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罗马体育报》采访中,拉涅利回顾自己的童年、球员与教练时代重要节点,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教练等,让人们更全面认识这个即将站在英超领奖台上的好好先生。
骑着单车给客户送肉
他1951年生在罗马郊区塔斯特乔,在那的街道和菜地里开始野球生涯。他讲述,那时的家乡没有正规足球学校,小伙伴们集中在露天健身场地玩耍,“那里有小的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足够我们疯狂了。我如今坐在教练席上,还能想起当年的童真场景,成天约球踢。当然,我们被家长强令必须去教堂做弥撒,像是交易,不去教堂就不能踢球。罢了,没什么不妥,从教堂回来还能得到家长的一点零食奖励。我从小喜欢和年长的玩伴一起踢球,喜欢挑战。”
拉涅利的父亲在郊区中心开了个肉铺,这点历史意迷都知道,少时的拉涅利帮父母打零工,骑着单车给固定客户们送肉。他骑车飞快,一手握把一手拎肉,他因此在当地小有名气,“家乡的妇女们经常凑一块聊天,她们就天天跟我妈抱怨,‘你儿子这么骑车太危险了,你看路上的汽车那么多,他会被撞到的,撞到行人也不好嘛’。就因为这个,我妈决定把我送到寄宿学校去,结束我无忧无虑的自由时光。但好在,我父母通情达理非常开明,支持我的爱好,乐意看到我去踢球。他们觉得,这总比游手好闲、误入歧途要强。我钦佩、感谢我的父母,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正确的价值观。可惜我父亲在我执教帕尔玛前去世了,没能看到我后来的成绩。我母亲今年已96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路和口齿都很清晰,如今逢人就炫耀她的莱斯特城球迷身份。能这样回报她,是我的光荣。”
少年拉涅利一心想加盟罗马,“试训两次,没通过”。16岁那年退而求其次,加盟“第12人红黄”俱乐部--罗马的卫星俱乐部。有一天,上层安排我们集体比赛试训,看台上坐着那个时代的神话教练埃雷拉,他看中我和另一个少年,把我们直接送进罗马青年队。我一辈子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埃雷拉便是大名鼎鼎的”阿根廷巫师“,1960年代大国际缔造者。埃雷拉1968-1973年间是罗马主教练,正好遇到初出茅庐的拉涅利。拉涅利进罗马青年队后,被改造成边后卫。”斯科皮尼奥让我意甲首秀(1973年12月),然后列德霍尔姆来了。我在罗马的最后一战是对阵里瓦领衔的卡利亚里,我认为有天意,我执教的第一支意甲球队就是卡利亚里。“
教练是一支球队的司机
拉涅利评价让自己飞跃的两位教练:“埃雷拉铁板一块,像个金属产物,有时不近人情,极其权威。斯科皮尼奥则像个哲学家,观察细致入微,说话不多但一开口就有分量,特有哲理。他喜爱责任感强的球员,也就是真的男人,排除玩世不恭、不守纪律的年轻人。因为他话不多,不强权,有些队友--我不能说名字--利用这一点破坏规矩夜夜笙歌,辜负了教练期待。正是我初期两个教练的强烈反差,让我对教练这个角色产生浓厚兴趣,对教练如何把握团队萌生好奇。那时我就定论,教练是一支球队的司机,掌握方向和安全性的,他是高于车里所有乘客的一个特殊形象,更高的使命。”
为人处世特点不同,不过拉涅利马上在职业初期的教练群体身上发现一个共通点,可谓教练的法宝,“教练最重要的任务、最先要做的,是点燃球员的希望、欲望,让他们有所冲动,有奔头。相信能做到什么,能走到哪里。我现在会跟我的球员传递这样的信息:一个错误的想法,但所有人都认同并为此努力,就是强大的、必胜的。相反,一个理论上无比美妙又正确的想法,大家不以为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并实践,那么就很难走向胜利,更不可能辉煌。”这种心灵抚慰法可谓是一种“精神传销”,用恰当的语句、方式占据球员的头脑,说服他们目标的可实现性。
罗马之后,球员拉涅利转会南方城市卡坦查罗,在那成为队史灵魂,球队史上征战意甲场次最多球员,认识布尔格尼奇、马佐尼等教练。也在那里结识了他的妻子,大女儿降生。接着转会卡塔尼亚,拿到意乙冠军升级,“那段时光,我坚定了要当教练的决心,要试一试。我想一边踢球一边接触新工作,于是转到更低级别的巴勒莫,丙级。1986年的一天早上退役,晚上就上任地区级联赛球队拉美奇亚的教练。有个地方给我试水,我便没心思再踢球了。”详解当教练的冲动,拉涅利说像魔咒,“足球不是一门精细科学,没有定理公式,但它绝对是门学科,不是浅尝就能通晓的。我要检验自己,能否让球员理解我的想法并表现出来,把我的价值观呈现出来。踢球时,我是个敏感多思的球员,所以我喜欢那种和球员多交流、多谈心、为球员着想的教练,于是我也照着这个模式设定自己。我愿意和球员促膝长谈,真正理解他们的特点,把他们置于最佳的位置、状态下,形成最强合力。”
拉涅利的教练起步之路还算顺,从地区球队跳到丙级只因巧合,坎帕尼亚选的教练是拉涅利老队友,没有丙级教练资格证,让位给拉涅利。坎帕尼亚在意丙联赛战胜卡利亚里,后者领导当场敲定拉涅利,强行挖人成功,补锅匠两年内带卡利亚里连跳升入甲级。在马竞辞职的往事勾勒拉涅利的个性底线,“吉尔跟我承诺的引援没来。有一天他说,下一场不赢你就走人。我最受不了这样的对待,辞职,球队降级。我对待所有主席都很透明、直接,话说清楚。主席找我,我也乐意聆听他们的意见。但在技术环节,没人可以影响我,我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成绩好坏都负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