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影像新潮流 数码相机全线升级
- 来源:新电脑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码相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4-13 10:33
经过2015年相机产品低迷的厂家们好像憋了一股劲儿,在2016年年初,统一更新了自己的相机产品线。佳能、尼康、索尼这几位大神不仅更新了自己的看家旗舰产品,连微单、卡片机产品都有更新,一时间选什么产品成了头疼的问题。
经历过整个影像行业革新后的适应性发展,所谓全画幅、快速拍摄等特点大多是对消费者更高的画质和设备便携性的需求的迎合。
单反相机:旗舰对决
数码单反相机市场,仍被佳能和尼康两大品牌占领。在2016年年初的CES展会上,作为D4s的升级版,尼康带来了全新旗舰机型D5,其升级后的性能以及“变态级”的感光能力,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
在D5面世的一个月后,佳能就推出了1DX MARK II,这又引发了摄影圈的一阵骚动。就像之前的尼康D4s和佳能1DX,D5和1DX MARK II自然被看做市场上的旗舰竞品比较高低。
单从这两款产品与其上代机型的改进来看,佳能、尼康确实都拿出了自己的诚意。
佳能用了4年时间推出1DX MARK II,其性能自然令人期待。单从拍摄实力来看,1DX MARK II较上一代产品1DX连拍从原先的14张提升至16张;61点的对焦中有41个十字对焦,而且全部支持F8光圈对焦;加入CF+CFast2.0双卡槽配置。另外其视频拍摄能力更是大幅度提升,如Super 35格式4096×2160 60p、全画幅1920×1080 120p、长时间不间断拍摄(不受4GB文件限制)、触摸对焦,凭借这些,1DX MARK II在单反相机界的短视频拍摄领域将鲜有敌手。而且,1DX MARK II现在的36万RGB+红外测光感应器与1DX的10万像素RGB测光感应器相比,更是保证了即使是光照条件不理想情况下的测光能力。
而尼康D5也不是吃素的,甚至号称“史上最强单反”,它采用Expeed 5图像处理器,具备4K视频拍摄能力,其升级后的传感器能够提供2 100万像素的高画质图像,更加符合未来一段时间内用户的需求趋势;其全新的Multi-CAM 20K自动对焦系统,提供了153个自动对焦点,其中99点具备十字对焦功能,比D4s分别提升了3倍和6.6倍,这意味着D5的对焦速度和精度都会大幅提升;拥有最高3 280 000的ISO感光度,为D4s的8倍;连拍效率支持14张/s,而D4s的连拍数量仅为11张/s。
作为各自的新旗舰产品, 1DX MARK II在测光模块、最高连拍速度和短片拍摄规格方面更加突出;而D5则在最高感光度、对焦点数量和液晶屏分辨率方面更具优势。
由此可见,这两款产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就像D5激进地将扩展感光度拉到3 280 000,而佳能就没跟,“只”是做到了409 600。然而佳能在1DX MARK II身上投入的这颗自主研发、生产的新一代全画幅CMOS,虽然只有2 020万有效像素,但得益于无间隙滤镜和透光率更好的微透镜,这块CMOS比以往产品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好的动态范围,优化了暗部画质。
这两款新品定位相同,都被作为新闻前方报道、体育盛事比赛的御用机器,所以它们对“瞬间”的捕捉能力不用多表。加上今年的奥运年,正好可以分出伯仲。
微单:格局已定?
除了单反相机中的旗舰产品之外,一般的消费级产品,尤其是入门级的单反相机,也大有被微单取代的趋势。
全幅微单:一家独大
提及微单产品,目前市场上只能说索尼一家独大。先就当下最流行的产品特点之一的“全幅”来说,全幅微单产品线就被索尼的二代产品、3个定位的a7系围了个水泄不通。a7存在的目的在于阻击7000~8000元的APS-C画幅单反,以及吸引追求性价比又想享受全幅高画质的低端群体,a7II更像是高阶的中端产品,主要负责万元级别的全画幅主流市场。a7S被归入摄像机领域,a7R属于高像素版系列产品,加上索尼APS-C画幅微单霸主的地位,可以想象得到,之后可换镜头相机市场究竟哪家最具优势,而整体的变化趋势又是哪家在引领。
那整个全画幅的无反相机市场真的就容不下其他人了,其实,目前的挑战者还是有的,像富士和奥林巴斯。相信有些读者可能还记得在2012年的时候,微单相机刚刚露出苗头,富士就推出了X-Pro1,索尼推出了NEX-7,而奥林巴斯推出了E-M5,当时这3家厂商可以说是并驾齐驱,各擅胜场。现在4年过去,富士和奥林巴斯虽然没被完全挤出去,但也被索尼落得很远。而2016年年初富士精心打造的旗舰机型X-Pro2,可以说是汇集了富士目前所有能拿出来的技术,然而在市场的面前却显得如此无力。9 000元左右的a7II和它相比,不仅传感器尺寸大,传感器画质也高一级。而且,富士在传感器方面,1 600万像素的传感器尺寸延续了较长时间,事实上这个传感器来自索尼,富士只是改成了X-Trans,但是基础是一样的,现在升级了的这块2 400万像素的传感器在技术上超越a6300也不太可能。
虽然富士费尽心思构建了一条从上到下的完整机身产品线,镜头种类也很齐全。但在微单市场如此快的更新频率下,富士的节奏还是太过缓慢了一些。
半幅微单:出路何在
如果说全幅微单市场依然大有可为,那么目前主流的半幅微单市场行情几何呢?
半幅微单作为相机产品的一个分水岭,体型确定了它的优势,相比全幅微单的“庞大”体积,它确实能提供给消费者便携性。从索尼发布的镜头来看,全副镜头不可能做得很小,所以一个很小的机身配上硕大的镜头,不仅失去了便携,还失去了操作的便利性。半幅的微单,镜头可以做到全副镜头的一半大小,看各家微单18-55的镜头很小巧,比同样的单反镜头体积小了很多。
那么,为什么尼康、佳能两大巨头不在微单市场发力呢?主要还是基于市场考虑,一方面完善微单的镜头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另一方面微单的过于强大会影响自家半幅单反相机的销量,从而影响全幅和利润最高的全幅镜头的销量。从产品线来看,半幅单反相机只是吸引用户到全幅单反相机的一个过渡,这一点从半幅的镜头就可以看出,除了18-55/f2.8,半幅上很少有大光圈镜头。
所以,细数过来,目前市场上微单相机尤其是半幅微单相机占优势的产品还是索尼,今年更新的a6300加上之前的a6100、a6000、a5000,还有NEX-5N/6/7都是索尼的半幅微单相机产品。
拿最新的a6300来说,对于APS-C画幅相机,都面临着因较高的像素密度而出现的手持夜景或室内拍摄时弱光能力的表现。而a6300 ISO 3200甚至是ISO 6400这样的较高感光度自然没有问题,加上425点相位差检测和169点对比度检测的混合4D自动对焦系统,最高11张/s的快拍速度,还有流行的4K视频功能,让这种半幅微单产品看起来相当不错。
但是,就便携性和不错的拍照能力来讲,市面上很多智能手机产品完全不逊色于半幅微单相机的平均水平。而且,数量众多的定位于拍照的智能手机,动辄对焦速度零点几秒,甚至可以拍星轨,2 000级别的像素值,怎么看都不输半幅微单相机。另外,就目前轻社交的需求而言,不能很好地联网还是需要NFC传输的产品,招到了越来越多的“白眼”。
在这样的情况下,3 000元起的半幅微单相机到底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
目前,可能只有物理概念上的光学变焦特性了,一般的智能手机因为数码变焦受限于产品定位,一定要轻薄必然需要放弃物理镜片组的体积问题。但强大的性噪比以及优良的画质,需要物理焦距的保证前提也是明确的。
总而言之,半幅微单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还是比较尴尬的,就连索尼,a6100到a6300的更迭也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产品更新变得异常缓慢、技术不再大步革新、用户群体数量萎缩都让商家不得不考虑一下这类产品的定位与受众问题了。
但最惨的还不是半幅微单产品,虽然半幅微单产品比较尴尬,但比起卡片机,真是小巫见大巫。卡片机近几年的境遇只能说让人心痛,连续的出货量下滑,可能到2020年大家只能把它们当做“怀旧”物品看了,一如以前的唱片机。这里,如果说智能手机能与半幅微单相机对抗,那么被智能手机直接挤死的就是卡片机了。
到目前为止,索尼RX100、佳能PowerShot G7 X MARK II等产品依然还有更新,对于这种专业卡片相机,恐怕也只能在窄众的领域寻找在小尺寸传感器的基础上换得像优质的镜头平衡中做出取舍了。
影像江湖重塑
自过去的2015年来看,整个数码相机市场依然是日系品牌的天下,10大热门品牌中有8个都是日系品牌。德国的徕卡、韩国的三星成为少数上榜的非日系品牌,但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总体上看,相机市场基本上保持着三足鼎立的寡头垄断局面;佳能、尼康和索尼3大厂商吸引了接近80%的市场关注度,也拥有着整个数码相机市场中最高新的科学技术。
而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则是有一定基础的摄影爱好者还是选择单反相机,毕竟对焦、取景这些操作的便利性还是优于微单相机。索尼作为搅局者,选择微单相机作为切入点也是很正确的选择。为家庭用户提供了很好的半幅微单,而半幅微单相机的冲击显然不足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于是又选择了全副微单相机,全副微单产品确实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为部分发烧友提供了微单加便携定焦的解决方案。但是从机身的全能性和专业来讲,在10年内全副单反相机的地位还是无可动摇的。
单从今年年初各家紧罗密鼓地推出的数码相机的特点来看,主流像素已经达到了2 000万甚至更高级别并仍在不断增长;传感器类型、快速对焦功能、NFC功能、Wi-Fi功能等也开始越来越受用户的关注;从早期的1.5英寸、2.5英寸再到3英寸、3.5英寸,数码相机的屏幕尺寸也在不断变大,屏幕的分辨率、色彩及可视角度等技术参数也在不断提高;此外,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数码相机的个性化和娱乐化也将是这个行业的大势所趋。
但数码相机行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行业,研发新产品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因此,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高,更新换代也相对缓慢。这样的基调奠定了随着像素持续提升,一系列配置升级的智能手机成为了数码相机的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