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信息化不能靠忽悠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医疗,信息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0-15 15:15
他一辈子只干过一项事业,就是医疗信息化。刚入行的时候,这个行业是个非常冷门的行业,到他退休的时候,这个行业终于开始火热起来。用稍微戏谑点的话来说,他就是一部活的医疗信息化史书———他就是协和医院原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包罗。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提到“包罗大叔”的名号,很多人会肃然起敬。
因为资深,他现在的角色被很多人认为是意见领袖。
“请问包罗大叔,我这样的情况应该转行吗?”、“包罗大叔在哪?我有一个问题”……在医疗信息化为主题的Miforum论坛上,包罗大叔被年轻人认为是医疗信息化的万事通。难得的是,包罗大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Miforum 成立七八年的时间里,包罗大叔的ID 一直很活跃。李包罗乐得听见这种称呼:“大叔是一种尊称,因为在业界摸爬滚打的时间久一点,熟人多。”
不能到别人的地里去祸害
李包罗见证了医疗信息化从“以前比较冷一点”,到现在热起来的过程。他认为由冷到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处理的信息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滞后性。“比银行要复杂得多,通存通兑困扰银行信息化建设十几年,后来发展出来银联卡,十多年时间解决的就是信息交换和共享的问题。现在谈电子病历或共享病人的临床信息与之类似,但医院的信息系统要处理的信息对象和银行账号、金额比起来,显然要复杂得多。银行系统要面对的不过就是几十家银行,处理的也是有限的数据类型,而对医疗信息系统来说,有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需要处理。”
谈到行业技术工作者的责任,李包罗认为医疗信息化从业人员不能老是拿政策不成熟做借口。“我们谈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要涉及到技术和非技术因素。我们是做技术的,做IT 的,我经常和别人争论,我说你们不要不种自己的地,老上别人地里去祸害。”
“假设非技术因素都解决的情况,那技术问题解决了吗?”李包罗颇有些激动,“你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不是解决好了呢?”
他拿医保实时结算来举例,我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医保政策,哪些药物可以报销,可以报销多少,不同地区情况不一样。实现异地报销,信息要互相传递、互相理解,必须有互操作标准,“而现在我们标准的起草刚起步,更不要说拿出可测量的标准”。
他认为标准的缺失是目前技术上最大的问题,“以前我们总说要等政策,实际上,技术上还有很大问题”。
除了标准,李包罗认为技术上的问题还包括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体系架构,他认为应该搭建一个凌驾于各个临床业务系统之上的电子病历存储层。
别对区域医疗信息化期望太高对于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李包罗认为云计算是区域卫生网络可选择的一个架构,云计算与区域卫生的需求比较匹配,但到现在为止,中国区域卫生信息化,还没有基于云计算的实现。李包罗很认同Gartner 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没人提它了,它才到了稳定应用期。对我们搞应用的人来讲,非常关注的是能得到稳定支持的技术。”
李包罗直截了当地指出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问题:第一,中国对区域医疗网络的希望和要求太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认为,卫生部的提法是对的,叫作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区域医疗首先是为病人服务,让医疗单位共享病人信息,这也是最迫切需要也最可能实现的需求。“但我们现在有很多机构有很多糊涂的认识,认为只要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立起来了,所有的事儿就都管起来了,慢性病、生孩子的事儿、儿童体检也都要一并管起来。这可能是未来的事。”他认为,应用要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建,而不是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上一下子建立起这么多的应用。区域信息系统最主要的任务是建一个档案,其上才有增值的应用。
“如果我们希求过高,可能忘了我们现在应该和只能做到的事儿,因为我们手里钱不够、经验不够、资源不够。有些事情,手工该如何实现还没谱儿,就想借助区域卫生信息化一揽子实现,这是异想天开。”他不无担忧。
第二,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技术也没准备好。“即使把区域医疗信息化的目标设置成信息交换、共享临床信息,为病人看病服务这样一个有限的目标,很多东西我们也没准备好,方针政策我们不谈,技术上也没准备好。”他认为美国的标准、认证、激励机制值得考虑,“先制定标准,再认证产品是否符合标准,你符合了甚至用到一定程度政府才给你减税或补贴,这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变成一个政策机制。这样一个体系,既有政策也有技术因素。”
第三,钱不够。“曾经有人问我,实现全国性的区域医疗网络需要花多少钱。我说我给你一个数,中国13 亿人,一个人最少100 块钱,就要1300 亿元,但这还是不够,你想想你一年在信息通信上花多少钱,区域医疗信息化的进程要和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匹配。”
李包罗认为,中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目前处在重视基础研究、方法学研究、技术实现的方针政策研究和试点、摸索的阶段。他认为现在“谁都想上,遍地开花”的现状将来会改变,会有真正的试点。“世界各国的医疗体系不一样,因此没有一个好的样本可以让中国照抄。技术基础上,美国是最领先的,过去若干年,美国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做研究。北欧国家区域医疗和电子病历做得好,但北欧有自己的国情,几百万的人口,全国的EHR 很容易就实现了。”
办杂志建新阵地
2007 年,李包罗从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2010 年年底将正式退休。现在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学会工作和他亲手培育的杂志《中国数字医学》上。提到更喜欢哪个角色,他说:“我觉得角色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是你喜欢哪个就干哪个。当我在协和做工程师的时候,想在业内有比较大的话语权,说一些有份量的话,我希望但做不到,现在当我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HIT,有了更广的视角,就只能放弃曾经很有兴趣的编程工作。”
干了大半辈子的医疗信息化,他对年轻人也有话要说:“有很多聪明的IT 人员,在行业搞了很长时间,没有新的思路,就是因为不懂业务,所以我对年轻人说不能放过任何和医院医疗实践、和医生护士打交道的机会。”
回顾自己在协和医院数十载的工作。他认为,协和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虽然不是顶级的,但他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信息化首先是要面对变化的,信息化成为变革的有力支撑,而顶级医院的变革动力比较小。我也很高兴,即使有些事情想法没有做成,但在全国形成了很好的影响。比如说移动PDA,协和医院是全国第一个做的,很多医院到协和来学习,但在协和还没有将移动PDA 推广到全院的时候,全国已经有很多案例推广到全院了。”
……
因为资深,他现在的角色被很多人认为是意见领袖。
“请问包罗大叔,我这样的情况应该转行吗?”、“包罗大叔在哪?我有一个问题”……在医疗信息化为主题的Miforum论坛上,包罗大叔被年轻人认为是医疗信息化的万事通。难得的是,包罗大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Miforum 成立七八年的时间里,包罗大叔的ID 一直很活跃。李包罗乐得听见这种称呼:“大叔是一种尊称,因为在业界摸爬滚打的时间久一点,熟人多。”
不能到别人的地里去祸害
李包罗见证了医疗信息化从“以前比较冷一点”,到现在热起来的过程。他认为由冷到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处理的信息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滞后性。“比银行要复杂得多,通存通兑困扰银行信息化建设十几年,后来发展出来银联卡,十多年时间解决的就是信息交换和共享的问题。现在谈电子病历或共享病人的临床信息与之类似,但医院的信息系统要处理的信息对象和银行账号、金额比起来,显然要复杂得多。银行系统要面对的不过就是几十家银行,处理的也是有限的数据类型,而对医疗信息系统来说,有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需要处理。”
谈到行业技术工作者的责任,李包罗认为医疗信息化从业人员不能老是拿政策不成熟做借口。“我们谈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要涉及到技术和非技术因素。我们是做技术的,做IT 的,我经常和别人争论,我说你们不要不种自己的地,老上别人地里去祸害。”
“假设非技术因素都解决的情况,那技术问题解决了吗?”李包罗颇有些激动,“你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不是解决好了呢?”
他拿医保实时结算来举例,我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医保政策,哪些药物可以报销,可以报销多少,不同地区情况不一样。实现异地报销,信息要互相传递、互相理解,必须有互操作标准,“而现在我们标准的起草刚起步,更不要说拿出可测量的标准”。
他认为标准的缺失是目前技术上最大的问题,“以前我们总说要等政策,实际上,技术上还有很大问题”。
除了标准,李包罗认为技术上的问题还包括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体系架构,他认为应该搭建一个凌驾于各个临床业务系统之上的电子病历存储层。
别对区域医疗信息化期望太高对于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李包罗认为云计算是区域卫生网络可选择的一个架构,云计算与区域卫生的需求比较匹配,但到现在为止,中国区域卫生信息化,还没有基于云计算的实现。李包罗很认同Gartner 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没人提它了,它才到了稳定应用期。对我们搞应用的人来讲,非常关注的是能得到稳定支持的技术。”
李包罗直截了当地指出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问题:第一,中国对区域医疗网络的希望和要求太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认为,卫生部的提法是对的,叫作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区域医疗首先是为病人服务,让医疗单位共享病人信息,这也是最迫切需要也最可能实现的需求。“但我们现在有很多机构有很多糊涂的认识,认为只要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立起来了,所有的事儿就都管起来了,慢性病、生孩子的事儿、儿童体检也都要一并管起来。这可能是未来的事。”他认为,应用要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建,而不是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上一下子建立起这么多的应用。区域信息系统最主要的任务是建一个档案,其上才有增值的应用。
“如果我们希求过高,可能忘了我们现在应该和只能做到的事儿,因为我们手里钱不够、经验不够、资源不够。有些事情,手工该如何实现还没谱儿,就想借助区域卫生信息化一揽子实现,这是异想天开。”他不无担忧。
第二,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技术也没准备好。“即使把区域医疗信息化的目标设置成信息交换、共享临床信息,为病人看病服务这样一个有限的目标,很多东西我们也没准备好,方针政策我们不谈,技术上也没准备好。”他认为美国的标准、认证、激励机制值得考虑,“先制定标准,再认证产品是否符合标准,你符合了甚至用到一定程度政府才给你减税或补贴,这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变成一个政策机制。这样一个体系,既有政策也有技术因素。”
第三,钱不够。“曾经有人问我,实现全国性的区域医疗网络需要花多少钱。我说我给你一个数,中国13 亿人,一个人最少100 块钱,就要1300 亿元,但这还是不够,你想想你一年在信息通信上花多少钱,区域医疗信息化的进程要和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匹配。”
李包罗认为,中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目前处在重视基础研究、方法学研究、技术实现的方针政策研究和试点、摸索的阶段。他认为现在“谁都想上,遍地开花”的现状将来会改变,会有真正的试点。“世界各国的医疗体系不一样,因此没有一个好的样本可以让中国照抄。技术基础上,美国是最领先的,过去若干年,美国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做研究。北欧国家区域医疗和电子病历做得好,但北欧有自己的国情,几百万的人口,全国的EHR 很容易就实现了。”
办杂志建新阵地
2007 年,李包罗从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2010 年年底将正式退休。现在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学会工作和他亲手培育的杂志《中国数字医学》上。提到更喜欢哪个角色,他说:“我觉得角色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是你喜欢哪个就干哪个。当我在协和做工程师的时候,想在业内有比较大的话语权,说一些有份量的话,我希望但做不到,现在当我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HIT,有了更广的视角,就只能放弃曾经很有兴趣的编程工作。”
干了大半辈子的医疗信息化,他对年轻人也有话要说:“有很多聪明的IT 人员,在行业搞了很长时间,没有新的思路,就是因为不懂业务,所以我对年轻人说不能放过任何和医院医疗实践、和医生护士打交道的机会。”
回顾自己在协和医院数十载的工作。他认为,协和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虽然不是顶级的,但他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信息化首先是要面对变化的,信息化成为变革的有力支撑,而顶级医院的变革动力比较小。我也很高兴,即使有些事情想法没有做成,但在全国形成了很好的影响。比如说移动PDA,协和医院是全国第一个做的,很多医院到协和来学习,但在协和还没有将移动PDA 推广到全院的时候,全国已经有很多案例推广到全院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