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文化大公益需要“美猴王”精神
- 来源:世纪人物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六小龄童,文化,公益,美猴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4-01 10:26
红帽、红衣、红裤,“美猴王”一团火一样如约而至。56岁的六小龄童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感情,一如他对《西游记》的热爱。
“我应该是全中国最幸福的演员了,哪有一部作品能有这么多观众,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据统计,六小龄童主演的央视版《西游记》重播3000多次,观看人数达到60亿人次,相当于中国人每人看了4遍。
“一个人一生做精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如果说我的前半生是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那么后半生我希望更多地去传播中国西游文化。”这是六小龄童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出生于章氏猴王世家的“六小龄童”章金莱,扮演的孙悟空被誉为“天下第一猴”“国猴”“猴圣”,作为中国几代人的偶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多年来,在传承家族艺术之外,六小龄童花费颇多心血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以及为儿童、扶贫、医疗、动物保护等公益事业不遗余力的奔走呼吁。
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国粹
2004年是个猴年,六小龄童的“西游文化校园计划”正式拉开序幕。这是六小龄童为自己定下的一个公益计划,目标是到下一个猴年2016年进1000所学校举办讲座,让青少年从对西游文化的热爱延伸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一个请六小龄童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第一次面对面地跟大学生交流,六小龄童有点紧张,但他还是直言不讳地发问:“孙悟空是真善美的形象,白骨精是假恶丑的形象,把他们弄在一起谈恋爱,人妖不分了,你们觉得很好笑吗?我是笑不出来,我的心在流血。”当时全场鸦雀无声。
十几年前,一部恶搞西游人物的香港电影让六小龄童很震惊,而让他更震惊的,是一所名牌大学学生对这部电影的推崇热捧。“艺术上的百花齐放无可厚非,孙悟空的造型可以不一样,表演风格可以不一样,服饰可以不一样,连金箍棒的粗细长短花纹都可以不一样,但无论时代怎么变,文化的精髓不能变,每个文艺工作者都要有自己的底线。”六小龄童说。
“孙悟空叔叔,孙悟空在取经的路上有几个妖怪女朋友啊?”每次面对小朋友这样的提问,六小龄童总是哭笑不得。这些年,内地的影视剧也争相戏说恶搞西游人物,甚至德高望重的玄奘大师也没能幸免。
“历朝历代没有写孙悟空谈恋爱的,中国的世界名著不多,不要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在六小龄童看来,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有了自己的文化不去弘扬是可悲的,一个民族有了优秀的文化而国人还去践踏,那就是可耻的。
刚从云南回来,马上奔赴上海,紧接着又赶往四川高校跟学生见面,六小龄童常年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去校园的路上,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国粹,“中国传统戏曲才是猴戏取之不尽的营养源泉,那些模仿韩国的必死无疑”。
六小龄童的讲座是名副其实的“讲演”,每次都是“先讲后演”,有时一天做3场,嗓子都哑了。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讲坛,800座的礼堂进来1500人。《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响起,“美猴王”耍起金箍棒,不少学生开始热泪盈眶:“你就是我们童年的记忆啊!”还有学生干脆打出横幅:“我们不许你老”。
“谁说现在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关键是要面对面、心碰心地交流。”六小龄童说。
“美猴王”的受欢迎不仅在国内,在伦敦大学、牛津大学也一样。“几百人的大厅爆满了,走廊里也都是人,中国留学生、外国学生都有。”六小龄童说,在不少西方人眼中,《西游记》原本就是一个中国人带着两只宠物、一个仆人,去西方旅游的故事。而他亲力亲为地演讲,就是为了让外国人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中国几代人这么喜爱这个猴王?我告诉他们,你读懂了《西游记》,你就读懂了中国;你了解了孙悟空,你就了解了中国人”。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者,历经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完成大业,通过《西游记》这样雅俗共赏、深入浅出、老少皆知的国学文化来讲道理,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讲明辨是非、扬善惩恶,讲信仰追求、团队精神,分享《西游记》中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在六小龄童的讲演中,一部《西游记》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道不尽的故事,说不完的精彩。
大学300场,中小学500场,一路讲下来,六小龄童感慨很多:“我演《西游记》时这些孩子还没出世,我相信,是中国经典著作中的‘孙悟空’给他们带来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感动和力量。守护中国民族文化这种公益理念,一定要传递给孩子们,年轻人未来的走向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抓住每一个为公益发声的机会
2015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4月29日,六小龄童版孙悟空作为中国首个文学形象进驻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在杜莎夫人蜡像馆近200年的历史上,中国神话人物进驻还是第一次。
“这不仅是对我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的肯定,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元素不断地在与西方文化交汇相融。这就是超越了政治、经济和种族的文化力量。”六小龄童说,孙悟空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更应成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友好交流的使者。
《西游记》一剧在欧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的播出,让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名震四方的同时,也让六小龄童收获了国际上的赞誉。在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六小龄童主演的央视版《西游记》重播次数甚至超过了国内,是为数不多能打败韩剧、日剧收视率的中国电视剧。曾经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关系紧张的日子里,这位“美猴王”的到访却受到当地民众的热情接待。
多年来,六小龄童塑造的孙悟空,已经成为海内外观众熟知的中国文化代表象征符号和经典艺术形象,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身为“国宝级艺术大师”,六小龄童曾数次被选为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形象大使,并代表中国将传统文化一步步发扬。在今年首个中英文化交流年上,六小龄童更肩负起中英文化交流的使命,受邀在牛津大学发表演讲,成为中国内地演艺界走上牛津大学讲坛讲演的第一人。
除了在各种场合传播传统文化,六小龄童还从不放过收集西游文化藏品的机会。只要在北京,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潘家园、报国寺、十里河的古玩市场。多年来,他的藏品数量之丰斩获了“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如今,有些藏品已经增值数百倍,甚至是稀世珍品,但他从不拍卖,而是全部捐献给美猴王世家纪念馆和六小龄童艺术馆。
2014年8月,斥资近30亿元、完全展示东方元素的西游主题公园在吴承恩的故乡江苏淮安破土动工。为了这一天,六小龄童奔波了10年。他说这种传统文化主题公园照样可以做得与迪士尼乐园一样有趣,“用神话故事来讲述人之善美,是非常奏效且影响深远的方法。”说到民族文化的传播,六小龄童一直认为除了公民公益意识的自我修炼,也需要法律来“惩奸除恶”,目前来看,保护民族文化的法律还不健全,“中国影视剧还没有分级制,《西游记》不是爱情小说,这种题材恶搞,票房越好,危害越大。”
六小龄童要做的是“文化大公益”,除了拍电影、出书,在2016年之前完成计划中1000所海内外院校的讲演,他还不断挤出时间,为北京儿童医院、西游文化主题公园、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两岸四地文化交流等单位和项目担任形象大使,希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推动文化崛起、影响人心,“做公益必须积少成多。要让传世的民族文化瑰宝永续,就要抓住每一个为公益发声的机会”。
“孙悟空身上的坚持让我受用终生”
“为什么我们老百姓那么喜欢美猴王孙悟空,因为在他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如果说大闹天宫体现了他的英雄主义,那西天取经就是他不屈不挠的创业史。”“孙悟空之所以被称为美猴王,是因为它符合人们对于英雄的共同期待——爱憎分明、仗义执言、敢于较真儿、惩奸除恶、坚持不懈、永不言败。而公益的精神,莫过于此。”
美猴王的这些气质也被六小龄童融入到了公益行动中。“《西游记》中孙悟空随师父西天取经,一路磨难不断,换作两个字就是‘坚持’。”六小龄童说,做公益就是需要这样的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不屈不挠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环境再磨人,只要精神信仰岿然不动,我们就不会倒下。孙悟空身上的坚持让我受用终生。”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人是要有梦想的,就像师徒4人西天取经,一路上磕磕绊绊,但大方向不能变。”六小龄童的第一个梦想是用17年拍了一部《西游记》,作为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被载入吉尼斯纪录;第二个是用10年拍了《吴承恩与西游记》,告诉世人为什么只有吴承恩能写《西游记》;第三个是建西游记主题公园,呼吁了10年,去年已经动工。眼下,六小龄童正在完成他的另一个梦想——把《西游记》搬上大银幕。
近日在京揭开神秘面纱的中美合拍3D魔幻电影《敢问路在何方》里,六小龄童将再次披挂上阵,亲自扮演孙悟空。除了主演,他还将担任本片的艺术顾问,以确保不戏说、不恶搞,艺在先技在后,尽可能拍出原著和中国文化的精髓。
其实早在1995年,美国就曾有公司筹拍电影《大闹天宫》,投资达上亿美元,并邀请六小龄童主演孙悟空。片方专门请来一个好莱坞化妆世家的化妆大师,结果出现的孙悟空乱发披肩,满脸皱纹。六小龄童说,自己跟化妆大师一交流,原来对方理解的孙悟空就是一只千年老猴王。“这就是文化理解的差异,在中国人心中,孙悟空应该是一个人格化的美猴王。最后,我把央视版孙悟空定妆照拿给他看,他当时就对翻译说,要是早看到有这样的‘美猴王’,他就不来了,这个比他的好。最后他走了,我也退出了,理念实在不对。”像这样的事情还不是一次两次,六小龄童感慨,这些年来,自己无奈放弃了很多合作机会,甚至一度想到了放弃这个电影梦。
“要在10年前,我的想法肯定和现在不一样,那时我会觉得《西游记》就是要靠中国题材、中国导演、中国编剧、中国主演、中国发行来跟好莱坞抗衡,但现在我知道,这不可能。因为西方不理解、不接受,你的故事他看不下去。”六小龄童说,《西游记》不仅仅属于中国,它更属于全世界,“能让全世界都知道有个美猴王有个孙悟空,那就是很大的成功”。
文/吴晓东 责任编辑/星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