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一夜,希望的光
- 来源:足球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9-05 14:25
9月1日的首尔,没有奇迹,2比3,中国队再次输给了韩国,但和以往不同的是,但这次,掌声大于骂声,至少,我们看到了希望的光。
12强赛就是中国的世界杯
首尔世界杯体育场,有人把它称作“上岩体育场”,上一支来这里比赛的国字号队伍,主教练叫沈祥福。
2004年3月3日,那天有雪。我现在的领导,当时还是沈祥福国奥队的跟队记者刘晓新,写了一篇《今夜有暴风雪》的文章,文章结尾七个字“3月3,天下有雪。”
在有雪的上岩体育场,可能很多人还记得,王栋中场的铲球失误,对方快速反击,崔成国的突破,让曹宰榛推射空门得手,0比1,超白金一代饮恨,果然,不是天下有雪,而是天下有血。
中国足球惨案共一石,韩国人独占八斗。
当然,被韩国人痛击的,多是我们的国奥。1992年的预选赛,徐根宝的国奥最后一战黑色九分钟,输给韩国1比3。1996年的预选赛,戚务生的国奥输给韩国0比3,然后就是沈祥福的国奥见到韩国人还是输,2008年我们是东道主,于是少了一次惨案的机会,至于后来的2012、2016年,我们连韩国人的影子都没看到就已经趴下。
至于世预赛,我们的苦主不是韩国人,而是西亚人。
翻看了一下历史,上一次两队在世预赛的交战,已经是1989年的事情。1989年狮城决战,留给中国人最深刻的记忆,自然是两个黑色三分钟,苦主先是阿联酋,后是卡塔尔,只差一步到罗马,噩梦醒来是早晨,这是对那支高丰文率领的国家队的经典评价,但很多人可能还忘了,那一次,国家队还输给了一个对手,那就是韩国队,凭借着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前锋”的金铸成的唯一进球,韩国队取胜。
然后,一晃就是27年过去了。
三次折戟十强赛外,所以无法再跟韩国人交手,于是伤口便少了几道,幸运乎?不幸乎?
国奥和国家队的差别在哪?如同一把刀,国奥时尚在淬炼,而国家队时便已经开锋,孙兴慜、具滋哲、李青龙、奇诚庸,这批留洋军团的回归,让韩国人的实力陡然上升一个档次,对于韩国人来说,12强赛,打好了,他们能去世界杯,而我们呢?
12强赛,就当是世界杯了。
赛前的大屏幕,放的是一段轻松的旅游预告片,韩国人没有放弃这个好机会,把首尔大大地吹嘘了一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韩国的官员用一种轻松的姿态和形象出现在这个预告片里,顶完一个球后,他笑着说:“顶完这个球,可能我的头发又少了几根了。”
9月1日,对于我们来说,是特别的一天,但对于韩国人来说,却是普通的一天,我们强调的是如何创造奇迹,战胜韩国人,而对手却用一种轻松的姿态说,中国人快来首尔玩,我们想赚你们的钱,至于足球,就不用多说了,反正你们踢不过。
两个突然的传闻和改变
前一天,首尔冷雨,秋雨萧瑟,便如欧阳修《秋声赋》所写:“其意萧条,山川寂寥。”但在9月1日当天,天气突然放晴。
但国家队的气氛,却是黑云压城城欲摧——无论是赛前的备战,还是比赛开始后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这支最后时刻进入12强赛,这支阔别12强赛15年之久的队伍,只有两个字,紧张!
赛前一天的两个消息让人关注。
一是队长的人选问题。有消息称,队长已经由冯潇霆换成了郑智。郑智有这样的资历,不过,在高洪波执掌国家队以后,队长的人选是两个,一为冯潇霆,二为张琳芃。郑智重新入选国家队以后,并没有就队长的人选问题进行过更换,也就是说,即使冯潇霆无法出场,队长袖标也会落在张琳芃的臂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消息,那是因为郑智太特殊了!
所以,很多人猜测,郑智会出现在什么位置?最终,高洪波的选择是,三中卫,郑智就是其中一个。尽管郑智在高洪波的执教生涯中担任中卫有过“不堪回首”的经历(2009年,高洪波第一次执掌国家队时,在和沙特队的比赛中,把郑智和成亮搭档打中卫,结果国家队1比4惨败,那场比赛,郑智在中卫的位置上表现极不适应。),但为了贯彻自己以守为主的策略,最终高洪波采取了三中卫,五后卫的打法,于是,郑智时隔7年后重打中卫。
另一个消息,就是赛前一天传出蒿俊闵落选的消息,其实这个消息不假,因为在当天的联席会议上,高洪波已经做好了蒿俊闵无法上场的准备,因为感冒加上脚部发炎,所以到达韩国后的他身体并非处于最佳状态,于是,他和胡人天开始并没有进入23人名单,但在比赛当天,经过身体测试后,蒿俊闵问题不大,于是,高洪波火速换将,蒿俊闵顶替张晓彬——对于高洪波来说,蒿俊闵举足轻重。
高洪波的战术意图
532,高洪波的战术意图很清楚:稳固防守、消耗对手、伺机反击。
几个关键的位置上,高洪波的选择,留下了很多讨论的余地。
一是任航首发左后卫。任航自被苏宁停赛停训后,已很长时间没打过比赛,甚至连正常的训练都很难保证,但高洪波抱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心态,继续给任航机会,当然把任航放在边路也表明了他的另一种担心,但为此放弃了姜至鹏或者丁海峰,高洪波还是看中任航的防守能力,无论是姜还是丁,他们都攻强于守,而且,大赛经验欠奉,至于把原来在国家队司职中卫的张琳芃放在右后卫的位置上,那是因为韩国的左路有他们最强的队员,孙兴慜。
二是中场线上的三名队员,吴曦、于海和黄博文都属于有控球能力的队员,放弃了防守能力更强的蔡慧康,是因为高洪波还是考虑到中场必须有一定的控球能力,当然,如果蒿俊闵身体状态良好的话,他其实也该打首发。
三是两名前锋是武磊和孙可。武磊作为本土最佳射手,自不待言,而放弃郜林上孙可,就是希望利用孙可不惜体力的奔跑和反抢,既在前锋上筑起防守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也希望搅乱对方的防线,给武磊制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战术意图和部署如此,但能否实现,就看临场发挥了。
被打蒙后的彻底放松
什么都算好了,但不能预知的是,队员们在这种比赛中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确,缺席十强赛15年了,就连队中最有资历的郑智,同样没有经验。这种紧张,从赛前开始就能感受到,而比赛开始后,没有奇迹——这种紧张感,一直维持到被韩国人打成3比0!
久疏战阵的任航紧张,被寄予厚望的武磊同样紧张,其实韩国踢得不好,效力于富力的张贤秀还送了一份大礼给武磊,然而武球王却用了一个业余球员的处理方式,把一个单刀球变成了解围。
高洪波煞费苦心,采取了三中卫,五后卫,放弃中场死守的姿态,等的就是这种偷鸡的机会,或许这就是命——中场休息时,有人感叹,如果上港不是用钱强留武磊,而是把他送到了欧洲,是不是结果会不一样?
就在比赛开始前几个小时,武磊还在回忆自己2006年作为护旗手“参加”了德国世界杯,“荣誉和尊严至高无上,我们渴望胜利,渴望荣誉。”
可惜的是,他未能成为绝杀者。
和实力比自己强的队伍对决,又摆出一副防守反击的架势,机会就那么一两个,能把握住,局势便完全不同,足球强调整体,但终究是个人能力主宰比赛,韩国队进球的队员,李青龙、具滋哲,一个效力于英超的水晶宫,一个效力于德甲的奥格斯堡,制造郑智乌龙的池东沅,也在奥格斯堡,就算最大牌的孙兴慜发挥一般,那又怎样?
直到3比0以后,队员们才完全放松下来,什么狗屁12强赛,再重要也不能让韩国人如此蹂躏啊!最后中国队的苏醒,靠的根本不是什么战术,而是放开以后和韩国人干的那种原始血性。
输不是不可以,不能输得如此窝囊!于海的抽射,蒿俊闵的任意球干得漂亮!
记住这帮中国球员:曾诚、任航、李学鹏、郑智、冯潇霆、张琳芃、黄博文、吴曦、于海、孙可、武磊、蒿俊闵,赵明剑、郜林,他们的确是国内球员的翘楚,虽然他们改变不了历史,但他们用自己最后20分钟的表现证明了,放开手脚,中国队完全可以挠韩国队一脸血。
孙兴慜下场的时候,狠狠地踢飞了身边的矿泉水瓶,其郁闷的情绪可见一斑;施蒂利克脱掉西装,一脸焦急,而在几天后,在大马,对中韩之战的失误,他依旧絮絮叨叨;最先出现体能极限的不是中国队,居然一直是以体能和意志著称的韩国人。
赛后,他们脸上的不服
先输三个,再追两个,后面任航的射门有破门的机会,郜林的横传让武磊还有射门的机会,但机会没把握住。
这种剧本,球员不服!
所以,曾诚说:“你问我对于韩国队是否有重新的认识?我觉得应该是韩国人对我们有重新的认识吧?”
蒿俊闵说:“我们从来就没有惧怕过韩国队。”
冯潇霆说:“如果比赛再多5分钟或者10分钟,我觉得我们一定会扳平比分。”
……
但没有如果,但能在落后3球的情况下追回两个,对于这支最后时刻进入12强赛,又经历过换帅的队伍来说,是一直极大的信心鼓舞,想象一下,如果第一场0比3,甚至更大的比分惨败,外界铺天盖地的批评,完全会摧毁这支队伍的信心。
那一晚,看台上,还有个特殊的球迷,他是张玉宁的父亲张全成,19岁的张玉宁还在等待着机会,而他则在看台上,做着很多年前干的事情——给中国队加油。
0比3的时候,韩国球迷在玩人浪,中国球迷在沉默,张全成后来对我说:“不行,必须得继续加油,我也不知道我们的加油声,是否会对球员有帮助,但这个气场,必须有!”
他的背包里,还有一件球衣,那是2002年世界杯时,5岁的张玉宁穿着到现场看中国队的球衣,中国队0比3输完给土耳其后,张玉宁哭着说:“我要去踢球!”
那件球衣上,正面签着的是郝海东、杨晨等02年世界杯球员的名字,老张希望的是球衣的背面,能签满这届国家队的队员的名字。
“这场球是没赢,但我对中国队有信心,起码精神和斗志都在,这是一支队伍有战斗力的最基本的条件。”张全成说。
战略上,客场输给韩国1个球,完全可以接受,虽然在这个没有暴风雪的晚上,不胜的历史在继续,但我们也不用悲情地先下结论。
还有9场呢!
记者白国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