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君心似西江水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蒋介石,幸福,思念,台湾
  • 发布时间:2016-06-14 10:25

  1

  你贞姨年轻时可是个大美人,唉,红颜薄命啊!母亲每提到贞姨,总以这句话来开头。

  贞姨是母亲的堂姊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民国37年腊月,一顶花轿将16岁的贞姨抬出了家门,对方是江北的官宦大家,公爹是某省政府检察官,丈夫在北平读大学。过门后,贞姨与丈夫读唐诗、阅宋词,甜蜜恩爱。正月底,丈夫返学,留下贞姨和婆母过起了平淡宁静的日子。

  麦梢就要发黄的时候,丈夫突然回到了家。吃饭时,丈夫吞吞吐吐说,解放军就要包围北平城,学校要他们开赴南京。回到房里,贞姨为丈夫收拾东西。丈夫望着如花似玉的妻,将贞姨的双手死死地贴在胸前。贞姨把头抵在丈夫的心口上,听着他怦怦的心跳,含着泪呢喃:“你看到咱门前的江水了吗?就算它干了,我也在这里等着你。”趁着夜色,贞姨送丈夫到村外的码头,看着丈夫搭上船,一点点漂远不见了。

  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城,蒋介石带着一大帮残兵余勇龟缩到了台湾岛。贞姨和婆母日日苦盼那一对父子的消息,也在这时,贞姨发现自己怀孕了。

  那年春节时,公爹回到了家里,他并没有受到任何排挤,而是官复原职。公爹说起那些留在北京的大学生,都有了很好的安置。半夜里,贞姨听到公婆屋里传来了号啕大哭,她明白,丈夫去了台湾,今生怕是再难一见了。

  儿子降生了,响亮的哭声让一家人感到一丝欣慰。公爹给孙子起名叫世寒。第三年,婆母在思念的泪水中,撒手西去。公爹也病痛缠身,在一个秋雨连绵的夜里,悄悄离开人世。贞姨宽慰自己,为了孩子,为了等回自己的丈夫,不能哭。

  贞姨和世寒相依为命,一起度过了十几年的岁月。世寒长大了,已经17岁。有一天傍晚,他路过江堤,突然听到江面冰窟里孩子的呼救。他三两步跃上冰面,伸手去够冰面上乱挠的小手,直至冰面又一次塌陷下去。那一年,贞姨35岁,头发白了一半,眼睛彻底失去了光彩。

  2

  在贞姨的日思夜想中,突然有一天,她听说河对岸有人收到了台湾的来信。她一口气跑到江边的菜地里,对着汹涌的江水号啕大哭。她带着资料,匆匆赶到市里的港澳台办公室。

  有一年秋天,我放学回家,看到贞姨坐在院子里抽泣,手边放着几张信纸。贞姨抬起头来,说,你姨夫来信了。那一刻,贞姨像个刚过门的小媳妇,半是高兴半是羞涩。

  我看了信的落款,才知道那个让贞姨苦苦等了一辈子的男人名叫关义。他去了台湾,娶了当地的农家女。前些年妻子病故,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在信中,他提到,他正在攒钱,他要回来。贞姨催促着我给他回信,定下他的归期。

  可是,那个男人没能如期回来。年节再见贞姨时,我感觉她瘦了一圈,贞姨病了。母亲宽慰她时,她说,他病了,明年就来。她长吁了一口气,好像在问自己:“明年多长啊!”

  3

  我入学后不久,母亲写来信,告诉我台湾的姨夫回来了要我回去看看。

  当我走进那间阴暗的屋里,那个男人正佝偻着身体抚摸贞姨的额头。我站在门口,叫一声贞姨,男人缓缓地回过头来,挺白的头发,枯干的面容,削弱的身躯,早已没了年轻时的英武之气。贞姨说不了两句话,就要停下来大口地喘气。男人坐在她身后,为她扣背。贞姨艰难地冲我们笑一笑,向我们传递着此时她是幸福的信息。

  深秋霜降时,贞姨含笑走了。贞姨苦苦等了40年,只换来40天的厮守。她的笑容告诉我们,她没有白等。她的男人握着她的手,一刻也不曾离开她的身边。男人的哭声并不高,都压抑在咽喉里。男人不哭的时候,就一遍遍地数着贞姨的手指,仿佛手指上记录着他们分离的岁月。

  男人平静下来,种着贞姨的菜地。他每天都会到坟前坐坐,那里有他的爹娘,他的妻,他的儿子。仅仅四个月,男人就无疾而终。在他的家里,乡亲们发现了早已备好的墓碑,正面是两个人的名字:关义、玉贞,背面是两句诗: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黄超摘自江苏文艺出版社《你若懂我该多好》)

  ◎贾九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