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湾的“小”遇到大陆的“大”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台湾,大陆,经济,创业
  • 发布时间:2016-07-22 13:51

  在当下的语境中,“小确幸”这个词承载了一部分台湾年轻人的理想与追求,过上平稳、安定的生活,比如,开一家咖啡店平稳度过余生。

  2015年,两岸的社会情绪“步调一致”,金秋时节,大陆流行:你幸福吗?时逢岁末,台湾流行小确幸,两岸不约而同地对幸福做出思考和解读。台湾小确幸的流行源于网络上一个不到2分钟的短片,短片名为“全民小幸福”,在动感的背景音乐中,几个快速的画面配上一句结语,总结了10个小确幸,按顺序为:发个小财;享用美食;家人团聚;睡到自然醒;朋友捎来问候;与好友出游旅行;看好书,听好音乐,看好电影;好久不见的朋友把酒言欢;买到物超所值的东西;累了一天泡个澡……

  “小确幸”源于日本,走红台湾

  “小确幸”一词意为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稍纵即逝的美好。词语本身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进入现代汉语,算是源于日本,走红台湾。在当下的语境中,这个词承载了一部分台湾年轻人的理想与追求,过上平稳、安定的生活,比如,开一家咖啡店平稳度过余生。

  在台北四四南眷村周末的旧物集市上,一位20出头的小姑娘租了个摊位,售卖自己的烧制的陶瓷制品,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来此观光的客买走了不少,一天算下来也能卖小几千元新台币(1元人民币兑换5元新台币)。这份收入的背后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生活,做有尊严的工作。如果没有更大的压力,她也许能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多干几年。

  唐家婕刚从美国回来,她在台北大学念社会学,毕业后来到北京的一家杂志社实习,实习结束后唐家婕去了美国,一待就是三年。唐家婕说,她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回台湾生活,只是担心骨感的现实。台湾青年一代“锁岛”心态逐渐出现。这些年,台湾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改变并不明显,过些年再回来,仍然没有太多陌生感。

  年逾花甲的汤文万站在日月行馆的大厅里,满脸的幸福和自豪。雄居日月潭涵碧半岛制高点的日月行馆,己然成为日月潭美景的一部分。

  远眺日月行馆,仿佛一艘扬帆远航的邮轮。而邮轮的巨帆高55.97公尺,长73公尺,以479.54盎司纯金打造,成为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金箔船桅”而载入基尼斯世界纪录。

  作为日月行馆总裁的汤文万说自己和日月潭一见钟情。“踏遍世界各地,探访许多风景名胜,没有一处像日月潭随四季更替、日月经天幻化万千”。2010年,在被地震毁坏的“蒋公行馆”原址上,一座投资24亿新台币的六星级宾馆建成。宾馆的每套房间,都能把日月双潭尽收眼底。从地摊小贩奋斗成为亿万富豪的汤文万创造了人生的又一传奇。

  也许我们可以从他提倡的“抹布精神”中,寻找到他成功的秘笈:“抹布精神的就像妈妈精神一样,哪里脏了就把哪里擦干净。永远不争功,永远不计较,总是不断地付出”。

  “这里将成为您生命中的第二个家,我们永远张开双臂欢迎您回家!”汤文万对每一个来宾这样由衷的热情。仿佛自己也成了日月潭的一部分。

  谁又能说,“小确幸”不是一种大执着。

  但追求安稳的环境也促进了台湾的文创产业,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投身其中。前几天大陆的社交网站上一篇分析台北故宫与北京故宫纪念品的文章转得很火。台北故宫在设计理念与制作水准上完胜北京故宫。

  台湾“小确幸”遇到大陆“大抱负”

  “小确幸”是台湾出现的一种社会心态,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活方式,本无对与错。反对它的人担忧的是台湾未来的国际竞争力。2015年,台湾的经济增长率不到1%。2015年11月,台湾下调2016年GDP增长率预估值至1.32%,此前为2.7%。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原本排名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台湾,经济放缓排名垫底。

  一个家在两岸开连锁巧克力店的老板说,在北京三里屯店,一个月的销售是80万人民币,而在台北一年也就能卖这么多。这也侧面印证了另一个惨淡的数据,台北1-10月商业零售营业额年增长仅0.1%。

  回顾台湾,在四十年前,也是“家庭即工厂”,每个人都投入生产大军,在家里都没闲着。做一百只塑料花可以挣几文钱美金,那就美得不得了。有个邻居到国外留学寄了美金一百元回家,大家都羡慕得流口水。

  慢慢的,台湾富了起来。大约有一、二十年,台湾钱淹脚目,绝不虚传。台商在东莞唱歌,身边的小姑娘唱一曲,就给一百美金。“高富帅”的二代,上船出国游览,也是撒美金狂买。到欧洲,也像今天的“高大上”一样,劳力士钻表买一打送人。

  但自从台湾的股市从一万两千点,瞬间跌到三千五以后,社会有极大的转变。前一个月,穿着高档BALLY皮鞋,年末拿一百个月奖金的中产,后一个月被无情辞退,两袖清风。许多老板自杀跳楼,跑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躲债或卷款潜逃的不知凡几。

  企业家当时流行“禅学”。很多道场,在那个阶段大行其道。大家都以“修禅”读“国学”为时尚。好像没有去打过“禅七”、没有为道场捐个“百万会员”的,都不算是有良知的优良企业家。当年还有许多人因此出了家,都是因为在一连串大局变化之下,感怀世事沧桑。

  老百姓开始彬彬有礼。“说好话、做好事”、“惜福、惜缘”的挂帘贴满了台湾的各个角落。大家认为,生活必须要有所节制,要能体验感恩的社会。

  不过,生活的条件并没有因此变好,台湾人渐渐发现“黑猫白猫,都不过是只猫”。无论换什么党,日子还是很难过。由奢入俭难,以往光辉灿烂的四小龙头,已经成为蛇尾。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自己想法子过上「爱自己」多一点的好日子。想象的幸福,也不过是图个平安稳定。

  前辈呼吁“爱拼才会赢”

  在大陆创业潮如火如荼的今天反观台湾的互联网行业。至今为止,台湾本土还没有出现类似大陆“BAT”这样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脸书与LINE占领了台湾大部分社交网络的市场份额,支付宝也开始尝试发展台北的业务,弥补台湾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缺失。

  台湾经济的增长压力,让台湾社会响起了反思的声音,呼吁年轻人不要“蜗居”台湾。台北租车靠背椅上的小频幕广告甚至在播放反思“小确幸”的视频:一个不思进取的社会只能让下一代的生存变得更残酷。

  经历过台湾经济起飞时代的中年人说,他们是与父辈一起听着《爱拼才会赢》长大。在那个年代,一批台湾高科技企业以生产加工电子产品为核心,让全世界见识了台湾的实力。

  一位来自台北眷村的居民说,当年他们与父辈从大陆来到台湾,一家人最先住在眷村中。房子几平米,与邻居共用厕所与厨房,作为外省人又害怕被当地人欺负,生活真是从一无所有开始,小孩子要出人头地只有读书考学,学成之后各凭本事拼出一条活路。

  老一辈台湾人盼望台湾能够继续在传统优势领域发力,依靠文化、教育与电子产业这些年的积累,走出近年来的经济低谷。在这部分人的眼中,文创品或者开咖啡店这样目标如何称之为理想,所谓的“小确幸”也因语境不同,而被理解年轻人漠视外界发展,逃避社会竞争的致幻剂。

  (宋国新荐自《新传奇》)

  责编:高冗

  □佚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