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换新释放企业生产力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英特尔,数字化转型
  • 发布时间:2016-08-24 11:41

  ——英特尔“新三十六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家都知道,但是放在当下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却并非如此。毫无疑问,好的工具能让员工事半功倍,帮助企业释放更多生产力。然而在现实中,本应“及时响应”的电脑,却因老旧等问题出现缓慢,甚至“罢工”现象。

  由于系统和一些软件本身的设计问题,应用时间越久,系统和这些软件可能会越臃肿,造成整机响应速度降低等问题。此外,还有硬件在性能上无法满足新应用的现象。当然,硬件老化也会导致很多故障。

  电脑越来越慢,或者频繁出问题会让IT部门和员工逐渐失去耐心,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生产力。老旧、落后的办公设备带来的不仅仅是维修、维护等显性成本,还有企业效率降低等高昂的隐形成本。各种成本累加,在给生产效率拖后腿的同时,还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在工作中可能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终端设备出现问题,IT维护人员疲于奔命,IT系统出现问题既影响企业整体生产效率,又会降低企业竞争力。

  IDC在近日举办了“促创新、不将旧——企业转型下的‘员’力觉醒”CIO高峰论坛。作为IT供应链上游公司的英特尔,在峰会上携手微软、宏碁、戴尔、惠普、神舟、联想、清华同方、三星等产业伙伴发布了助力企业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企业高效锦囊新三十六计》(以下简称《新三十六计》)。《新三十六计》分享了关于企业低效现状的观察,从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可管理性,降低整体成本,变革工作模式与市场趋势四个基本点提出全方位的解决建议,“献策”大型企业以IT推动转型升级战略。

  数字化转型电脑够用吗?

  企业的升级转型是未来几年中国乃至全球传统企业的重要方向,如何更全方位地激发员工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是应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不可忽略的要务。企业在转型升级中,IT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管理层和业务层对于IT的要求从传统的运维,上升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IT系统的先进性将直接导致未来企业的成功与失败,IT系统的先进性一方面是企业的IT系统平台,另一方面是员工个体的IT系统,未来企业IT转型将向个体与平台整合,强调效率的提升。

  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IT系统平台,却常常认为商用电脑“够用即可”,因而升级换代滞后,正是这种“将旧”不断消耗着企业的生产力。老旧电脑给企业带来的人员成本、时间成本、维修成本、工作空间成本、运营支出成本巨大。据IDC调查显示,对一家拥有5000名员工的企业而言,使用老旧PC意味着超过50名员工整天无所事事;每三台老旧笔记本电脑每年因维护和工作效率低下会给企业造成超过2.7万元的成本损失。只有提升基础办公工具PC的性能,升级个体IT系统,才能与企业IT平台匹配,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生产力。

  IDC中国区助理副总裁王吉平在此次CIO高峰论坛上进行了题为“个体元素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的分享,他认为:“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创新和增长压力巨大,个体工作效率在企业创新力提升过程中意义重大。应注重个体系统和企业系统双方面的整合,才能使IT发挥更大的整体价值。当前IT基础设施面临多重挑战,以英特尔为代表的厂商凭借多年来在行业中的耕耘,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数据,他们从企业基础IT设备使用入手,对每个可能出现的痛点给出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业务快速增长。”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员工的智慧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今天的企业内部,更加重视协同工作、知识共享、创客文化,越来越多的员工对新技术、新设备、新体验有着更大期待。多数员工会倾心“高科技福利”,有人会因为一家公司装备全新酷炫电脑而选择加入。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终端的多样化和计算性能的提升,企业更好更合理地利用智能终端产品,将大幅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让“员”力成为原力,IT举足轻重。

  数字化企业中,电脑Out了吗?答案是否定的。IDC认为,商用智能终端中,PC始终是核心的办公生产力工具。一个典型的场景是,许多白领一上班坐到工位上,会马上在PC浏览器中同步微信。这是一个缩影,说明PC仍然是每位员工最重要的工具。如何通过电脑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能量、提高员工效率,将影响到每一个部门,最终影响企业整体生产力。

  英特尔中国区市场部总监张怡璠也在此次CIO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主题为“策动员力,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演讲,她表示:“英特尔在企业提高生产力、创造卓越的路上提供计算力的发展,帮助企业更清楚地认识落后PC带来的效率损耗和利润流失,一直以来英特尔都在从战略和策略的高度为解决IT变革问题献计献策;同时我们也发现员工的智慧是企业创新升级的源泉,从人力管理到人才管理的转型中,员工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发挥员工最大潜能,创造最大价值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英特尔希望‘新三十六计’的推出能够助力企业释放员工创造力,加速工作场所变革,提升企业生产效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为了帮助企业快速认识商用PC对个人效率和企业效率的巨大影响,尽快解决企业运营中面临的相关问题,英特尔经过大量调研和实地考察,发布了包含“精打细算”“得心应手”“争分夺秒”“妙手回春”等在内的《新三十六计》,在“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可管理性,降低整体成本,变革工作模式”四大方面各涵盖9大计策。全面匹配企业需求才能收益最大化,从企业多个重要的PC应用场景出发,帮助企业从各个方面对照自身在日常工作中的效率,进而判断是否需要更新电脑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企业换新“员”力觉醒

  换新的提法已经出现很久了,但如何才能说服企业更新换代,仅仅通过设备供应商进行频繁的市场活动恐怕很难达到目的,需要深挖企业需求,从企业用户角度分析,这样才能取得效果。

  张怡璠表示:“英特尔是一个芯片厂商,如今我们已经将其打造为一个做产业的公司。不管我们有没有终端产品,英特尔都在积极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产业的创新。英特尔愿意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起到一些作用,尽到责任。今天我们跟IDC等合作伙伴合作,希望能够把整个产业做大作强。”

  如何说服企业更新换代设备,这也是厂商不断在思考的问题。跟商用用户沟通换新需要一些理性的分析数据支撑。IDC通过调研,发布了90多页的国内外统计报告。当企业自己依据此方式进行核算的时候,就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大家对这方面可能会有更多的关注。

  企业在关注换新后,就是如何去换新。企业如何换新也是一个需要理性解决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某些企业的领导办公设备性能极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没有那么高的应用频率,甚至不会用到那些高负荷应用。而那些经常会使用到高负荷应用的员工却在用一些性能很低的设备。据IDC的一些分析师透露,在很多企业里,员工本身对自身使用设备有实际应用的要求,可能不仅局限于跟上级领导的配置一样,甚至于要高于他们的设备配置。

  对于企业来说,英特尔如何向企业去推广按需配置的更新换代的理念,怎么出这个解决方案;具体怎么做才能真正实现“员”力觉醒?

  王吉平认为:“按需配置,按需更新,这是未来中国市场的趋势。在发达国家,配置都是一样的水平,无论是什么用户。这个体现了对于物品价值的认识。随着国力的增加,以及对IT产品认知的提升,而且本身中国的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开放。”

  张怡璠补充道:“一方面,我们不断在呼吁企业要换新,不要等到四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应该缩短到两到三年,因为这样的话会节省很多成本,带来劳动力、生产力的提高,这是我们的一个呼吁,相信大家也听到了。另一方面我们的呼吁是,尤其在大型企业,我们可能把一个特定的人群拿出来,现在是80后、90后,到了00后。他们有很鲜明的个性化,他们对自己有要求,对使用的产品有要求,对工作场所有要求。他们是企业的战斗力、生力军,绝不能轻视他们。另一方面,即使我们尊重员工的选择多样性,但毕竟我们是做企业的。为了保证我们的效率,保证我们的生意,我们需要可管理性和安全性,这是不能妥协的,在这里面要做一些选择。未来工作场所和办公设备可能会不分员工等级,但每个企业不一样,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企业的选择,尊重每个企业的时间表,以及它们所允许的个性化的步伐。”

  英特尔凭借长期的技术、市场经验,总结出企业PC换新的最佳周期和更换策略。英特尔希望能够通过《新三十六计》,帮助企业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减少安全风险并提高员工效率,发乎实际需求,却不止于“够用即可”。

  在换新过程中,英特尔还会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应用环境来制定不同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换新服务。

  ■本报记者 赵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