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计算全面升级 移动商务的新算法

  • 来源:新电脑
  • 关键字:随身计算,移动商务
  • 发布时间:2016-04-13 10:05

  谈到“移动”时,我们往往会将移动和手机画上等号,特别是智能手机如火如荼的今天,手机仿佛早已替代了PC成为我们更依赖的设备,特别是随着网络服务的全面发展,手机能够实现的功能更加全面,让我们的工作习惯开始转向借助手机这个平台,于是移动商务这一话题再次被提起,让我们重拾关注。

  移动商务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网络还不发达的时候,科技企业就开始了移动商务的各种设想和突破。笔记本电脑的出现就是移动商务的一次革命;早在手机走向智能之前的PDA等随身设备的出现也是将目标瞄准了移动商务需求;以黑莓、Symbian操作系统为代表的早期智能手机类产品真正将移动网络与移动商务合为一体;平板电脑的出现为移动商务提供了全新的设备平台;超极本带领的笔记本电脑轻薄化设计进一步为移动商务用户减轻了负担;全新的多模式PC进一步将电脑系统的强功能性能与更好的便携特性结合,推动了新一轮的移动商务需求。

  在硬件设备全面发展的同时,用户对功能的需求推动了软件与网络服务的全面晋升,被我们认为是商务应用软件代表的微软Office套件已经推出了面向iOS、Android的版本,让不同平台使用通用文件成为可能。基于电子邮件的应用方式更是让设备之间无缝连接,移动商务应用更加便利。

  加强功能——更多设备加入移动商务

  移动商务的发展一直处于做“加法”的过程中,无论是为移动商务专门设计的设备增加,还是用户自然选择用于移动商务的装置增加,都在令移动商务所覆盖到的产品快速丰富。目前,移动商务所使用的核心设备大多集中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上。

  增加使用模式

  从“超极本”带动的PC革命开始,笔记本电脑就走进了增加使用模式的快车道,无论是之前的变形本让笔记本电脑同时具备PC和平板两种使用状态,还是今天更自由的多模式设计,都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使用模式选择。从之前的各种屏幕反转设计到今天的键盘分离,PC在短短的几年之间完全变样,为市场加入了更多的调味剂。

  增加实用功能

  iPad为我们建立了全新的平板电脑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平板电脑的娱乐定位,然而随着Windows进入平板电脑领域,平板电脑启动了商务进程。经历过Windows RT的“应用荒”时代后,全新的Windows 10统一了从平板到PC的系统架构,让Windows无障碍升级,为平板电脑带来了全面的商务升级空间。

  增加应用能力

  手机除了用于打电话还能做什么?也许几年前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一头雾水,然而今天的智能手机依靠各种App的支持,早已成为真正的商务中心,甚至能够成为一个办公平台。只要你的应用方式能够允许,手机完全可以连接鼠标、键盘、显示器,替代PC的位置,成为桌面办公设备,虽然目前在功能上还不够全面,但是基本文案操作早已不在话下。CHIP的办公室中就不乏勇于尝鲜的同事已经搭建起了MHL显示+蓝牙键鼠的组合,处理日常稿件根本没有障碍。

  减轻负担——随身设备全面瘦身

  在功能与设备做加法的同时,针对“移动”的需求,各种相关的设备纷纷做起了减法。

  减小屏幕获得瘦身效果

  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受制于多个方面,其中屏幕尺寸是一个很大的制约。早期14英寸的屏幕规格作为“标准”持续了多年,我们并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虽然有12英寸屏幕的小巧机型和15英寸甚至17英寸的更大屏幕规格,但是14英寸作为主流,在很大程度上则是由笔记本电脑传统的设计所限。一方面是因为早期的电脑集成度不高,需要足够的空间容纳各部分元件;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习惯的“标准键盘”在保持按键规格的基础上也比较符合14英寸的机型尺寸。

  打破固有的规格需要技术上的革新,也需要胆量和勇气,Surface作为一个新生的力量正拥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目前已经先后发布4代产品,其屏幕规格曾下探到最小10.6英寸,打破了平板电脑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差异,在便携性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相比14英寸时代携带电脑必须使用专门的电脑包,今天同样携带电脑完全可以使用日常的背包挎包,而不必专门为电脑准备一个容身之所。

  在减小屏幕的同时,笔记本电脑并没有因此放弃显示精度,4K分辨率在一些机型上成为标配,为我们带来更细腻的画面。

  减配不减性能

  自从Windows操作系统进入平板电脑领域以来,平板电脑与PC的区分不再明显,然而电脑配置上的“缩水”就成了移动商务中另一个“减”的环节。

  主打便携设计的Windows平板电脑为突破轻薄设计和低功耗,大多采用Atom处理器为核心。虽然很多人会习惯性地认为Atom处理器性能低下,然而经历了几代产品的发展提升,如今的Atom完全能够胜任Windows的架构。加之采用平板电脑架构的产品大多使用闪存作为存储单元,所以采用Atom处理器的Windows平板电脑表现性能一点也不会让人感到不足。如今对电脑的选购不需要依赖高配置换取高性能,低廉的价格购买到的产品反而拥有更好的应用表现以及更长久的电池续航,真正做到减配置不降低性能。

  减机械结构:运行更安全

  不知不觉中,光盘作为电脑不可或缺的移动存储设备已经远离我们,一台电脑中需要机械结构运行的部件只剩下硬盘和散热风扇两样,然而这之中的硬盘也在渐渐被SSD所取代,电脑全面告别机械部件的日子恐怕已经不远了。

  相比传统的机械硬盘,SSD在运行性能上表现更高之外,最大的优势是无须担心震动可能会影响运行安全,在移动应用的环境中,能够避免旅途难免的震动对工作以及数据造成影响,减掉机械硬盘的设备自然是不二之选。

  减容量:更高运行效率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我们对电脑的存储容量不再像从前那般依赖,主流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容量从之前的500GB~1TB,减少到128GB~256GB。

  容量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前面所说到的SSD替代机械硬盘的缘故,价格的杠杆让我们对容量进行了一定的舍弃,而更关键的原因要数应用习惯的改变。

  移动互联网络建设迅猛,我们早已经将之前的下载数据使用的习惯转变成在线应用,特别是那些占用容量较大的多媒体文件几乎全部转成流媒体形式以网站服务的方式获取,即使是商务应用所需要的文件也可以采用在线存储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的模式使得日常应用不再依赖大容量存储,造成了我们在硬盘容量上“轻装上阵”的现状。

  壮士断腕:体积重量减半

  壮士断腕是为了全局利益的牺牲精神,而在笔记本电脑身上,“断腕”则是一种全新的突破。

  多模式设计作为PC领域的新生力量已经日渐强大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品牌都推出了多模式设计的机型,而所谓的多模式均采用了键盘可分离的设计形式,让我们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决定是否需要依赖键盘,进而可以选择减掉键盘的体积和重量,让电脑的便携特性进一步提升。

  “断键”设计为笔记本电脑带来了新生。在我们习惯的笔记本电脑两段式设计中,屏幕作为独立结构存在,主机部分隐藏在键盘之下,这样的布局无法做到键盘分离。多模式设计则将主机做到了屏幕背面,键盘以附件的方式可以拆除。键盘作为附件的设计还允许具有更多的想象力,例如在键盘部分加入电力供应等方式已经有实际产品出现,相信更多的配件功能也会陆续推出。

  减厚度:手机瘦身之战

  手机领域的厚度之争由来已久,相比早期智能手机普遍超过1cm厚的机身,目前手机的最薄记录已经突破了5mm,绝大多数主流产品厚度也在7mm以下,与此同时屏幕尺寸的增长让手机走向了“扁平”的形式。

  手机的扁平设计虽然并没有为实用带来直接作用,然而从携带状态考量,薄片的设计可以更轻松地装在口袋里,不至于因为携带不适而被取出,避免将手机放在手边被人窃取从而遗失重要信息的状况出现。

  与此同时,扁平设计的手机用于文字处理的时候更适合平放在桌面双手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操作效率。

  乘风破浪——移动网络浪潮迭起

  如果移动商务仅仅停留在移动设备上,那么独立的产品显然无法走向实用,在全面的软硬件支持下,移动商务才能从设备的“点”到功能的“线”,再拓展到应用的“面”,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日益丰富的今天,基于网络的支持,让移动商务不再是之前的某些产品自成一派,而是拥有了真正的跨越平台的成长空间。

  从离线到在线

  早期我们习惯的网络使用方式是下载,所有的档案都需要下载到本地处理,虽然目前这个方式没有被完全取代,然而我们的很多使用习惯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相信你早已经习惯在线欣赏音乐、影片的形式,相比此前的下载播放,在线操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拥有更多的优点。

  目前大多数在线的文案类应用都采用跨平台的设计,无论使用的设备是手机、平板电脑还是笔记本电脑,无论对应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iOS还是Android,都可以将图片、文档以及各种多媒体内容完全通用,不再需要专门连线复制的过程,甚至连相互传输的操作都不需要,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从云存储到云应用

  “云”的概念以云存储应用方式被广泛熟知,云存储技术也为移动商务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目前各款商务应用均将在线服务作为特色服务提供给用户,而其中文档同步功能能够以同一账号在不同设备之间实时同步,在设备之间切换更便利。

  应该说云存储是云服务中被最广泛应用的方式,无论是各专业应用软件提供的在线文档存储空间,还是各种数据安全保护应用进行的在线备份,都是将云存储服务进一步分化的应用形式。而对于有较大量文档管理需求的用户来说,企业私有云或个人私有云可以通过购买设备或网络服务的方式获得更安全私密的资料共享。

  更丰富的云服务

  在云存储普遍应用的同时,各种基于云概念的应用方式也在全面丰富,例如惠普倡导的云打印服务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通过开放的网络实现跨地域的打印输出,使商务办公不再局限于地域,展开更宽广的空间。

  App让手机走向全能

  早期的功能手机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而今天的智能手机早已转型成为随身的信息中心,依仗运算性能的提升和网络服务的支持,手机App为手机带来了功能上的全面飞跃,甚至很多方面要超过传统PC,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移动商务应用价值。

  日程提醒

  如果你对日程提醒的应用方式还限制在简单的文字信息层面,那么这样的方式只能用落后形容。在移动设备显示质量大幅度提升的今天,日程提醒的应用方式也进行了全面的美化,在用丰富的色彩为我们的日程进行个性化标示的同时,还带来了一目了然的观看效果。

  早期文本方式的日程提醒设置较为复杂,需要分别填写日期、时间、地点以及项目的名称、描述等,操作过程的繁琐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使用日程提醒类功能的障碍。今天的日程提醒类应用已经进行了更智能化的升级,操作上完全可以将在邮件、短信或是微信中收到的带有时间、地点等内容的活动安排信息,复制到日程提醒应用界面,自动完成识别和输入。

  色彩的丰富则是更直观的提升。在可以使用不同颜色标记不同类型事件的同时,日历界面的显示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叠加效果。直接在日历界面上通过色彩的深浅就能够判断当天日程的安排是否集中,便于更好地管理时间。

  日程提醒类应用与其他功能的完美结合更能提高使用便利,与地图导航的结合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到达活动安排的场地,与通信录结合可以快速拨叫活动联系人或发送邮件,与订票平台结合可以提前提醒出差的订票等,真正提升工作效率。

  名片管理

  人脉是职场中最宝贵的资源,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早已习惯在初次相识的时候,以互加微信或微博互粉的方式去保持和对方的紧密联系,但是更多的时候名片上所携带的商务沟通信息更适合比较正式的沟通方式,而在手机上对名片的管理也有很实用的应用。

  对比以往我们大多使用文本或Excel表格的方式整理记录名片信息的方式,目前流行的各种名片管理类App可以实现更全面的管理。使用手机对名片进行拍照就可以完成名片上的信息录入;名片信息的保存可以与手机通信录连通;还可以将同一企业的多人分组管理,甚至在企业信息有变化的时候进行统一更新。

  在基本的存档功能之外,名片管理类App还能够主动维护职场人脉,例如提醒你发送节日祝福或各种问候,帮助我们在职场中保持更好的沟通联系,便于工作的展开。

  除去累赘——轻松上阵的移动商务

  在“减”的环节中,我们主要讨论了减轻重量,已经是一种减少负担的表现,而在现在这个“除”的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除掉的是更多的累赘。

  在CHIP看来,移动商务分为携带和使用两方面,其中携带主要针对旅行重量考虑,使用则是移动环境下的应用条件。对比以前,今天的移动商务已经让我们能够除去更多的累赘。

  电力续航:保证连续使用

  无论手机还是笔记本电脑,电池续航的能力在近几年之内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早期的智能手机被冠以“半天机”的绰号,甚至被比喻成“剪掉电话线、连上电源线”,造成了移动电源这样一类产品的兴起。

  电力供应对于移动设备总是一种尴尬。续航能力上,如果一款设备的续航时间不足以支撑连续使用,那么就需要为之配备移动电源,而具体到移动电源的携带和维护显然是一种累赘。

  目前手机的续航能力大多可以做到连续使用12h以上,笔记本电脑也能够实现连续10h的续航时间,电力早已不再成为移动商务的羁绊。

  在电力续航能力的基础上,有些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一定的备份考虑,目前移动电源的设计也各具特色,借助太阳能就能够随时随地为你的随身设备提供电力保障,卡片式设计的移动电源则可以为手机提供应急保障。

  统一标准:简化配件负担

  接口标准化的价值在独立的设备上体现并不明显,然而到了具体出行携带的时候就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早期的功能手机时代不同品牌手机分别有自己的接口规格,甚至同一品牌不同系列产品之间都不通用。这样的设计就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充电器的携带问题。以苹果推动的iPhone、iPad等设备接口规格的统一化就很好地解决了这样的麻烦,虽然苹果系列设备经历了一次由早期30PIN转向Lightning接口的过程,然而在设备层面的接口统一让我们不需要面对不同接口规格分别准备线材的麻烦,甚至在商务出行的时候可以在宾馆客房中直接使用宾馆提供的充电底座,让我们有可能免除携带充电器的麻烦。

  另一方面,目前Android设备大多将接口统一在MicroUSB上,甚至部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都可以实现通过MicroUSB进行供电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充电规格的进一步统一。

  此外,新晋的USB 3.1规格受到了各企业的一致推崇,甚至苹果在MacBook上开始选用USB 3.1作为兼具连接和供电能力的唯一接口。各平台设备规格各自为阵的格局即将被打破,全面统一的便利即将到来。

  无线连接 带来无限可能

  不同线缆的连接使用也成为移动商务的障碍之一,很多都有过带着笔记本电脑去演示却发现因为没有准备线缆无法连接投影机的尴尬,这样的尴尬正在被各种无线连接技术渐渐打破。

  移动设备的发展一直在经历着“去掉连线”的过程,我们经历了有线网络转向Wi-Fi的过程之后,无线应用已经进入了方方面面,在便携的层面得到全面的突破。同样打开一个商务人士出差的行李,不难发现,之前的手机充电器被简单的USB连线所替代;用于将笔记本电脑与电视、显示器或投影机连接的HDMI、VGA等线缆已经可以使用WiDi无线显示处理;需要将手机的屏幕输出时也可以使用Miracast连接完成。在无线功能日益强大的今天,同样的应用不再依赖各种线材,全面为商务出行免除负担。

  网络接入:随身的网络连接

  手机功能的强大令网络应用更加便利。在没有Wi-Fi的环境下,随身设备接入网络需要依靠3G/4G网络,然而很多设备并不一定内置网络功能,以前我们曾经依赖的移动路由器在短暂的辉煌之后不再被重视,毕竟手机内置的移动热点功能可以轻松搭建随身的Wi-Fi网络,保证各种设备的连接,网络的使用再也不需要面对抱着笔记本电脑找网吧的尴尬了。

  [结语]

  虽然加减乘除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刻意拼凑的成分,然而在移动商务应用中,无论用户的需求还是产品的设计,背后都有类似的“加减乘除”算法在引导。一款在功能加成、携带减负、应用展开等方面更协调的产品往往更能够获得用户的青睐,真正瞄准用户需求的产品更是需要将同样的加减乘除完美权衡。当然,随着使用环境的变化,同样的加减乘除也在进行各种细节上的调整,让移动商务更符合实际的需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