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在沙漠里,谁的主意?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保障房,城市规划
  • 发布时间:2016-04-27 17:22

  据媒体近日报道,陕西省横山县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凤凰新城建设在毛乌素沙漠,距横山县城约40公里,距榆林市区20多公里。至今,规划2104户居民的小区实际入住96户。由于不通公交,没有市政供暖,周边没有学校、医院,10多名业主起诉了开发商。还有购房者宁可选择已交的首付款不要,也要放弃房子。

  保障房居然建在沙漠里,横山县相关决策部门果然有才。不知道,这一完全违背常识的项目,如何通过层层审批验收?有没有向社会公示?是否通过了环境评价、资源承载评估?

  现在好了,房子已经建起来了,住户也已经掏钱了,而这一项目也作为当地政府建设保障房的主要政绩被大肆宣传。

  老百姓的幸福感总归是朴实的,然而,面对“孤岛式”的沙漠生存,黑灯瞎火、一应设施啥也没有,人们才真正发现了“幸福感”的不靠谱。“不靠谱”首先体现在当地政府决策的草率。客观而言,这些年来,横山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当地政府提出的“榆横一体化”也算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但是,城市发展不能只看眼前,还要遵循客观规律,以横山有限的人口规模,更要慎提“榆横一体化”。通过把以安置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保障房建到沙漠里,率先与榆林“一体化”,这样的试验也未免太昂贵了。

  其次,不能因为保障房相对便宜,就罔顾民众利益,将保障房动辄建到远离城区、远离正常人生活的地方。既然沙漠那么好,为啥县里的公务员小区不建到沙漠里呢?说到底,此举无非是对低收入群体的歧视。表面上看,选地偏僻的保障房只是影响到生活的方便与否,实则伤害的是民众的公平感乃至城市的元气,加剧城市族群中原本存在的对立与割裂感。

  不必讳言,城市中心、商业密集地区的土地价格较高,地方政府不愿把这些高地价的位置拿出来建廉租房或保障性住房。也因此,很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建在了城郊。对此,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考虑到居民的实际生活难处,尽量在配套上想得周全一点。不妨先从基础设施建设做起,举凡道路、市政建设、水气电,以及医疗、教育、生活设施等,都应该同步安排考虑,使之尽快形成气候。这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理应一体规划、一体建设。

  另一方面,在规划上,还是应该尽量避免类似建在沙漠上的“孤岛式”生存方式。比较理想的规划是,把保障性住房与商业住宅搭配混建,这在很多地方已有先例。据媒体报道,厦门市保障住宅与商品住宅同步规划,同一栋楼里,可能一门是廉租户,二门是保障性商品房,三门是经济适用房。这样就将各阶层人群掺杂起来,最大限度地避免形成贫民窟。

  城市规划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往往对应着复杂的民生问题。保障房建在哪里也不仅仅是一个选址问题,而是牵涉到民众能不能感受到政府温度的社会问题。作为一项联系政府与民众的德政工程,前提是把工作做实、做细,总是想着把保障房建在沙漠上,怎么可能会根基扎实?!

  作者: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