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知的恐惧中,寻找最美的未来

  人类从瞭望星空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外星人的想象。作家与电影导演为外星人塑造了众多富有想象力的形象:在威尔斯笔下的《世界之战》中,火星人野蛮入侵地球;在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神们自己》中,外星人的形象如神明一般;在克拉克著写的《童年的终结》中,宇宙文明将人类当作孵化器;导演斯皮尔·伯格在电影《第三类接触》中,猜测外星人只想观察人类;作家卡尔·萨根在《接触》这本书中提醒人类还不够资格去接触外星人。这些形形色色的外星人的形象,也许是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时代特征之一。

  外星人是人类的对手吗?

  但在大多数时候,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经常充当着或野蛮或幼稚的角色。他们要么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侵略地球,要么就由于混身破绽而轻易失败,再或者是万里迢迢来到地球和人类谈个恋爱。总之,大多数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形象,总让人感觉他们的智力水平严重配不上他们的技术水平,它们在宇宙里能存活下来完全是运气太好了。相比之下,科幻小说中的地球人的表现也很不稳定,有时候他们发挥超常,打败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外星对手,有时候,人类似乎又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比如在小说《三体》中,人类就一次又一次地做出了自取灭亡的选择。估计著名的物理学家、宇宙学家霍金也看不下去,即便很多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形象无比“纯萌”,他也不得不警告地球人:没事别老想着找他们,万一这次他们不犯傻呢?

  科幻的好奇心来自何处?

  人类一方面想象出千差百怪的外星人,另一方面,也对自己的想象半信半疑,这既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又是人类对宇宙无知的表现。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人类对潜在威胁的恐惧,就像原始人面对火堆的时候,外面那无边黑暗所隐藏的威胁令他们感到恐惧。也就是从原始社会开始,科幻的种子就在人类文明中生根发芽。伴随着科学技术慢慢积累、发展,一步步扩大科学的火光所照亮的范围,拓展出更多未知的阴影,由此,带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

  科幻,人类欲望与恐惧之镜像?

  人类的想象力在这阴影中尽情发挥,将自身的欲望和恐惧渲染到极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科幻杂志黄金时代的缔造者坎贝尔曾说:“科幻小说,描绘的是人类的美梦和噩梦。”因此当人类开始真正认识宇宙,从人类对“火星运河”的误解,到人类“太空建国”的尝试,几百年来,人类从未放弃探索茫茫太空与无垠宇宙的步伐,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未知领域,取得了无数的突破,但同时,人类也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费解的问题。

  若有外星人,那他们在哪?

  物理学家费米提出的“费米悖论”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外星人存在,那他们在哪?”基于宇宙年龄的测算,他提出了一个理论和现实完全矛盾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就应该已经来到地球了,但我们完全感觉不到它们存在的痕迹。类似这样得不到答案的问题,在宇宙学研究中比比皆是。因此,人类对这片迟迟无法用火光照亮的阴影感到莫名的恐惧,才会诞生出如此之多的关于外星人的想象,和人们假设的外星人的恶意形象。典型的就如刘慈欣在《三体》中提出的“黑暗森林”假设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其他文明都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文明都将很快被消灭。”即使刘慈欣本人表示这只是一种并不严谨的假设,但无疑也是试图回答“费米悖论”的一次大胆尝试。

  未知可怕吗?敢试错才会赢!

  这是一种非常深切的担忧,着眼的不是眼前的得失胜负,不是与外星文明可能的碰撞。而是当一个文明或者一个智慧体面对未知的时候,采用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可以想象,人类如果没有获取火种,如果没有直立起来,如果没有使用工具,如果没有发明飞机,如果不想登上月球,我们的现在一定完全不同,甚至可能永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文明成就。人类文明,就是在一次次地试错和摸索中前进,永远不会有完美的前景摆在面前。走向未知,就是人类最大的本能,是人类最好的美德,是人类成为人类的根本。如果停下来,寻找完美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案,就不会有未来,也不会有人类。

  别怕,暗夜后的黎明还会远吗?

  们要做的是勇敢地面对未知,认清自己恐惧的根源,沉着地接受它的存在,然后,进入这片未知。暗夜后的黎明还会远吗?无论怎样,人类都应该勇敢往前走,我想改编一下电影《星际穿越》中引用迪兰·托马斯的那句诗句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要恐惧地走入那暗夜,要勇敢,勇敢面对火光的消失。”

  没有什么能阻挡人类走向宇宙的脚步,因为即使我们手里的火炬再弱,也终将照亮人类所及之处。

  作者简介:兔子瞧,科幻评论者、研究者,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专注于科幻创作培育事业。

  撰文/兔子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