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坛的苹果 依旧放不下曾经的骄傲
- 来源:新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业,苹果,华为,三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5-13 16:45
根据外媒报道,苹果ios市场占有率在过去几个月内不断被安卓市场蚕食,而安卓手机雨后春笋般的攻势甚至波及到了苹果手机在美国、欧洲和埃及等地的销售情况,就连库克不惜抛头露面苦心经营的大中华市场都出现了褪态:根据财报显示,该季度中苹果在大中华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24.8亿美元,同比下滑26%,环比下滑32%。
这不禁让人想对苹果问上一句:What happened to you?
从创业者到守业者,命中注定的角色互换
在智能手机这个相对成熟的领域里,究竟何谓创新?
2007年,乔布斯带来了一款被称为“iPhone”的革命性手机,在那个属于诺基亚直板手机的时代,一款配备3.5英寸和多点触控显示功能的屏幕无疑是市场上最“非主流”的存在,突破性的HOME单键设计和金属质感让人很难把这个当时的“庞然大物”与手机相提并论。当人们认为手机只能是数字键和小窗口组合的时候,苹果手机的登场无疑让市场为之一振。可以说,第一代iPhone手机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存在。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IPhone始终以一个异类的身份在手机市场中活跃着,以至于当诺基亚5800系列开始尝试用电阻屏+塞班系统切入市场时,这个拥有电容屏的巨无霸依然以压倒性优势目空一切。因为这个时候的苹果公司继续用自己对金属、玻璃以及塑料的独到见解和不输于塞班的IOS系统制霸着高端手机市场。
事实上,当iPhone 4、4S时代时,苹果公司对手机的设计理念都是远超行业BUG般的存在。但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国产手机开始崛起,搭载着安卓系统以及类苹果外观的国产手机横空出世。而此时此刻的苹果在做的,仅仅是继续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但是时至今日,这些曾经让国产手机们可望不可即的优势已经显得没那么遥远了。
虽然iPhone 5不失惊艳的超薄铝合金机身和重新设计后的Ear Pod耳机也曾昙花一现,但是这种“抖机灵”式的小改变实在难以和曾经的苹果相提并论。
苹果用七年的时间,用一个手机市场中的“怪物”完成了一统高端市场的壮举,而安卓们也用几乎相同的时间,学会了这个“怪物”几乎所有的本领。毫不夸张的说,现在苹果之于安卓的优势,似乎仅仅在于苹果二字。
一款不坚决的产品,敲不开中端市场的门
关于iPhone 5c的表现力其实业内一直是有所争议的,其中力挺5c的一派认为,iPhone 5c在美国主要运营商的销量远远超过了同期的三星Galaxy S4。而持反对意见的一派则认为,关于iPhone 5c“失败”的看法主要是由于,这款手机价格较低但销量却远远落后于iPhone 5s。
市场研究公司Kantar报告则称,iPhone 5c的约一半购买者此前使用Android设备,尤其是三星和LG的产品。
而在苹果公司的计划中,这正是iPhone 5c应当发挥的作用。但是不管苹果公司事后怎样肯定自己的这款商品,5C库存门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因为这直白的反映出,5C的销售是完全没有达到苹果公司内部预期的,而之后的SE和箭在弦上的6C貌似也是换汤不换药,这就导致战略层面的偷懒永远无法依靠战术层面的勤奋来弥补。
值得肯定的是,苹果手机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意识到了中低端手机市场中的巨大商机,于是希望创造出一款手机去和安卓们争抢市场,但是5C含糊不清的定位和不见诚意的价格还是很难撼动以“性价比”著称的安卓手机。
相比之下,库克用以自辩的那句“苹果从未打算卖低价手机,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推出一款能够给用户带来出色体验的优质手机,并设法通过更低的成本来实现这一目标。”更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5C模糊的市场定位背后,是苹果公司正在被透支的品牌形象和其“自我感觉良好”的最佳体现。
一个最该放下架子,却始终无动于衷的巨头
在曾经的家电市场里,格力应该是强势品牌商的代表之一。因为在那个渠道为王的时代,格力率先发难苏宁并尝试通过自建渠道与之抗衡,以此抗议渠道商高电位的压榨。然而,随着家电行市场日趋饱和,品牌商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识时务的格力也一改往日的不可一世与苏宁重归于好。
但是反观苹果公司,却在安卓风暴开始卷起的前夕与苏宁线上渠道分道扬镳,取消了后者的经销商授权。双方在此事件的恩怨曲折无须赘述,但是苹果这种强硬派的作风却可见一斑。而这种无视市场压力,且一点不给老伙计面子的做法多多少少反映出了一些端倪:在苹果人的心里,苹果还是当年那个苹果,这似乎和诺基亚曾经的目空一切又是如出一辙。
在一段时间里,苹果手机都是各大电商平台的主要引流工具和核心外推素材之一。但是苹果公关的强势依然无处不在,电商平台涉及到“苹果”的相关稿件或素材都需要交由苹果公司进行审核。这种过于强势的作风无形之中促使渠道商们开始另辟蹊径,于是以红米Note、华为荣耀为代表的新生导流神器开始大放异彩,网站上“无处不在的苹果”成为了过去式,这种广告层面上的小变数多多少少也为安卓们增加了一些筹码。
时至今日,“苹果会死吗?”这个问题似乎依然是一个笑话般的存在,借助新业务和短期内难以被撼动的品牌惯性,苹果公司有实力继续任性下去。但是如果苹果无法继续通过一款划时代意义的手机再次颠覆行业,而是继续依靠无足轻重的小把戏和“苹果”这个金字招牌,那么可以确定,这个苹果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苹果了。
文丨本报记者 洪英杰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