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砥砺 汇聚一路璀璨星光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软件杯,创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9-05 16:09
——第五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成果回顾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以“催生多重效应,引领产业创新”为宗旨,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至第五届,活动参赛者众多,影响力广泛,已发展成为全国软件行业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软件设计大赛,是全国软件产业创新的“风向标”。
与此同时,“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大赛也已成为产教协同的实践平台、引培并举的人才高地、创新创业的福地沃土、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以及走向国际的业内先锋。累累硕果使得大赛的品牌效应集聚凸显。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以“催生多重效应,引领产业创新”为宗旨,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至第五届,活动参赛者众多,影响力广泛,已发展成为全国软件行业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软件设计大赛,是全国软件产业创新的“风向标”。
大赛始终致力于正确引导高校在校学生积极参加软件科研活动,切实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科学、严谨的竞赛形式,为青年学子展示科研成果、展现创新实力提供了舞台,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搭建了产学研融合平台。
五年以来,大赛始终秉承“政府指导、企业出题、高校参与、专家评审、育才选才”的方针,聚集了国内百余家软件骨干企业;囊括了包括全部985、211高校在内的千余所本科、高职院校;吸引了万余支团队,将近十万名软件、计算机专业学生参赛,帮助国家软件百强企业和江苏骨干软件企业解决共性技术难题59道。
五年时间,象征着一个阶段的结束,也预示着另一个阶段的到来。在这承上启下的第五年,“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在权威度、专业度、关注度和规模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高度认可。
现在,“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大赛已经成为产教协同的实践平台、引培并举的人才高地、创新创业的福地沃土、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以及走向国际的业内先锋。累累硕果使得“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的品牌效应集聚凸显。
产教协同 共建实践平台
根据企业真实需求作为大赛出题素材,是活动的最大亮点。重点软件骨干企业所出的赛题全部来源于实际研发中的需求,能够更多地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弥补高校软件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不足。同时,参赛学生提交的优秀作品,也直接给企业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据评审专家介绍,每届大赛均能涌现出一批高品质的作品,有些团队提供的解决方案已经达到工业级软件水平,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生活。
其中,中科院团队的作品“聚焦搜索引擎”达到了工业级软件水平,赛后与Google签订了版权转让协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Do Men”代表队的参赛作品Do Note,自2013年4月初在安卓市场、豌豆荚等上架以来,其应用下载量达到10万余次,并与深圳宇龙通讯有限公司展开了深度合作洽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珠穆朗玛队所使用的单亲遗传算法经Tsplib数据测试,已达到世界先进算法水平。
校企合作 搭起桥梁纽带
大赛自启动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自第二届大赛决赛起,大赛组委会每年举办产教互动活动,为企业与高校牵线搭桥,并促成中航信、用友、国瑞信安、南京联创等企业与北航、北理工等多所高校签订校企深入合作意向书。
同时,也有数家软件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了实验室,制定人才培养合作战略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例如,中航信与北航联合建立的实验室已正式挂牌;用友集团与北理工确定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南京联创集团与东南大学也在科研联合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神州数码与北航计算机学院携手成立“网络联合实验室”。
国内软件骨干企业与众多学校达成合作意向,并进行深入交流,不仅彰显了大赛的桥梁纽带作用,还凸显了赛事对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满足企业、人才双向需求
“搭建就业意向平台,实现企业与优秀软件人才的无缝对接”一直以来都是大赛组委会的核心工作之一。每届大赛组委会为众多软件骨干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有些选手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带领团队开发项目。同时,也有很多团队的项目签约投融资机构,进行孵化和研发。
大赛的平台效应,在满足企业吸纳软件人才,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使得软件专业学生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唯才是举,量才适用方能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
在首届大赛中,200多名决赛选手与骨干企业签订了意向就业协议书,当年参赛的选手现已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带领团队开发项目。第二届大赛决赛同期组织的企业招聘会上有近300名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意向就业协议书,仅宇龙酷派一家企业就收取简历180多份。
另外,参加过大赛的北京工业大学崔健、北京交通大学周岳骞分别被百度、微软录用。不仅如此,第四届参赛选手周成林目前就职于江苏国瑞信安科技有限公司,任软件研发工程师一职,并担任了第五届大赛的企业评审老师。
紧跟时势 成就创新沃土
大赛吸引近万名师生热情参与,在全国形成了大学生积极参与软件设计、投身软件行业的热潮。历届大赛也产生了众多优秀项目和创业团队,部分项目已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较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为有效连接技术、产业与资本,为参赛的优胜团队提供资本对接及科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大赛组委会决定以大赛平台为依托,组织针对优胜参赛团队的“创业投融资对接会”,邀请知名投资机构为参赛师生提供创业咨询和投资孵化服务,同时也为投资机构搭建挖掘和遴选优秀创业项目、团队的平台,促进双方资源有效对接,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
创业投融资对接会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要求,开创了国内同类赛事的先河,吸引了和亨资本、毅达投资、万马资本、瑞华创投、微软创投孵化器、盛宇创投、赛伯乐绿科集团以及启迪控股等数十家国内著名创投机构参与,数百支优秀团队和作品进行路演角逐,现场促成了投融资机构与优秀创业队伍达成合作意向,得到了参赛队伍、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多方的一致好评。
其中,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上前后团队的“基于微信平台智能校园管家”这一作品被江苏苏豪投资有限公司孵化,目前该团队已创建悟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来自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尚wifi团队的“移动端无线WiFi侦测及位置分析软件”已被江苏国瑞信安孵化研发;湖北民族学院Draw Sun团队的作品矢量图形(line和circle)在非自交多边形边界中的裁剪显示被IDG资本投资研发。另外,还有众多的赛事作品被投资孵化。
可以说,创业投融资对接会真正促成了作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迈出了作品商业化的重要一步。
除了上述几项成果,通过五年的积累,大赛的品牌效应也是集聚凸显。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将大赛视为年度重点赛事,积极配合参赛组织工作,并对获奖选手给予多重奖励。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百所高校对于获得决赛三等奖以上的队伍予以保研、加分、课程免修、发放单项奖学金等奖励;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等多所高校将大赛视为国家一级赛事来配合支撑;四川大学与大赛组委会达成深度合作,将大赛赛题列入学校选修课体系;西北工业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将大赛列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一级赛事项目,学校给予参赛学生开发环境、师资辅导、奖金激励等多项支持。
■本报记者 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