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信条:市场就是一切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马特希茨
  • 发布时间:2016-09-05 16:23

  红牛饮料让迪特里希·马特希茨成为亿万富翁,而这个奥地利人在体育、艺术和文化上投资,让他的生活精彩无比。在莱比锡队升甲后,背后提供支持的红牛集团老板马特希茨就是德国媒体最关注的人物之一,但这位亿万富豪极少接受采访,即使在公开场合也很少谈及自己,而是将集团和品牌放在第一位。

  马特希茨有一个传奇的发家史。他不是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这样的极客,没有发明任何新技术,而是一个精明的商人。1982年他是美因茨一家公司的市场总监,一次去泰国旅行,马特希茨发现了当地一种能量饮料。两年后,他将配方改进成更适合欧洲人口味,拿出自己积蓄的35万马克用于投资,与泰国的许氏家族合资建立红牛集团,他本人占49%的股份。

  当时欧洲的能量饮料并不流行,红牛通过一系列的广告宣传打开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并且在三十年间出现在全球165个国家的市场上,马特希茨的财富在2015年估算为102亿美元,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排116位,是奥地利的首富。

  拥有财富的马特希茨也会反馈社会,他在一次采访中将自己比作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儿子约翰大公,约翰大公担任奥地利陆军元帅的战绩很糟糕,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却十分具有人文精神,尊重文化传统、重视教育,推动了奥地利的现代化,在奥地利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马特希茨也是如此,他捐款7000万欧元用于研究半身瘫痪的治疗方法,建立“生命之翼”基金会,用于资助脊髓病症的研究,对其他一些项目也慷慨解囊。

  那么为什么马特希茨掌控的莱比锡在德国却并不受欢迎呢?这与马特希茨的生意风格有密切的关系。马特希茨是市场营销的大师,他的信条是:市场就是一切。从他的发家史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红牛集团刚刚建立,他就展开了宣传工作。他找来同学、当时经营广告公司的卡斯纳给自己设计广告,但其时产品的影子还没有呢。

  红牛集团建立之初没有自己的工厂,将产品全部外包,马特希茨的注意力放在市场推广上。在法兰克福,红牛集团有一个40人的团队负责为在不同国家销售的红牛产品设计广告语和包装图案。他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主要原因是希望大众的注意力放在集团和产品上,而不是他个人。

  红牛集团在欧美的宣传攻势推动着产品的销售量不断走高,造就了一家大型集团,这成为广告学的经典案例。可是这也难免在人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印象:红牛的一切是为了宣传。马特希茨进军体育产业,F1赛车、足球、冰球和极限运动领域都有他们的投资和赞助,马特希茨看重体育市场的巨大前景,当然也是为集团的知名度做宣传。莱比锡在建立后,红牛集团虽然没有名义上的持股,但实际上掌控着俱乐部命脉,通过各种方式将红牛集团与俱乐部的形象进行绑定,这让德国球迷不满。莱比锡在低级别联赛征战时,无数次遭到对方球迷的抗议,奥厄的球迷还在一场比赛中将马特希茨比作是新的希特勒。

  真实生活中的马特希茨是什么样子的呢?德国足协前秘书长桑德洛克曾在萨尔茨堡红牛担任过两年的总经理,他说:“马特希茨不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他不愿意炫耀自己,很少大声说话。他愿意从琐碎事务中抽身出来,从更高的一层来俯瞰一切。”

  现任汉堡董事长贝尔斯多夫也在红牛集团做过体育总监,他说:“他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生活的很多方面可以做出前瞻性的判断,绝对不只是体育。”2006年,马特乌斯在萨尔茨堡给特拉帕托尼做助理教练,“马特希茨是一个专业的足球人,尽管他对汽车和极限运动可能更感兴趣。只要他想,他就能做到,就像萨尔茨堡红牛闯入欧冠那样。在莱比锡进军欧战之前,他是不会放松的。只是他非常聪明,知道这需要时间。”

  对马特希茨来说,莱比锡的发展可以带来双重的回报:升级后俱乐部本身价值有巨大的提升,而红牛集团在德国市场及其辐射地区的影响力大增,毕竟一支德甲球队的影响力要远远超过只能在奥甲称雄的萨尔茨堡,只看莱比锡升级之后引发的一系列讨论,产生的影响要比萨尔茨堡在奥甲夺冠大得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