重点城市,长期以来与台湾关系密切,有着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优势。近年来,南京与台湾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取得了明显成果。

  2009年,我市举全市之力,努力争取和圆满完成了承办第三次“陈江会”和接待吴伯雄主席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南京等重大政治任务,提升了南京在海峡两岸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去年11月,成功举办了“台湾江苏周”活动。今年4月28日,南京作为东道主成功参与主办“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这一系列的重大举措,打造了宁台经贸交流和城市合作的全新平台,提升了南京在对台工作中的地位。

  2008年以来,我市与台北县党部建立了十分紧密的政党联系。去年5月30日至6月1日,中国国民党台北县委员会主委蔡家福一行28人应邀再次访问了我市。去年9月,我以南京市委书记的名义率团对台北县党部进行了回访。同时在宁台文化交流活动空间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未来南京将发挥优势进一步推进宁台经贸发展,最近ECFA的最终签署对提升台湾经济发展活力、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将积极应对ECFA签署带来的机遇。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宁台合作的若干政策意见》,针对台商来南京投资出台优惠措施。

  当前,“2010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南京台湾名品城开业仪式”、“2010宁台智慧城市论坛”等五个重大活动正在积极筹备中,这些活动将进一步推动招商引资平台建设。

  想请吴建民担任城市代言人

  《瞭望东方周刊》:南京目前通过哪些途径来推广城市品牌和提高国际知名度?南京目前有什么城市代言物或者代言人?

  朱善璐:首先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城市建设好,人民生活发展好。同时我们也很重视提升城市品牌和城市影响力以及国际知名度。我们通过以重大活动为平台,以涉外部门为主体,海外力量为支持,全社会力量为基础,互动联动的模式,加强策划,创新思路,整合力量,全方位、多渠道地向世界宣传、推介南京,不断提高南京的国际知名度。

  近年来。南京市深入挖掘、精心打造了融城市特色、文化内涵、时代气息于一体的南京城市形象宣传“四张牌”:以历史文化名城为资源的“文化牌”、以郑和下西洋为资源的“开放牌”、以民国历史文化为资源的“统一牌”、以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为资源的“和平牌”。通过这些品牌活动,重点宣传了南京独特的城市资源,营造了南京独特的城市形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南京正式被国际奥委会确定为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奥会的申办城市。南京申办青奥会的过程,也是展示南京城市形象的过程。在申办工作中,南京在练好内功、全面完善软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成功营造了全民关注、全社会支持的浓烈氛围,扩大了南京在海外的影响力,提高南京的国际知名度。

  要说南京代言物其实有很多,比如南京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开放”“和谐”的标志物郑和宝船、江苏第一世界第七高楼紫峰大厦等。遗憾的是南京目前没有代言人,我想南京代言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与南京有历史渊源、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热爱南京。我们有个想法,拟请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原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先生担任南京代言人。

  《瞭望东方周刊》: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城市形象推广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对城市管理者和市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南京要在2014年筹办第二届青奥会,南京的城市管理者该怎么做?希望市民怎么做?

  朱善璐:在当前大背景下,对于南京城市管理者而言,要谋求提升南京的国际化城市形象。我们要以筹办2014年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契机,用世界眼光和国际水准审视开展新一轮城市建设,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城市基础设施与运行服务体系,不断凸显南京人文古都、生态名城、滨江城市的特色,按照国际标准整体加速城市国际化建设进程,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质的国际化上尽快突破。

  南京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目标,就是要建设国际城市,加速国际亿进程。未来的3到5年内或再长一些时间,南京将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更深层次上国际化的阶段。

  随着城市的转型与升级,南京将汇聚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技术移民、跨国中产阶层,“全球族”将在南京的“新市民”中占据更大的比重。这些工作与世界保持同步、生活彰显全球时尚的“新移民”、“新市民”,不仅是南京城市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组成,也是南京市民素质国际化的外部呈现。

  同时,要全面提升市民的国际化素质,特别是各级干部,必须要率先提升国际化素质水平。南京尤为注重市民素质与城市的同步提升。

  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往往出现的市民素质发展脱节问题,南京要构建一个全体市民集体参与的城市管理机制,并且通过各城区、街道个性化的市民素质提升计划,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推进文明城区的创建,让城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与文化品位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