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竞争力评价,可以对目前笔记本电脑市场主要厂商的工业设计能力进行全面的掌握和详细的比较,分析出国内外厂商的差距,以及各自在细分领域的优劣势,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厂商发挥优势,规避劣势,促进我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能力的提高。对中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竞争力进行持续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推动中国笔记本电脑产业持续创新对中国笔记本电脑产业工业设计竞争力进行正确评价,可以发现中国笔记本电脑在产业创新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为产业创新提供可靠依据,使创新更具可操作性。这是中国笔记本电脑产业持续创新的关键抓手。
为中国笔记本电脑产业企业创业提供一个逻辑框架袁为企业工业设计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工业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为相关产业企业进行创新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帮助它们更系统、更有序地完善自身的工业设计体系。
评价体系为中国厂商在找到与全球厂商在工业设计竞争力的差距方面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尺中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建立为国内外厂商进行对设计质量进行对比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尺,能让中国厂商快速找到与全球厂商在相关指标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竞争力评价原则和依据
根据中国笔记本电脑产业发展的现状,此次中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采用了以下6个方面的指导原则,以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时代性院体现我国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创新对工业设计的关键意义;
继承性院重视吸收以往国内外在创新竞争力评估研究方面的成果;
实效性院关注中国笔记本电脑产业工业设计所面临的实际挑战,这对促进产业企业创新、建设新型工业体系具有实效性;
系统性院全面系统地把握工业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要素,准确把握评价要素之间的关系,确保评价体系指标的相互独立性,以及整体的完整性;
简约性院降低数据采集难度,一方面保障数据采集的简单易行,另一方面降低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有效减少歧义解释,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发展性院在准确了解中国笔记本电脑产业的基础上,强化对工业设计的持续创新的指导作用。
本评价体系是我国首次推出的针对中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在国内外均无可以直接借鉴的指标体系。在形成白皮书中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创新竞争力评价体系、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等相关体系。
本竞争力评价体系根据上述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目前工业竞争力领域的相关指标体系设计的核心思想,并综合考虑工业设计领域专家的建议。
本竞争力评价体系是对中国笔记本电脑产业工业设计全过程的评价,包括内在能力与外部环境。内在能力主要包括资源整合能力、要素投入、成果与转化等三个方面,做到既评价过程,也评价结果。环境、资源整合、要素投入、成果与转化等四个评价因素构成了评价指标的一级体系。
环境是指企业内部完成工业设计所需的条件,主要包括:领导层的支持程度、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数比例、工业设计组织的独立性及受重视程度、工业设计组织分工的清晰程度、管理的规范程度。
资源整合是指整合需求及外部设计资源的能力,主要包括:需求采集来源、需求采集手段、外部合作资源的就绪程度。
要素投入是指在工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资金、装备、场所、生产资源、薪资等关键要素,具体内容包括:工业设计人员数量、工业设计人员的薪水、工业设计人员培训频度及培训费用、工业设计装备(软件和硬件)、工业设计工作场所的独立性及适合程度、生产资源对工业设计的投入、年度资金投入强度等。
成果及转化是指企业在环境和资源整合就绪,并进行有效要素投入后,工业设计产出及转化的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年度开发新产品数、年度申请专利数、获得工业设计奖项数量、设计成功率、年度全新产品比例、创新产品利润率、创新产品销售率等。
首次推出竞争力评价体系
结合中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思路,以及业内专家意见,本白皮书将中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为两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4 个(从A1 到A4),分别是环境、资源整合、要素投入、成果与转化。环境分解为5 项二级指标,分别为领导的支持程度、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数比例、工业设计组织的独立性及重视程度、工业设计组织分工的清晰程度、管理的规范程度等(编号从A11 到A15)。资源整合分解为需求采集来源、需求采集手段、外部合作资源的就绪程度3项二级指标(编号从A21到A23)。要素投入分解为工业设计人员数量、工业设计人员的薪水、工业设计人员培训频度及培训费用、工业设计装备(软件和硬件)、工业设计工作场所的独立性及适合程度、生产资源对工业设计过程的投入、年度资金投入强度等7项细分指标(编号从A31到A37)。成果及转化分解为年度开发新产品数、年度申请专利数、获得工业设计奖项数量、设计成功率、年度全新产品比例(2009 年)、创新产品利润率(2009年)、创新产品销售率(2009年)等7项细分指标(编号为A41到A47)。
每个二级细分指标项根据采集数据进行打分(1~10分)。每项指标按照同一层次下权重相等的原则赋予权重,这就意味着在同一层级各项细分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相同。例如:第一层四项指标分别为25%权重,A1 中有5项二级指标,二级权重分别为20%。这种赋权的原则符合在工业设计过程中所有细节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的现实情况,符合视所有因素同等重要的原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