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精武“鸭航母”再起航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汉口精武
  • 发布时间:2016-08-13 14:39

  “汉口精武陷入困境,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涂国华说,这是很多民营企业家的通病,因为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老板一个人说了算,“我在这方面有惨痛的教训。”

  6月22日,对涂国华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涂国华创立的湖北汉口精武农业集团(以下简称“汉口精武”),在经历“停产风波、恢复生产”后,于当日与央企直属企业--深圳市京安华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安华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投资并重组汉口精武。

  “汉口精武,重新起航。”涂国华对《支点》记者说,这次成功引资后,汉口精武将转型升级,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从小作坊起家到成为湖北省“鸭产业航母”,再到因资金链断裂“从云端跌落谷底”,涂国华的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谈起汉口精武曾经犯过的错误以及未来的方向时,涂国华真诚地说,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同行少走弯路。

  靠“一口炉子一口锅”起家

  在武汉,涂国华虽不是第一个做鸭脖的人,但他所创立的汉口精武,却曾是湖北和全国“鸭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20多年前,精武鸭脖诞生于汉口精武路上被称为“鸭脖第一人”--汤腊九的小作坊里。那时,汤腊九将川味卤方改进后用在鸭脖上,卤出的鸭脖具有麻辣风味,一经面世便深受武汉市民喜爱,每天供不应求。

  如此火爆的销售场面,吸引了一批生意人涌入精武路做卤制鸭脖,涂国华便是其中之一。1994年,他放弃餐馆生意,开始在汉口精武路上,以“一口炉子一口锅”的小作坊形式卤制鸭脖。

  “生意不是一般地好,基本上是卤多少就能卖多少。”涂国华透露,到2002年,他已拥有“30口炉子30口锅”。一天能卤制30件(每件72根)鸭脖,每天销售1万多元。

  “不光是我做得好,整个精武路上的鸭脖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涂国华回忆说,大约一公里长的小巷里,有三四十家鸭脖卤制店,整个小巷里弥漫着鸭脖的香味。

  精武鸭脖的火爆,与当时“武汉足球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上世纪70年代,武汉足球队在全国足球联赛上夺冠;80年代,武汉足球名将辈出;1997年,武汉足球队首度冲进甲A联赛……

  与精武路一路之隔的新华路体育场,经常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在这里看球。“吃鸭脖,看足球”,早已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2年,以武汉精武路为背景、改编自池莉同名小说的电影《生活秀》热映,更是一举将“精武鸭脖”推向了全国。

  尽管“精武鸭脖”风靡全国,却没有重视品牌,大家都是作坊式生产。涂国华认为,要想在众多“精武鸭脖”中脱颖而出,还得走品牌化路线。于是,他在“精武”前加上“汉口”二字,成功注册了“汉口精武”商标。

  注册商标促进了汉口精武的发展。2003年,印有“汉口精武”商标的鸭脖,开始进驻武商量贩、中百仓储、家乐福、沃尔玛等武汉各大商超,以散装形式售卖。

  同年,武汉市有关领导到汉口精武路调研鸭脖市场后,决定选取一家企业作为龙头,带动武汉鸭脖产业化发展。彼时,涂国华也希望走出精武路,将汉口精武从作坊式生产转向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

  就这样,涂国华的汉口精武被选为武汉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2004年,汉口精武在黄陂区武湖农场投资建设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自此,汉口精武每天能生产200件鸭脖,高峰时甚至能达到500件,年产值1亿元以上。

  2007年3月,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二期工程投产,日生产量达30余吨,品种近60个。

  “2005-2008年是汉口精武的快速发展期,仅2008年销售额就达到了5.5亿元。”涂国华说,汉口精武从一个小品牌成为了全国知名品牌。

  疯狂扩张引发资金链断裂

  事实上,那段时间不光是汉口精武的黄金时期,整个湖北省的鸭脖产业都在快速发展,“周黑鸭”、“小胡鸭”等相继崛起。

  当时,仅武汉的消费者,每年就要吃掉1亿多根鸭脖。然而,湖北省每年养殖的鸭数量不过几千万只,大量鸭脖需从山东、河南等地购进。

  与此同时,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也引发了各界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为把好质量源头,也为了节省鸭脖原料成本,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武汉“1+8城市圈”实施“年养殖1亿只鸭,年加工1亿只鸭,年销售1亿只鸭”的“亿只鸭工程”。

  2008年,作为龙头企业的汉口精武,投资约5亿元在咸宁市崇阳县开建生产基地。2010年,该基地屠宰加工厂正式运行。至此,汉口精武也发展成了一家以熟食加工为主,集种鸭孵化、商品鸭养殖、屠宰冷冻加工、休闲食品加工与销售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集团,总投资达10多亿元、具备年屠宰5000万只肉鸭、年产值达20亿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产业链运营都让涂国华引以为傲!

  然而,让涂国华没有想到的是,这种重资产运营模式,也为汉口精武的继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鸭产业链前端,需要巨大的投入,且周期长见效慢。最初两年,涂国华还没感受到资金吃紧的压力。到2013年,他真真切切地觉得,前端产业链成了“沉重的包袱”。

  当时已投产的只有屠宰加工厂,其他大多数项目还在建设中,需要持续资金投入。已投产的屠宰加工厂因饲养着1000万只活鸭,每天都要喂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汉口精武每天在各大终端回收的几十万元现金,常常当天就要被送到崇阳生产基地去养鸭,且还不够投入。”

  为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涂国华不得不从银行贷款,为了还银行贷款,又不得不从小额贷款公司借过桥资金,以短期借贷方式投入长期的鸭全产业链建设。

  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银行贷款政策收紧,2014年8月,汉口精武在一次性归还几家银行近亿元贷款后,未能获得续贷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连带效应还引发了各专卖直营店、加盟店、商超无货可供,汉口精武此前花大力气建立的全国市场网络也毁于一旦。没有生产、没有销售,也就没有收入。汉口精武既要还债,还要支付员工薪酬,所有矛盾全面爆发。

  “那个时候,企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涂国华说,他从来没想过汉口精武会有这一天。

  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持续创新

  危机,终究是发生了。

  涂国华将自己家里的400多万元存款拿出来,又将在汉口核心地段给儿子准备的170平方米新房低价卖了150万元,用于生产自救。之后,他将自己的两辆私车抵押130万元,给员工发工资。

  很多人都劝涂国华将汉口精武卖掉,毕竟发展多年的汉口精武,总资产有近10亿元,品牌价值高达30多亿元。更有人劝涂国华干脆直接“跑路”。

  难道,真的只能如此了吗?

  涂国华不甘心,他爱这个产业,不希望以前的付出全部付之东流。更何况,在这个危机时刻,依然有不少人选择支持他,与他同进退,“人,得讲良心。”

  一些高管不但自己不要薪酬,还拿出自己的钱给员工发工资,少则几千元,多则上百万元。

  也有一些小贷公司的老板告诉涂国华,汉口精武欠他们的钱先不着急还,等公司恢复生产了再说。

  涂国华不愿辜负这些相信他的人。他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做全产业链的战略定位肯定没有错,但我们步子迈得太大,在短时间内疯狂扩张,完全超越了自己的实力。”涂国华说,另一方面,当资金不够时,贷款又走的是“短借长用”的路子,导致资金链越来越紧。

  “更重要的是,在做鸭产业链前端时,我们忽视了终端商业模式创新。”涂国华进一步解释,根本原因还是我们没有持续创新,当危机出现时就扛不下去了。

  比如,汉口精武一直在走以商超为主,兼以少量直营店和加盟店的路子。反观周黑鸭和绝味鸭脖:前者主要以直营店为主,现今在全国有715家门店,年销售达24.3亿元;后者主要以加盟店为主,现今在全国有近7000家门店,年销售额接近50亿元。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在商超卖的都是经过高温消毒的包装产品,而包装产品比鲜食的口感要差很多,就食品类产品而言,若大家觉得不好吃就没有什么竞争力。”涂国华说,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口味和口感,包装产品在各大商超就没有以往好卖。相反,直营店和加盟店的产品主要以鲜食为主,带来的口碑品牌传播力更强。

  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武汉现有鸭脖及鸭产品卤制市场已三分天下:周黑鸭约占40%,绝味鸭脖约占30%,以汉口精武为代表的18家精武鸭脖企业只占30%。而在2010年之前,汉口精武在武汉的市场份额一直都排在前面。

  要重新抢占市场,首先得解决停产问题。

  给湖北省委写封求助信

  2014年12月23日,在汉口精武停产近3个月后,走投无路的涂国华给湖北省委写了一封求助信,如实阐述了汉口精武所遭遇的困境和原因,希望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

  令涂国华没想到的是,他的求助信很快得到了湖北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表示“应予大力支持”。

  三天后,也就是12月26日,省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及银行机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汉口精武的资金紧缺问题。

  会议认为,汉口精武作为湖北的知名品牌,在经营上遇到一定困难,主要是资金期限错配致使流动性短缺造成的。各金融机构要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湖北知名品牌发展的大局出发,对汉口精武及时给予支持,促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专题会议后,各方的帮扶措施立即行动起来。

  “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力挽狂澜,稳定了所有人的信心,事态没有继续恶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谈起党、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对汉口精武的帮扶和支持,涂国华仍感慨万千。

  2015年1月18日,经历“百日停产风波”后的汉口精武食品工业园生产线终于复工,鸭脖等产品也进入到了各大商超、直营店和加盟店。

  “如果不是政府出手相助,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涂国华深知,虽然政府、银行提供的资金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对深患重症的汉口精武来说,还得靠市场,要引入战略投资者。

  一方面,战略投资者是长期投资,能解决汉口精武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战略投资者能帮助汉口精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集体智慧才有更多创新。

  “汉口精武陷入困境,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涂国华说,这是很多民营企业家的通病,企业大事小事,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但这真的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如果之前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董事会决议,战略决策就会更科学,也许就不会走弯路。

  涂国华开始寻求资本帮助时,很多投资人都拒绝了他。“起码谈了10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谈成。”涂国华说,这很正常,很少有人愿意投资出了问题的企业。

  未能顺利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汉口精武,走了另一条路:在将汉口精武的相关资产剥离后,2015年2月9日,旗下负责崇阳生产基地的汉口精武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湖北省“四板市场”--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没想到,这给汉口精武和涂国华带来了一个意外惊喜。

  总部位于深圳,近年来在农业领域多有投资,意欲打造中国食品安全库的京安华宇,常从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寻找好的投资标的。因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和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是战略合作伙伴,京安华宇从中发现了汉口精武。

  京安华宇董事长吴莹看了汉口精武的相关资料后,认为这个企业虽有很多问题,但其品牌价值和认可度还存在。

  2015年底,吴莹到汉口精武进行实地考察。“就像谈恋爱一样,谈着谈着就有感觉了。”吴莹对《支点》记者说,经多次尽职调查之后,他们决定投资汉口精武。

  在吴莹看来,汉口精武因资金原因导致公司出问题。而京安华宇依托中国华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和广州中合农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旗下北京中合农发商贸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两大股东的资源,不仅能给汉口精武提供充裕的流动资金,还能为其提供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和供销社、商超等市场销售渠道,从而为汉口精武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持。

  “婚后”着手多项重组

  6月22日,双方“联姻”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京安华宇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股汉口精武。

  “合作逐步稳定之后,京安华宇将对汉口精武进行投资。”吴莹透露,为盘活汉口精武的资产,双方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业务重组、管理重组和产业重组等方面已达成共识,相关工作也已在推进之中。

  涂国华告诉《支点》记者,新公司将剥离汉口精武的债务等沉重包袱,属于轻资产运作模式,主要负责市场营销。

  新公司将如何重振汉口精武?

  “我们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将汉口精武的产品以奖励方式,植入到金融产品的渠道中进行捆绑销售。”京安华宇CEO戚延生解释,汉口精武将整合各方资源,采取全渠道、多元化的多边交易结构体系进行运作。

  “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明晰之后,产品也要有所创新和改进。”涂国华说,食品还得让更多消费者觉得好吃,公司才能走得更远。

  在涂国华的计划里,针对不同的销售渠道,汉口精武将在产品口味、包装、工艺上不断改进,推出符合不同渠道的产品。比如,在汉口精武原有的消费群体里,30岁以上的人群偏多,他们更喜欢麻辣口味,而现在年轻消费群体越来越多,他们更喜欢甜辣、咖喱等口味,汉口精武将以此为基础不断推出新口味,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汉口精武将以直营店为引导,以加盟店为主,以各大商超和互联网为辅的商业模式进行布局。”涂国华对汉口精武的未来有更高的期望,他希望最终在全国发展1000家直营店、3000家加盟店、1万家商超直供店、1000万线上会员。

  一切都正在开始好转。

  “企业化解金融风险,需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挥作用,单靠哪一方都很难解决问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永刚对《支点》记者说,“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走资本市场的方式,汉口精武正在着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将助力‘鸭航母’再起航。”

  《支点》记者 林楠 实习生 樊清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