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乳品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各位童鞋、各位老湿,近日《Geek》收到不少朋友来信,纷纷表示想要对乳制品了解更多一些,虽然现在的姑娘们都想有个傲人身材,可要是6岁就加入了巨乳党,那还是略显早了点,本着对各位负责的态度,老何再次邀请某人出来吐槽,希望广大朋友切勿人肉,以免造成该砖家失业流亡,住进你家天天吃饺子。闲话不说,下面开始进行采访。

  老何:砖家你好,第一个问题是,奶牛有没有公母啊?

  砖家: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曹植的老爹叫曹操,苏轼的老豆叫苏洵。动物和人类也一样,奶牛既然能够不断繁衍,不断有新生代出现。那肯定就得有奶牛他爹的功劳,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奶牛也是有公母的,公奶牛和母奶牛交配,才能产生下一代。并不是能产奶的牛才能叫奶牛,它只是黄牛的一个分种。

  老何:公奶牛平时都干点啥?

  砖家:这个问题问得好,平时公奶牛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吃”。

  老何:我是说公奶牛的作用和意义何在?

  砖家:原来你是这个意思啊。公奶牛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交配。因为母奶牛只有在受孕后才会大量产奶,所以公奶牛必须令母奶牛怀孕。在奶牛的世界里,男女比例是严重失调的,一般奶牛饲养厂的公母比例是1:10,这十分之一的奶牛就是交配用的机器。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也问了,这1比10的比率是怎么保持的呢,你怎么保证母奶牛生的下一代也是这个比例呢,答案是血淋淋的,如果不幸投胎成为公奶牛,一是直接被扼杀在摇篮中,二是当做肉牛饲养,再有就是当种牛了。

  老何:我勒个去,公奶牛的命运太悲惨了。

  砖家:是吗?不是有很多朋友都幻想成为AV男优什么的嘛。现在公奶牛的地位更低了,因为奶牛配种大多都采取人工受精的形式了,公奶牛就是一精子提取银行。其实母奶牛也好不到哪里去。母奶牛在产下小牛后才会大量分泌乳汁,而对于自己的亲生子女,母奶牛完全没有抚养的机会,饲养员会把小牛直接抱走,母奶牛只能哀嚎几天而已。牛初乳这东西可是大大的好,不能给小牛喝了吧,人还等着呢。

  老何:在大众印象里,奶牛应该是一年四季都在产奶的吧?

  砖家:奶牛正常的产奶期是300天,比较旺盛的产奶时间大约有6个月,为了保持奶牛一年四季都在产奶,母奶牛会在产奶后三四个月之后再次被怀孕,通过不断地交配,让奶牛经常处于哺乳期。实际上奶农还是会让奶牛在一年之中有一段时间处于休息阶段的,这个时间大概是两个月左右,目的是为了让乳腺得以休息,同时等待小牛出生,这就是干乳期。毕竟每天都撸,谁也受不了啊。这样一只母奶牛大约能不知疲倦地工作五年左右,然后被宰杀,最终的归宿可能是汉堡的某个组成部分。

  老何:两口子都很惨啊,怪不得牛都“疯”了。

  砖家:龌龊仔,你肯定是想到了那个女记者采访农场主牛为什么得了疯牛病的故事了,“一天摸两次乳房,一年才交配一次,你不疯啊?”。

  从前面的对答中也能看出来,这个笑话其实不成立。但是乳房总被摸,确实会导致牛牛生病,最常见的就是乳腺炎。奶牛有病了,肯定就得治,这时候就要给奶牛注射抗生素,青霉素、土霉素、头孢等等,这里有些药是泌乳期禁用的,比如说土霉素就是,可一些奶农或者兽医并不会注意到这些。即便不是泌乳期禁用的抗生素,在牛奶中残留被人喝了之后肯定也会有影响,最明显的就是抗药性增强。所以一些发达国家规定奶牛使用抗生素后,两周之内的奶都要弃用的。可咱们是发展中国家,奶农舍得弃用吗?不过在新出台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上已经把抗生素残留作为必备检测项目了。

  老何:那些乳制品厂商的奶源都来自于哪儿啊?

  砖家:据我所知,国内乳制品企业很少有自己的饲养场所,只有个别大企业会投资牧场建设。绝大多数的奶源还是来自于散户,而这些散户,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都是奶牛生活、产奶的好地方。大家在广告上看到的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奶牛回眸一笑,基本都是扯淡。现在的奶牛大多数都是根据产奶期的不同喂各种精细饲料,在牧场上吃草,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吧。

  老何:因为散户喂养居多,所以乳制品总是出问题?

  砖家:散户喂养对于乳制品厂商来说确实难于进行管控,商家能做的就是检测收奶。在收奶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质检程序,可惜程序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些不合格的原奶流入也是难免的事情。这两年杀一儆百的事情发生得比较多,各个工厂明显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了。

  老何:前一段时间的性早熟,和奶粉真的没有关系吗?

  砖家:中国卫生部不是公布了调查结果了吗,患儿乳房早发育与所食用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也没有异常。现在的大众对食品太敏感了,再加上质监局的公信力较差,这事肯定越描越黑。乳制品中会含有雌性激素,毕竟这东西是妊娠期奶牛生产出来的,本来奶牛体内就会分泌雌性激素。而且在奶牛生产中,也会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等用来诱导奶牛发情和泌乳,这属于外界介入。在奶粉生产过程中,大的厂家肯定会做激素处理,所以这事,我更相信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民众实在是太过于敏感了。人吓人,吓死

  人。

  老何:你是托儿!

  砖家:你们全家都是托儿!就说雌性激素这事,砖家小时候发育特别慢,高中上泳课的时候还被同学嘲笑是白条鸡。班干部也没干上,为啥?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呗。这是明显的雄性第二性征发育不明显啊。后来砖家看到一项应用技术报告:用雌性激素提高鸡产卵量的研究。这下明白了,砖家非常爱吃鸡蛋,这鸡蛋直接从PP里出来的,都没有再加工,那雌性激素残留肯定更多。所以说到激素残留,砖家觉得这种原生态食品才更应该被关注。

  老何:还是谈下一话题吧,有读者问为什么牛奶上面的绿色食品标志都没有了?

  砖家:这是三聚氰胺惹得祸了。2008年的乳业危机,令国家质检等相关部门都吃瘪了。许多民族企业也都给了自己一个大耳光。从那以后,乳制品行业不再存在免检产品,同时乳制品的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也开始层层设卡,加强审核。要命的是这两年乳业还总是有些小事件爆发,就算是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你敢给认证吗?肯定是拿了厂商红包了吧。

  老何:说说复原乳吧。

  砖家:复原乳这东西,国内大部分的乳制品企业都在用。所谓复原乳,是指以乳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按照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巴氏杀菌奶是不允许使用复原乳的。为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其他使用了复原乳的液体乳,需要在标签上明确标识。这一点旺仔牛奶做得很好,你看它的产品,复原乳三个字是用金黄色的三个字表示出来的。相比听话的台湾企业,大陆的厂商就有点不老实了,用了也说没用。

  老何:复原乳做的东西就不好吗?

  砖家: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是有争议的。乳粉是由原奶加工而成的,在加工的过程中要进行超高温灭菌,有人认为超高温灭菌会破坏掉鲜奶中的全部物质和大部分维生素,使容易被人吸收的钙离子与牛奶的酪蛋白结合,这样营养就不易吸收了。还有人认为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鲜奶中的营养物质不会被破坏太多,所以复原乳和用生鲜奶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其主要成分基本上一样。现在这个争论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老何:那个,牛奶的日期一般都是提前打的?

  砖家:好尖锐的问题,不过这个现象确实存在,有些公司会用独特的编码方式隐藏实际的生产日期。对于这种产品,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一般也不会早打很多天,而且现在的牛奶竞争其实就是新鲜度的竞争,厂商早打时间是为了和竞品拼新鲜度,客观上形成了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实际上肠胃不好的朋友只要注意不要买临期奶就好了。

  Tips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牛奶包装主要有三种,百利包(塑料袋)、利乐枕(纸包)、利乐包(纸盒),对于这三种材质,一般来说百利包超过20天打印生产日期就算是临期品,利乐枕30天,利乐包120天。

  老何:过期牛奶都跑哪去了?回收了?

  砖家:据砖家了解,但凡有点名气的乳制品企业,都不回收客户的奶再重制了,当年的光明“回收奶”事件历历在目,一个传统豪强瞬间下马啊。要问过期牛奶去哪了,一些小型的面包房、洗浴、咖啡厅这些都可以作为消化渠道。老何:我买的牛奶有小黑点,有的打开是红色的!

  砖家:别害怕,牛奶是一种易腐产品,对微生物、光线、氧气都有很高的敏感度,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也都有一些不可控因素,所以一般产品都会标明会有一定的坏包率。牛奶里有小黑点可能是因为牛奶在灌注过程中由于压力瞬间波动使液位偏高,牛奶接触到了温度高达400多摄氏度的加热器变糊结焦,又在振动下掺杂到了成品中;至于红色牛奶,专业的说法叫做褐变,这是牛奶在高温状态下停留时间过长,从而导致糖类物质与氨基酸反应,产生了一种具有红褐色焦糖色素。遇到这些疑似有问题的产品都可以拨打产品包装上的客服电话,当地的销售人员会联系你进行调换赔偿。

  老何:一转眼说了这么多啦,我手头的问题也差不多了,最后说点啥?

  砖家:记得《G e e k》以前推荐过一本书叫做《食品真像大揭秘》,这书不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看了之后会很有感触。

  老何:啥都不能吃了吗?

  砖家:人活在地球,吃在中国,要勇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