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职高:“网”来智慧改变课堂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 关键字:信息化,职业院校,教育,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6-08-17 10:17

  伴随着信息化的浪潮来袭,职业院校正经历着一场数字革命。智慧校园携带着“物联网”、“云计算”等全新概念,重新定义了教学、科研、校园生活的外延和展现形式,并利用数据采集、智能处理等技术手段,为管理者和校内各个角色按需提供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教学、学习的智能化服务环境。在职校,越来越多的开拓者不断尝试着“智慧环境”、“智慧学习”、“智慧服务”以及“智慧管理”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智慧校园建设,大大拉近职业教育与数字时代的距离。

  数字化管理系统促教学管理提升效能

  2016年5月18日,在北仑职高校园,校领导携众教师体验“未来教室”所带来的一场“新奇”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课程。

  领导老师们在北仑职高了解了“未来教室”的10大核心理念“新颖”之处,了解这高科技的“未来教室”的自动迎宾灯、电子版排系统、智慧物联网系统、电子白板系统、PAD系统、录直播系统等几个方向。北仑职高校园的未来教室之旅得到了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肯定和支持。

  坐在北仑职高的O2O课堂里,学生只要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就能进入课堂云平台实现自助教学。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登录平台完成教师事先提交的课程内容包括预习提纲,而教师可通过学生检测结果的反馈来了解其课前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实际教学,最后通过课后作业的探索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延伸;课堂上,学生还可以通过线下讨论探究,实时提交作业,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及时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业的递交量等作出反应。

  该学校物流专业教师陈方园介绍,这与传统的老师照着书本讲课完全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材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了解理论知识。线上线下学习不仅可以把上课时间延续到课前、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有效利用资源进行信息加工,有利于他们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

  “有了这个数字化管理系统,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得到了优化,大大简化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学校物流学部副主任王岩介绍道,北仑职高是2012年9月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平台,这是一个专注于数字化学习、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新型平台,包括教育管理平台、课程教学系统、课件资源管理系统、试题库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及办公OA系统。

  “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实现办公、管理、研修、家联等;学生可以拥有自己的班级空间以及个人空间,写作自己的班级日记、博客。”王岩说,学生的行为与安全管理是学校学生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这个平台还可以将学生的行为从主观评价转换成可量化的客观评价,方便学校即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做到奖惩透明。同时,平台还提供了学生请假放假、奖惩记录、学生个人及班级评比、德育活动等管理措施来辅助学校对学生的行为和安全进行规范化管理。

  数字化实践平台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

  在北仑职高的现代港口物流实训室里,一台桥吊模拟机和26台安装了3D港口模拟软件的电脑终端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围观。

  据王岩介绍,目前,这个现代港口物流实训室是北仑区首个使用模拟机作为教学的中职教学实训室。相比以往的书面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练技术,熟悉先进设备,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校还在重点建设“未来教室”。届时,在未来教室中,能实现现场及远程互动教学,并能双向反馈;能够实时观看学生的反应,通过四机位实现精品教室教学状态的拍摄,支持通过互联网实时直播课程;远程学员可以通过笔记本、平板或手机单向观看课程直播;教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终端接入主讲课堂进行音视频双向互动。

  今年,北仑职高被评为“宁波市智慧教育建设试点单位”。近年来,北仑职高按照宁波市智慧教育建设的战略部署,结合“智慧校园”试点单位评选的契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为宗旨,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智慧校园环境、智慧教学课堂、智慧教育管理、智慧师生培养等模式和策略,为师生构建广泛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促进师生的智慧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功能室使用申报批复系统、家校联动之家访记录提示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工作平台,让学校管理更科学、高效;开发依能系统,让老师更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和跟踪教学,逐步实现学生数量多情况下的个性化教学和指导。学校还重点建设O2O教学课堂300教师用户和“未来教室”一间,这个项目已经在2015年底开始建设,于2016年上半年建设完成。

  同时,学校还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创新培训与实践活动,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近期,开展了一次3D打印技术进校园现场展示会。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通过云平台建立的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自习室,甚至是寝室等任意区域开展自主实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平台充分了解学生的做题过程;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跟踪教学,逐步实现学生数量多情况下的个性化教学和指导……

  学校每学期分学科开展了微课、信息化技术等培训;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学校多名老师获全国性大奖。

  探索校园信息化技术

  今后,北仑职高将结合宁波市的“互联网+”教育工程,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总结、提炼典型经验案例,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示范作用,建设成为全市有较大影响力的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北仑职高校长林绿洋这样说。互联网时代,北仑职高正走在教育信息化道路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创新网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依据核心特征,我们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内容的实践应用。

  通过数字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的个性化门户设计,涵盖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社会等不同角色的视角内涵,享受全生命周期、一站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系统主动推送式的服务,用户可以方便及时地获取信息。可通过多种访问方式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包括PC、智能终端等,适应WP和安卓等平台,利用云桌面和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教学的目标。智慧物联感知平台将采用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实训室、教室、图书馆等实体设备并连接它们,建成物联网应用及移动互联平台。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学校的教学服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建设学校的特色项目,服务于学生、教师、家长、企业和社会,建成一个服务功能完善的数字化校园。

  ■本报记者 李晓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