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投资工具的核心是如何使用的

  在波动频繁、不确定性依然很大的A股市场,使用ETF这样一种投资工具获得收益,已经是投资人必须要熟悉的技术。

  中国内地投资者在衡量投资工具时,总是喜欢用收益率做唯一的指标,但无论是怎样的投资工具,收益依赖固然有投资管理者的智慧,但却不可能摆脱对市场表现的依赖。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固然取决于工具,但最终决定收益回报的,最为依赖的还是投资者自己的运用。

  ETF作为资产配置工具将越来越流行

  从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开始认识ETF基金以来,已经有超过十年的历史,可以说ETF基金已经开始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上必须要重视的选项。事实上,从投资工具的角度,外界对ETF的理解依然还是不够熟悉,很多人还是不能避免将ETF基金和主动管理型基金混为一谈。

  在某种程度上来看,ETF基金在中国内地的发展依然面对着现实困境,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显然还不适应将ETF作为主要选项,这背后最为突出的原因就是中国内地投资者总是寄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一个绝对收益化的目标,市场上对于投资赢家的追捧,也常常过于神话。不过,从2015年开始这样的局面再度有重新洗牌的趋势,虽然2015年年中的股灾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也有效促进了长线资本的入场,无论是汇金、证金还是社保基金,都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加大了在A股市场的投资力度,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将于2016年5月1日施行,明确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应当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原则,在国务院批准的固定收益类、股票类和未上市股权类等资产种类及其比例幅度内合理配置资产。可以想见,在多条政策的刺激下,A股市场已经有逐渐机构化的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美股市场的机构化也并不是一蹴而就,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养老金大规模投资美股才彻底改变了美股市场的性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ETF产品从无到有,直至今天已经成为了美国投资市场上的主流投资工具。从市场格局的变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市场越来越成熟时,产生阿尔法(超越市场平均回报的超额收益)就会越来越困难,工具类产品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目前中国的市场产生阿尔法还比较容易,整个养老金体系的设立还处在一个前期发展阶段,但已经有了加速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乎可以确定,随着未来中国A股市场的越来越成熟,养老金资产规模越来越大,ETF作为资产配置工具将越来越流行。

  ETF的优势不可替代

  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ETF基金具备强大的适用性,机构投资者看重其透明的机制,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ETF实现快速布局。而ETF基金成本低廉、风险分散、运用灵活的特性,更是被成熟的投资者所看重。

  中国A股市场的大起大落,让很多投资者习惯了高收益高风险的格局,在很长时间内忽略了投资工具的成本,而实际上这是一笔不能不算的细心账。从数据上来看,ETF的管理费和托管费合计只有0.6%每年,仅为主动基金1.75%的1/3左右,而且ETF申赎免费,买卖交易佣金低至万分之二到三,且无须缴纳印花税。相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费用的节省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中国A股市场的指数越来越多,一些投资者也开始习惯买指数。而能够做到完美跟踪指数,完全实时透明,也只有ETF基金。ETF基金一直是满仓操作,每天公布申赎回清单,每15秒披露参考净值,份额也是每日公布,可以说ETF透明运作的优势是非常突出的,也就在客观上让ETF基金的跟踪误差远低于指数基金,而普通指数基金因为需要应对现金申赎,在规模变化时往往无法实现精确跟踪。基于低廉的交易费用和透明的指数跟踪,ETF基金作为投资工具自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投资者要有自己的策略

  投资者买入ETF,就相当于买入了其所跟踪指数所对应的股票或者债券。不同的指数由不同数量的证券组成,可能是几十,也可能几百。根据现代投资理论,分散化投资可以有效的降低组合的系统风险,从而降低投资者收益的波动性。避免因为投资过于集中在某一只或某一类型的证券所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指数也正变得越来越多元,投资者运用ETF投资工具,也必须要和选股一样对指数有自身的判断。

  宽基类指数比如上证180、沪深300、中证500仍然是ETF投资者最为熟悉的指数,其指数风格也非常明显,投资者已经开始习惯在大盘股行情时选择上证180相关的ETF产品,而在中小盘行情中更多地关注以中证500指数为跟踪标的ETF产品。

  而随着ETF基金的创新,投资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很多时候,投资者并不仅仅满足于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对于超额收益的渴望,也正是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在长期的实际投资积累中,广大的投资者也归纳出了很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适用的投资策略,以期能将ETF的投资便利性和有效的投资策略结合起来。随着中国内地ETF产品的丰富,ETF产品本身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某种策略选择,通过指数编制过程中,对选股和权重安排的优化,获得基于传统市值加权指数上的超额收益,这种策略被称为“Smart Beta”。目前中国内地的ETF产品中类似等权重指数ETF、低波动指数ETF都属于这样的创新。

  对于有一定分析研究能力的投资者而言,ETF的投资模式为他们在挑选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选择传统的公募基金进行投资时,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策略的同时,也要挑选合适的基金经理,可以说是择时择势力之外,还要择人。但是利用SmartBetaETF进行投资,虽然需要进行择时研究,要对当前市场情况有自己的判断。但在第二步,投资者只要挑选适合当前市场环境或者自己投资思路的策略。而这些投资策略,都已经在指数的编制方法上的到了体现。投资者通过对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历史业绩加以评估即可完成相应的工作。相对于选“人”,选策略的方法明显更客观,稳定性也更高。

  行业ETF让投资工具越来越强大行业ETF作为细分ETF中的一种,可以说是近期被机构最看好的投资品种。熟练使用行业ETF产品,对于投资者而言,已经成为一种基础技术。当投资者看好某一行业时,可利用行业ETF,像买卖个股一样方便地买卖整个行业,替代股票来把握阶段性行情,更可通过切换把握不同周期的机会。

  比如2014年,景顺长城曾推出行业ETF系列产品。选为标的指数的三大行业指数,特点非常明显,中证TMT指数,是第一只覆盖150只大中小盘的TMT定制指数,可以锁定科技、传媒、通讯产业的创新机遇。中证800食品饮料指数和中证医药指数在众多行业指数中,具有优异的风险收益特征,兼具成长性和低波动性。在这三个行业指数中,TMT属于强周期行业,而医药和食品饮料则是比较典型的弱周期行业。在2008年的股市大跌中,中证医药指数体现出了明显的抗跌性,而市场环境并不算好的2013年,中证TMT指数则是独领风骚。这三大指数,在强弱周期都有覆盖,无疑可以帮助投资者通过对景顺行业ETF的组合配置来满足个人的投资需求。

  现在中国内地,A股市场行业轮动的特征又开始出现,周期与非周期行业体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行业ETF的热度也正逐渐加温。

  新ETF产品会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来ETF在全球发展迅猛,资产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其原因除了投资者逐渐习惯被动投资产品外,还源于ETF的操作非常简便、透明,投资者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工具来实现多元化配置。而作为强势布局国内ETF基金领域的机构,景顺长城基金正在积极构建服务投资者的全产品线。

  尽管在ETF领域,景顺长城并不是市场尝鲜者,但此时介入该领域仍有其优势。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许义明表示,景顺长城努力的方向是创新型ETF供应商,未来的产品侧重于策略指数方面。开发策略指数产品,需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投资者对ETF已有认知的情况下,策略产品提供多样化选择。

  景顺长城认为,目前中国ETF的发展在加速,如产品类型丰富起来,除了跨境、跨市产品出现,未来有望涉足固定收益、商品或其他标的。同时,中国的专业套利者初具规模,将来随着更近一步发展,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多家券商已有限度开展双边报价等做市服务。随着各项条件走向成熟,中国的ETF市场终将走向繁荣。

  景顺长城选择此时进入ETF业务领域,既可以在有一定基础的市场环境中开展ETF业务,又可以吸取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借鉴国外ETF发展理念,能够更好制定战略规划,体系化地推出产品。据介绍,景顺PowerShares是美国以及全球第四大的ETF供应商,管理全球超过1000亿美元资产,在业内以创新著称,开发出智能股票、另类资产、固定收益类多种受欢迎的创新型ETF。该公司将为景顺长城开发ETF产品提供全面的支持。景顺长城认为,实施战略不是一句空话,现在也会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投资者教育领域,境外成熟的产品模式只有得到投资者的认同,才能被市场所接纳,也只有在投资者教育上不断加大力度,才能释放出市场自身的潜力。

  文_林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